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
一小木匠外出干活,回来时已近深夜,没有月光。乡间的路很黑,小木匠只能按着自己的记忆向家中的方向走着。不多时,走到了一个院子前,有位红衣女子招手说道:“小哥,俺的门槛坏了,可否给俺修理一下?”小木匠心想也不是很麻烦,于是就答应了。
不多时,活干完了。
“真是多谢。”
“别客气。”
“俺也没有多余的钱,就把这斗豆子当工钱给你吧。”
“算了,对我来说就是动动手,不收钱。”
红衣美女执意要给,小木匠也只好拿了一颗,说是足够了。
第二天,小木匠和村子里的人说起这事,有人说那里哪有什么人家,他就回家拿证据,一看行李中只有倒剩下的一粒豆子。不过那豆子不是一般的豆子,明晃晃、亮晶晶,竟是金的。
小木匠不死心顺原路回去看。院子没有了,只有棵槐树,树枝上被虫蛀的地方全切下了。
乡下传说槐树住鬼,看来小木匠是帮到鬼了。
不过鬼尚且知道感恩,但人就难说了……
在我八岁那天,镇子里有一次庙会,生性好动爱玩的我吵闹着要跟父亲去镇里。母亲不同意,说孩子太小,镇里太乱了不安全。可是熬不过我百般纠缠,父亲妥协了,对母亲说:“没事,有我呢。孩子还没去过镇里呢,看看有啥好吃的,给他买点让他尝尝鲜。”母亲对我一直特别好,而且很愧疚让我生活在这么困难的家庭里,听父亲这么说,也就同意了,告诉我们要早去早回。
天蒙蒙亮,父亲就带着我出发了。到了镇子里,父亲一边叫卖带来的自家种的水果,一边看着我不让我乱跑。镇子里渐渐热闹起来,父亲也无暇管我,我便拿了几个梨跑开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什么事情都很新奇,跑着跑着,回头竟找不到父亲了。但是也没有很在意,继续沉迷于周围新鲜事物当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人没有变少,相反却越来越多。因为赶庙会晚上有唱戏的,很多大人领着孩子出来看戏。这下我便更找不到父亲了,盲目地寻找,渐渐地感到害怕,眼泪顺着脸颊淌下来,最后终于不顾其他在人群中不合时宜地哭了起来。
哭声引来了很多人的驻足。一个老爷爷走过来,帮我擦了眼泪,问我:“孙子,咋的了这是?”我也不说话,就是一直在哭。“你爸妈呢?走丢了吧?”他继续问着我,我点了点头,忍住了哭声。周围的人没有了热闹看,就都散去了。老爷爷跟我说:“跟好我,我带你去找爸爸。”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伸手想去抓住老爷爷的手。意外地,我竟然抓不到,手像穿过了空气一般。我惊讶地抬起头,发现他已经起步,我只能跟上去。
他走得很快,在拥挤的人潮中,只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好像知道终点在哪个方向一样。我一路跑着,勉强才能跟上。老爷爷停了下来,等着我到了他身边,他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很凉,我打了个寒颤。老爷爷尴尬地收回了手,又往前面指了指,对我说:“你爸爸就在那呢。”我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父亲正在忙着卖东西,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离开。“快过去吧,告诉你爸早点回家,今天是鬼节呢。我可不想我孙儿有什么损失,要是有了啥闪失,我定饶不了他。”鬼节是啥?我也不太清楚,谢过老爷爷,朝着父亲的方向跑了过去。
父亲问我:“你去哪儿了?”“刚才跑出去,就找不到你了。一个老爷爷带我回来的,就那个。”我指向刚才的方向,哪还有人,只有一堵墙立在那里。彻骨的寒意从脚底钻入,游走在身体内。我拽了拽父亲的衣袖:“爸,咱回家吧,我冷。”“等下,快卖完了,等卖完了咱就回家。”说完父亲又去忙活他的生意了。
天色彻底黑了下来,父亲终于把带来的水果卖光了,领着我往家里的方向走。父亲心情很好,可能是收益不错,毕竟赶个大集不容易,这些钱也够家里用好些时日的了,扯开嗓子唱起了山歌。我的情绪也缓和了过来,渐渐忘记了刚才的事情,挣脱开父亲的手,围着父亲又是跳又是叫。
走了一会儿,我看到前方有点点的亮光,像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一闪一闪。生性好奇的我被这光吸引着,朝着有光亮的地方跑过去。近了,发现有许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个灯笼,灯笼发出的荧光忽明忽暗。他们看到了我,问我道:“你也要灯笼么?我们一起来玩吧。”声音却是从灯笼发出来的。我抬头看到他们的肩膀上空空如也,再看他们手中提着的,分明是他们的头。光从他们空着的眼眶,长开的嘴里发出来……
我颤抖着,想要回头喊父亲。可是,此刻我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他们渐渐地靠到了我身边来,他们跳着、叫着,将我包围在中间。恐惧如同暴雨一般从我的头顶倾泻下来,遍布全身,将我的双腿定在原地,无法动弹。视线在一点点模糊,意识也在一点点地消散,已看不到夜空中的月亮,周围只剩下黑暗,无尽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之中沦陷,无法自拔……
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了。我睁开眼,看见父亲正抱着我,他的眼睛红肿着。我叫了声:“爸,咋了这是?”爸爸没有回答我,只是紧紧地抱着我。我有些喘不过气,推了推父亲,道:“爸,你别抱这么紧,快喘不过气了。”父亲听了我的话,身子一震,叫了一声:“娃儿,醒了?”“嗯,我咋在这睡着了?”我有些记不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了,只有一些很模糊的影像。“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咱回家吧。”父亲抱起我,往家里走去。我趴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又睡了过去。
再醒来的时候我已经是在家里的火炕上了,迷迷糊糊地听见爸妈在外面说着什么。“你说你吧,不让你带孩子出去,你非要带。昨晚一晚没回来,吓死我了都。”妈妈似乎有些着急,说话也没有什么好语气。我走到外屋,看到父亲低着头,坐在那里。意外的,父亲正抽着烟,父亲很少抽烟,若非有大事,父亲都是不碰烟酒的。
父亲似是听见我走出来的声音,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醒了啊?”我答应了一声,父亲又想说什么,支支吾吾地也没开口。这时一向好脾气的母亲冲着父亲冷哼了一声,然后转头问我:“饿了吧,赶紧吃饭吧。”桌子上摆着几样菜,都是我爱吃的,三只碗里都盛着饭,显然父母也没有吃。
吃过饭,母亲收拾了下碗筷向里屋走去,外屋只剩我和父亲了。父亲又点了一根烟,闷闷地抽着。见父亲如此,我有些胆怯,想去外面透口气。父亲却叫住我,问我昨晚怎么回事。我一下想起昨晚的经历,于是一五一十地跟父亲交待了经过:如何走丢,又碰到怎样的一位老人,最后又被一群没有头的小孩子围住……
父亲仔细地听我说着经过,似乎对那位陌生的老爷爷有着一些好奇,让我再仔细地说了一遍遇到老爷爷的经过,然后低头想着些什么。
“对了,爸,那老爷爷说的鬼节是什么节啊,我以前没听过。”“鬼节就是鬼过的节。”然后转头往里屋喊了一句:“哪天给咱爹烧点纸钱吧。”接着往外面走去了,嘴里嘀咕着:“这老爷子怎么就知道他孙子,不想想他儿子?”
许久的后来,上了大学的我才知道所谓鬼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也就是许多地方俗称的“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悼所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又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习俗,于是愈加普及。
而民间普遍流传着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曰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弟,其中一位名叫目莲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目莲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察看母亲在地府的生活情况。可是发现母亲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
目莲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莲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罪孽,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莲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还有一种关于鬼节来历的说法: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徇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这样的传说又令“鬼节”多了一丝神秘色彩。
其实“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