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心中的圣,主要指古代的圣王。到了孟子,他把圣人的观念改了,扩大了范围,把古代的大臣和一般读书人也例入圣人的范围,并且,原则上认为人人皆可成圣人。
他曾提出到四位圣人,各有各的特点。
第一位是伯夷。他非常清高。“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服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整,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不是理想的君主不去服侍,不是理想的朋友不去结交。不在恶人的朝廷做官,不与恶人交谈。在恶人的朝廷做官,与恶人交谈,就像穿戴礼服礼帽坐地泥土炭灰上一样。把这种讨厌恶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会想,如果和一个乡下人在一起,而那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就会生气地走开,像是被玷污一样。因此,诸侯即使有好言好语来请的,他也不会接受。不接受也就是不屑于接近罢了。
在他眼里,即使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有德之人,却因造反,也没有达到他“标准”要求。他不仅不与文王武王为伍,连粮食也不吃“周”的,结果,他和叔齐一起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样一种行为,对人对事的要求非常高,绝不妥协,在孟子看来,达到了圣人的标准,所以叫他清高的圣人。
第二圣人非常负责任,他叫伊尹,他是商汤的宰相,他辅佐商汤推翻暴君夏桀,创建了商朝。伊尹的作风和伯夷不一样,“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孟子·公孙丑上》)
对于任何君主都可以服侍,对于任何百姓都可以使唤,天下安定出来做官,天下****也出来做官。伊尹为什么这样做?因他强调,上天生育了这些百姓,就是要使先知道的开导后知道的,使先觉悟的启发后觉悟的。我是天生中的百姓中的先觉悟者,我将用尧舜的这种理想来使百姓觉悟。如果不是我使他们觉悟,又是谁呢?
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些人就是比较聪明,对于人生该做什么,人性往哪里发展,很容易就觉悟了。也有人只顾自己的生活,没时间也没兴趣想这些问题,所以人才需要接受教育,由先知先觉之士,教育后知后觉之辈。我们一般人都属于后知后觉者,要有老师来教育我们。我们懂得了之后,也去设法实践所学的东西,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慢慢改善。
伊尹曾经好几次出来做官,非常有责任感,总觉得我一个人得到尧舜之道的好处,也要让天下人都得到,只要有一个老百姓没有得到这样的照顾,我就应该出来做事。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所在。
第三位圣人非常随和,他叫柳下惠。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为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程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
柳下惠不以坏君为羞耻,也不以官职太小为卑下。入朝做官,不隐藏才干,但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原则。丢官去职而不抱怨,倒霉穷困而不忧愁,与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他态度随和,不忍心离开。“你是你,我是我,你即使在我身边赤身裸体,又怎么能玷辱我呢?”所以,听了柳下惠作风的人,狭隘的人变得开朗了,刻薄的人变得敦厚了。
法国有一句话说得好:“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你对一个人了解愈多,就愈能谅解宽容他为什么这样做。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因为这样对别人并不公平。比如别人犯了错,会想如果我是他,也许犯得更加严重。自己做了件漂亮的事,就想,如果让别人去做,可能做得更好。柳下惠能够由己达人,所以能包容。
柳下惠和伯夷正好形成显明的对照。伯夷清高,稍微有一点不顺眼,就不愿妥协。柳下惠随和,完全不拘小节。两个人在孟子心目中都达到了圣人的要求。这说明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和作风,只要坚持真诚善意,努力做下去,都可以成为圣人。孟子这样说了以后,许多知识分子都有希望了,圣人不再是只有少数帝王才能享受的尊荣,一般读书人只要真心为百姓服务,也可以成为圣人。
这三种圣人,第一位是非常清高,是清者。第二位非常负责任,是任者。第三位非常随和,和者。第四位圣人是孔子,是时者。圣之时者也,是圣人中最合时宜的。古代讲的时是时机,适当的时候,也就是要判断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么去做,该清高的时候清高,该负责时负责,该随和时随和。这需要判断。
孟子这样描述孔子:“孔子之去齐,接渐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万章下》)
孔子离开齐国时,捞起正在淘洗的米就走,等不及吃一顿饭;因为齐国不是孔子的祖国,离开时毫不留恋。他离开鲁国的时候,他说,同学们,慢慢走,这是离开我们父母之国的态度。表明孔子希望鲁国的国君再把他请回去。所以,什么时候可以快走,什么时候可以留下来,什么时候可以做官,什么时候可以隐居,孔子对此都有智慧的判断。
孟子接下来,用了两个比喻,说孔子是集圣人之大成。所谓集大成就像古代演奏音乐,开始时先敲钟,结束时击玉磬,开始奏出旋律节奏,要靠智能;最后奏出旋律节奏,要靠圣德。智慧有如技巧,圣德有如力气。像射箭,一百步之外,把箭射到目标区域,这不简单,代表这个人力量很够,但要射中靶心,靠得不只是气,还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