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当生命与大义不能兼顾时,提倡舍生取义。
伯夷和叔齐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商朝孤竹国的国君,其父生前立叔齐为太子。父亲死后,叔齐认为自己是幼子,不应该继承王位,立自己为太子是因为父亲的偏爱,于是坚持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认为不能违背父亲的遗命,坚持不肯接受。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位,最后两人逃离了孤竹国。国人无奈,只好另立叔齐的次兄当了国君。
伯夷、叔齐听说地处西部的周族在周文王的领导下,内修仁政,尊老爱幼,礼贤下士,就一起前去投奔。他们到达那里时,文王刚去世,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周武王。武王准备讨伐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商纣王虽然暴虐,但武王讨伐他是以臣犯君,不合君臣之义。而且文王尚未丧葬,此时出兵不符合礼法。当武王带着文王的牌位要大举伐纣时,兄弟二人拉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去世不进行安葬而发动战争,这能叫孝吗?以臣子身份征伐君主,这能叫仁吗?”武王的卫士要杀掉他们,姜子牙阻止说:“他们是仁义之士啊!”于是就把他俩搀扶走了。
武王灭掉商朝统一了天下。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忠孝仁义的社会,于是,就跑到首阳山隐居起来。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靠吃野菜度日。他们还作了一首诗来表达心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意思是说,我们登上首阳山,靠采野菜度日。周武王以暴抗暴,推翻商朝,却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多么地不对啊!神农、虞舜和夏王朝为什么一瞬间就消失了?没有它们,哪里是我的归处呢?唉,还不如死了呢!因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衰竭。
兄弟二人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以生命为代价实践了他们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