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宗室 太宗曾孙
在灵州百名镇将中,大唐皇室宗族,有唐初的任城王李道宗两次坐镇灵州;另有唐玄宗三皇子李亨,开元十五年(727年)16岁的忠王李浚(即李亨),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大使,后来又以皇太子身份来灵州坐镇,并在灵武即位为唐肃宗,指挥平息安史之乱;还有一位就是唐太宗曾孙、右金吾大将军、兵部尚书、太子少师、信安王李炜,在开元十五年(727年)在李亨任朔方节度大使之时,被任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派到灵州出任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后来,又以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
信安王李炜,有的史书上记载为李玮、李韦,是大唐皇家宗室成员,他是唐太宗的曾孙。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儿子是吴王李恪,吴王恪是唐太宗爱子,文武双全,太宗曾想立他为太子,只因为其母亲是隋炀帝女儿,遭歧视,在征高丽失利后,被贬远离京师大唐权力中心,又因为唐高宗时房遗爱谋反案,受到牵连,惨遭诛杀(赐自尽)。李恪的三儿子是李琨,李琨的儿子就是李炜,所以说,曾经坐镇灵州的朔方节度大使、信安王李炜,是大唐皇家宗室、吴王恪之孙、唐太宗的曾孙。
§§§二、封信安王 朔方副使
李炜(660~743年),约公元660年左右出生,父亲李琨早逝,作为皇家子弟,“少有尚志”,自幼就是个孝子,“事母甚谨”;同时,抚自己的弟弟李袛等,以友爱著称。少时,继江王嚣之后,封为嗣江王。景龙四年(710年),他被任命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景云元年(710年)拜德州、蔡州、衢州等州刺史。开元初(713年),转任蜀州、濮州等刺史。李炜任各州州首,为官政号清严,“人吏畏而服之”。后来召回京师出任光禄卿,然后又升任匠作大匠。接着“丁母忧去官”,“起复为瀛州刺史”,但他坚持给母亲守服,而请求取消授官之制,被接受。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封为信安郡王,一般史书简称“信安王(李)炜”。
大唐灵州是北方边地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唐朝廷非常重视灵州,所以一贯派重臣大将坐镇。如第一、二任朔方节度大使张说、王睃都是宰相兼兵部尚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又启用自己的三皇子李浚(即后来的李亨)为朔方节度大使,同时启用六十七岁的信安王李炜为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御史大夫,也就是说,李亨是大使,但他是玄宗亲皇子,又只有十六岁,因此李浚并不亲自到任,而到灵州坐镇,任朔方节度大使的实际上是大唐宗室、左金吾卫大将军、信安王李炜。不久他又被升任礼部尚书,仍充朔方军节度使。
§§§三、石堡城战 建立大功
当时因为河西石堡城被吐蕃占领,吐蕃派重兵把守,并以此为前哨阵地,屡屡出兵,攻扰唐河西、陇右等地区,成为大唐心腹之患。于是,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唐玄宗下诏让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炜,统帅朔方军与河西、陇右地区驻防将帅共议攻城大计,合力夺回石堡城。在这次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年近七十岁的信安王李炜指挥唐军为夺取军事重镇——石堡城(又称铁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远距离奔袭战役”。
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炜到达军事前线以后,认为石堡城非常重要,他统帅大军,克期攻之。有将军说:“此城据险,又为吐蕃所惜,今总军深入,贼必并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则狼狈,不如按军持重,以观形势。”意思是从长计议。李炜答道:“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必期众寡不敌,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三月二十四日,李炜大胆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出敌不意,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唐军日夜兼程,杀奔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措手不及,伤亡甚众,李炜指挥唐军攻其不备,夺回了石堡城。唐玄宗大喜,始改石堡城为振武军,派重兵设防。自此,唐河西、陇右地区连成一片,拓地千里。吐蕃连战连败,国内大哗,遂再次派使求和请婚,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亦从中斡旋。唐亦应吐蕃要求,送与诗书。在开元十八年(730年),双方约定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并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境)及赤岭两地进行互市贸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蕃在赤岭树碑纪念,双方边将均参加了这一庆典。
§§§四、讨伐契丹 再立战功
开元十二年(724年),契丹王李郁于卒,弟李吐于继位。新契丹王李吐于与契丹衙官可突于互相猜忌。第二年,可突于投奔唐朝,不敢返回,唐朝廷封他为辽阳王,留京宿卫。可突于乃立故李尽忠之弟邵固为主,唐玄宗就封李邵固为广化王,奚王苏鲁为奉诚王。开元十八年(730年),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于入贡,同平章事李元纮对其无礼,可突于不满而归。五月二十六日,可突于杀害了他自己所立的契丹王李邵固,率其部众并胁迫奚众反唐投降突厥。鲁苏及其妻韦氏、邵固妻陈氏都投奔唐朝。唐玄宗遂命幽州长史赵含章率兵进击,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等在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各道招募勇士。六月二十三日,任命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由先为其副,率十八道总管兵进击奚、契丹,后因故忠王李浚并未成行。同月,可突于率兵进犯平卢军(今辽宁朝阳)。唐先锋使乌承砒率部迎战,在捺禄山(今辽宁兴城境)将其击破。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十一日,忠王既然没有出征,唐玄宗又任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七十二岁的信安王李炜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元帅,率兵进击奚、契丹。三月,李炜率副将户部侍郎裴耀卿、赵含章等北出范阳,分道进攻。赵含章军先与奚、契丹兵相遇,奚、契丹望风遁去。先锋乌承砒判断,此为奚、契丹诱兵之计,向含章献策:宜按兵以观其变。含章不从,继续进军,与奚、契丹军战于白山(似为白狼山,或白鹿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结果大败。恰时乌承砒引军攻击其侧背,将其击破。二十六日,李炜等以主力进击,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可突于率部远逃。其余潜散山谷。奚酋李诗琐高率五千余帐来降。李炜引兵凯旋而归。唐玄宗赐予李诗为归义王,充归义州都督,将其部落徙置于幽州境内。朔方节度使、信安王炜因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等使,兼采访处置使,并给二子加官。信安王李炜此战收复了营州(今辽宁朝阳),即有勋绩,但当时“执政颇害其功,故其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
§§§五、兵部尚书 朔方大使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十四岁高龄的老王爷信安王李炜,又被唐玄宗升任为兵部尚书,同时,派他以重任,即以兵部尚书身份出京到北部边地灵州,由原来的朔方节度副大使,升任为朔方节度大使。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坐事”出为衢州(今浙江衢州市)刺史。后又出任滑州(今河南安阳市滑县,即闻名全国的道口鸡的道口镇,也是著名的瓦岗寨所在地)刺史,再任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刺史。天宝元年(742年)李炜被唐玄宗授以太子少师,“以年老仍听致仕”。天宝二年(743年),李炜又被授以太子太师,唐玄宗下的制书刚刚发出,信安王李炜病逝,终年八十余岁。唐玄宗因老王爷李炜的逝世,久久痛惜。
§§§六、居家严毅 善训诸子
信安王李炜不但是一位良将忠臣,而且还是一位家教严格的父亲。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峘,次子李峄,三子李岘。由于李炜家教有方,其三个儿子各个都成为大唐重臣。尤其是三子李岘,官至宰相,史家称赞李岘是大唐宗室最优秀的一个子弟。《旧唐书》有李炜三子列传,李炜的长子李峘,官至户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封赵国公;次子李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三子李岘官至吏部尚书、知政事,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封梁国公。《旧唐书》特别称赞李岘,赞曰:“宗室贤良,枝叶茂盛。最尤者谁?岘独守正。”这说明李岘是大唐宗室贤良的最优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