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约前1630~前1550),商初大臣,今山东省莘县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
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全天下中的一位普通的百姓。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它)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商汤想见伊尹,伊尹也很想见商汤,两人真可谓心有灵犀。
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服商汤而被用为“小臣”。后来,得到商汤的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三年后,迎回太甲复位。伊尹于公元前1550年卒于毫(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81岁。(另说伊尹放逐太甲后,篡位自立,太甲潜回,将其杀死)。他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三代元老。
中国自古有“治国若烹小鲜”之说。然而,能将饮食的色、香、味、形融入治国方略的,首推伊尹。伊尹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
关于伊尹的出生的传说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吕氏春秋》、《水经注》的记载基本相同:一位有莘国的女子采桑时,在一棵大桑树的树洞里拣到个男婴,抱回去献给了国君,国君把婴儿交给他的厨师抚养。随后,有人追查弃婴的来历,才弄明白,他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梦见神人告诉她,看到家里的石臼出水,赶紧往东走,千万别回头。第二天早上,她看到石臼果真出了水,赶忙喊邻居们逃命,自己往东走了几里地,忍不住回头看上一眼,自己的家已是一片泽国,这一回头不打紧,她的身体变成了“空桑”(树洞)。于是国君让这个男婴以伊为姓,这就是伊尹。
伊尹幼年被有莘氏国君下令寄养于庖人(厨师)之家,从小受到庖厨的耳濡目染,对烹饪产生了浓厚兴趣。稍后又当了个做饭的小奴隶。由于他在有莘氏国君的宫中有机会接触各种书籍,学习了不少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后来商汤(又称成汤)娶有莘氏国君的女儿为妻。伊尹便被当作陪嫁奴隶归随了商汤。
伊尹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刚来时商汤并未在意他,只是让他在厨房里干活。伊尹亲炙的美味,见诸史料者有鹄鸟(即天鹅)之羹,商汤尝罢大悦,对他和羹调鼎的功夫非常推崇。“天鹅不浴而白,一举可致千里,食之益人气力,可利五脏六腑”。现在岭南之地,仍以它为珍馐,足见伊尹厨艺影响深远。
怀才不遇的伊尹为了引起主人的注意,有时把菜肴做得色美味香,有时故意做得没滋没味。终有一天,商汤忍不住唤来伊尹,要他说明白。伊尹就利用这个机会,用炒菜打比方,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火候也掌握得合适,菜才能好吃又有味。治理国家也和做菜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沓懒散,只有张弛有致,才能把事情办好。”伊尹打开话匣,滔滔不绝,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鞭辟入里。
伊尹辅佐商汤,打败暴虐的夏桀,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他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奠定了商朝600余年的基业。由此,众多的古国逐渐汇集成一体化的国家系统,华夏民族逐渐形成,并把古文明带入了青铜时代的鼎盛。走过这段历程,世人才有机会看到后来秦皇汉武的恢宏、唐宗宋祖的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