——班主任心理教育实践
内容提要:本文以一个真实案例,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把一个品德不良的学生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的过程较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这个实例说明当代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以及他们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品德不良 醒悟 转变 反复 巩固稳定
“我不去,她有什么本事要我去?”这节是劳动课,其他同学都在干自己的活,只有他,在那里大吼大叫。开学一个星期了,我基本掌握了班上的情况,他,几乎让每位老师都头痛。上课要么睡觉,要么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把他叫进办公室,眼睛老是往上翻,问十句答不上一句。
每节下课,我最怕的是科任老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说我们班上的他又在扰乱课堂纪律。唉,要是他哪天不被投诉,我肯定为他开表彰大会,实在没办法了,我对他说:“把你家里的电话号码给我。”第一次,他给了一个错误的号码给我;第二次,他说忘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第三次,他说明天再给我号码,他忘了问;第四次,他向我保证会遵守纪律,让我别打电话到他家。但第二天,他竟然和班上的同学打架。假如我再不能管住他,怎能把这班管好,于是我第五次把他叫进办公室,他一进来,我温和地对他说:“你家里的电话号码现在记得了吧?”他说没有。这次我真的火了,我大声对他说:“假如你今天说不出电话号码,你去主任那里交代,我没法管你了。”可能,那时我语气太重,他也火了,竟和我顶撞起来,最后,我俩闹得不欢而散。对这样顽劣的学生,有的老师说不要气了,软的不行,就用硬的。我想,学生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学生的优秀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这一条,学生的不良品德同样离不开这一点。那是说,不良品德的产生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种:①家庭的不良影响;②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③社会不良情境的干扰或支持。我看他很少与外面的社会青年接触,我们对他所做的教育工作是适当的,最有可能的是家庭的不良影响。而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是内部心理原因。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明是非,道德意志薄弱,以及从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强化。所以,对这样的学生,硬着来,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醒悟、转变、反复和巩固稳定这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①醒悟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当他们来到一个新集体,遇到一位新老师,或受到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时,也会激起对新生活的愿望。②转变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在醒悟的基础上,行动开始有改正错误的表现。对品德不良学生每一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其进步的愿望变为进步的实际行动。③反复是指学生在品德上的进步,也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迂回曲折、螺旋上升的,往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允许学生反复,而且要针对他们的反复、动摇,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做耐心细致的转化工作。④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再出现反复、动摇,就意味进入巩固时期。持久的巩固,就进入了稳定阶段。这时我们要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
一、醒悟阶段
第二天,我把他叫进级长室,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想想,班主任没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万一你在校发生了问题怎么办呢?”他不吭声,也没看我。“那你现在和我到主任那里去。”我把他拉出级长室,他显得不愿意,也有点怕。“我不去,我明天一定把号码给你,行了吧?”他突然大叫起来,声音虽大,却显出他的胆怯。“不行。”拉着他又走。“我不去,明天一定给你,一定。”这次完全是哀求,而且在他转身的一刹那,我发现他眼睛红了。瞬间,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好,明天记得,你回教室吧!”他跑了,而且连蹦带跳,不知情的,还以为他遇上好事。“他的活跃应该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用在扰乱课堂纪律上。”我想。
回到办公室,我心里老想着这事。课间,我找来了和他同村的学生。原来,他妈因意外变得有点痴呆,他爸没多少文化,在村里当保安,他现在住在舅舅家。
“这样吧,你把舅舅家的电话号码给我,有啥事,我通知他过来,好吗?”这次,他点了点头。“你家里的事,老师知道了一点。我会保密的!”他抬起头,抿了抿嘴角。
拔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他舅妈,他舅妈说他在家倒是很听话,她女儿也喜欢和他玩。第二天,坐在我办公室的是他的舅舅。他的成绩从小学到现在都是那么差,小学老师拿他没办法,我们也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在家里倒是很听话。看来,他舅舅和舅妈对他挺好的,有他家人的配合,我想,他一定能改过来。
二、转变阶段
了解了他的情况以后,我经常找他来聊天,我跟他聊的多是他舅舅家的情况,他家的情况我很少提。谈他舅舅家的情况,他是很乐意的。平时,我也特别留意他;班上的事情,只要有机会,我都让他去做或让他参与,这样一来,他与同学间的接触多了,我发现他的人缘也不错。每当他有进步时,我会表扬他;每当他又犯错时,我会给他讲道理。不管怎样,他改变了,起码对我不会再是那样剑拔弩张。科任老师对他的投诉少了。
三、反复阶段
不知不觉,离期末考试只有两周了。在班会上,我叫全班同学站起来,我说:“能保证上课认真听课,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的坐下来。”有几个调皮学生没坐下来,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我又强调,说:“假如不肯认真学习的同学,我要求他搬到级长室那里好好地反省。”唰地一声,几个调皮的学生坐了下来,还笑嘻嘻地看着我。只有他没坐下来,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在级长室呆了一上午,他就熬不住了。第二天,我走进级长室,我没有骂他,跟他聊点别的,后来讲到他的将来,问他是否读完初三就不读了。他不吭声,我又耐心地跟他讲道理,我记不清当时给他讲什么,但我都讲到他心坎里去了。我第二次见到他眼红了。
就这样,第一个学期过去了,他期末考试还是倒数第一,但最后两周,我发现他进步了,起码他知道上哪一科会把哪一科的课本拿出来看看,偶尔也会听听课。
四、巩固阶段
我知道,对像他这种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欲速则不达,第二学期开始,我抓住了每个能让他改变的机会。
开学第二周了,根据各班的情况,班上比较调皮的学生送去基地军训。消息一公布,“老师我不去。”只有他在嚷,全班静悄悄的。我当时还没拿定主意,到底是让他去还是不去。第二天,我接过他舅舅交的军训费时,他没在场。他舅舅一家人还是挺配合和开明的,我想这对于他的转变起着关键的作用。于是,他去军训的事就这样定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你去磨炼磨炼,对你有好处……”“我不去,你说我不用去的,我不去,我回去和舅舅讲。”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吵,然后跑了。我上课时,他趴在桌上,没理我。
基地有车来接他们去军训。那天,他背了一个背包回到教室,不知是他人缘好还是班上的同学起哄,气氛挺热烈的。“没事,我们等着你回来。”“一星期很快会过去的。”我从窗口看到车子来了,说:“快去,车来了。”他潇洒地拿起背包,还笑着说:“一个星期后见。”
时间过得很快,他走后,我们班平静地过了一个星期。星期一没见他上学,我打电话到他家,才知道他病了;星期二他来的时候没精打采。我们班又平静地过了一个星期。那周的班会,我说了他去军训的事,他第一个发言:“我去了,以后都不用去了。”他今天看起来神采奕奕。班上的同学都笑了,我也笑着说:“那以后得看你的表现。”“没问题!”答得干脆爽快。他笑了,对着我笑了。
和办公室的几位老师聊起他,都说他这学期像换了一个人,安静多了。他们都说是我的功劳。我笑了笑,我知道接下来更艰巨的是让他把精力和兴趣放在学习上。
其实,在我当班主任的一年中,班上还发生了大大小小与他无关的事。但当我看到他的转变,看到我班的成绩上去了,看到了我班由原来的学习散漫到现在的学习氛围较浓,我看到了希望的同时,也感到很欣慰。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除了感到压力大,担子重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学到课本没教我的东西,使我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不管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年代的学生有多少不同,但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制,我们不能超越那个年龄阶段把他们想象得太成熟和世故。只要你付出的是真心真意,我想他回报你的也是真心真意。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无可厚非。因为我说的只是理论上的真理,理论上的真理是不被现实的因素所破坏的;而实践中的真理则要被现实的因素所阻碍。所以,即使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也不要放弃真理。因为真理是完美的,而世事是没有完美的。虽然世事无完美,但只要我们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轻易放弃,坚持到最后。那么,即使到了最后真理没能掌握在你手里,我想,这已足够,这已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