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一把刀,放在腕上,喃喃道:“爸,妈,对不起,再不能让你们为我受累了。”然后,对准腕上蜿蜒的青色凸起,割了下去。
感觉不到疼,他露出了一丝微笑。
突然,他的脸上热辣辣地烧了一下!那是父亲的巴掌,实实在在地扇在他脸上。父亲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一样,瞪着他,双手发抖,嘴巴很难看地歪着:“你个孬种!除了死你还会干什么?”
腕上的血还在滴,父亲一拐一拐颠进卧室拿来一根布条,狠狠地把滴血的地方捆住,继续瞪着他。
“养了你几十年。你就这样报答我和你妈?媳妇没了,可以重娶,孩子走了,还可以再要回来,你以为一死就啥都解脱了?你叫我和你妈咋活?”
这时,母亲回来了。一进家门看到他和父亲对峙的样子,看到他胳膊上缠着的血布条。她扔掉手里的菜,坐在沙发上仰着脸号啕大哭。
他转动轮椅,从父亲身边挤过去,转到母亲跟前,轻声叫:“妈。”母亲没有一点儿反应,仍旧放声大哭。他伸出双手,抱住母亲的脸:“妈,对不起。”
母亲没有理他,突然停住了哭泣,“呼”地站起来,快步走进厨房。等母亲从厨房出来,他看到母亲手里掂着那把明晃晃的切菜刀,“要死是不是?大家一起死,自杀,我也会。”
母亲说完拿着刀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胳膊割去,鲜血冒了出来。“妈——”他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他大喊一声,和父亲同时扑向母亲。
他整个人重重地从轮椅上摔了下去,扑倒在母亲脚下。他此刻才体味到了死的痛苦,那是死者留给生者的痛苦,是失去的痛苦。
当又一个春天到来时,12岁的女儿推着他在门前的小花园里散步。春风轻拂,杨柳依依,小鸟在枝头唱着轻快的歌。他慢慢给女儿讲他想飞的过去,想被风吹散的过去,讲从卫生间破门而出的爷爷和号啕大哭的奶奶,他似乎很平静。
他说:“孩子,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人根本不能像鸟儿那样。没有翅膀,千万别飞。”
亲人的期盼,会把一切负担变成爱。
背上一百斤爱上路
●佚名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年春节前都要出一趟远门,他要给居住在百里之外的奶奶送米、送面。那时候家里没有车马,父亲就头一天称好50斤大米、50斤面粉,分装在两个布袋里,缚在一根扁担两头,然后第二天早晨鸡还没叫就起程。
父亲每次回来,我都问:“爸,你要走多久才能到奶奶家呀?”父亲说:“太阳还没落山就到了。”我又问:“担子那么重,你哪儿来的力气呢?”父亲就笑着说:“想着你奶奶在盼着我,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忘记了肩上的担子。”每次听完后,我总感觉不可思议。
2003年,我从黑龙江坐火车回千里之外的吉林老家过年,上车前,一个朋友送了一袋大米到哈尔滨火车站。这趟车晚点了近两个小时,我下车时已是半夜12时20分,父母根本想不到我会坐这么晚的车回来。
这是除夕的前夜,车站外没有一个人,我站在寒风中,想着父母此时一定在想念着他们的儿子,就提一口气背起那袋大米,迈开健步奔向四公里之外的家。不知为什么,那天夜里,我腿上有使不完的劲儿,浑然不觉肩上的负担,不久,家门就在眼前了;
推开家门那一刻,我听到那座老式挂钟突然敲响。
第二天,父亲称了称那袋大米,足足有100斤呢!对于一个没干过力气活的书生,背着100斤大米用40分钟走了四公里路,这让干了一辈子庄稼活的父亲惊讶不已。
父亲笑着问我:“你是哪里来的力气呢?”听了这句话,忽然想到这是我儿时问过父亲的那句话,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
亲人的期盼,会把一切负担变成爱,背着100斤爱上路,谁还会感觉到累呢?
他此刻才体味到了死的痛苦,那是死者留给生者的痛苦,是失去的痛苦。
奔跑的力量
●佚名
黑马!又见黑马!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
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四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是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她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一线希望!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部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
有位教练被她的执著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或许上天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有如神助,2小时39分零9秒之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四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爱会比仇恨和痛苦更长久、更有力,只有爱,才能重建家园。
炮弹下的幸存者
●陈敏
一个夏末的下午,莫迪独自在窗边眺望。
黎以冲突已经延续月余,阿卡——这座距黎以边境20多公里的著名古城,已是满目疮痍,昔日繁华的居民区陡然之间就被夷为平地。
此刻,莫迪和他的大家庭都在母亲家里避难,只要听到警报,就立刻逃向地下掩体。
7岁的侄女娜哈,和表妹正在家里追逐玩闹,完全不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她童稚的笑声,蝴蝶般的身影,稍微缓解了战火中阴森恐怖的气氛。莫迪也不由微笑,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和平时期。
正在此刻,警报声尖锐地传来,撕裂城市上空,家里顿时乱作一团。莫迪和姐姐、两个兄弟以及他们的妻女,都疯狂地跑出屋子,向地下掩体冲去。轰轰,只听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一颗火箭炮携带着浓烟,准确地击中他们的建筑物!莫迪鞋子也跑丢了,心慌意乱地回头张望,正好看见两个人在炮火的余声中,沉重地栽倒在地——是邻居和他的侄儿!
他跑过去施救,但为时已晚。那个男孩已经闭上了平日活泼的眼睛,苍白如纸,蜷缩在砂石块里。死亡就在咫尺之遥,他简直要发疯了——自己的亲人在哪里?
跌跌撞撞地冲回家中,一眼看见门口的姐姐,她的肩膀鲜血淋漓,歪在那里一声不吭,见到莫迪才攒足力气说:“去救他们!”莫迪很快发现躺着毫不动弹的弟弟,弟弟用手捂住胸口,气若游丝,从牙齿里挤出声音:“我快死了,兄弟……”莫迪正强压悲伤地安慰他,却又听见嫂子哀唤哥哥的声音。那昔日强健如铁的男人,此时如同一摊泥沙,倒在地上,半闭着眼睛,奄奄一息。他也被碎弹片伤到了要害。
这是一个悲恸的夜晚。……在急救医院,莫迪目睹挚爱的两个兄弟如何含泪离世,叮嘱家人好好生活下去。他们的妻子捶胸顿足地哭泣,而娜哈在稍远处用蓝色杯子小口喝水,任由浅褐色的卷发遮住自己小小的脸庞,沉默地看着这一切。莫迪看见,她的泪一直忍在眼眶,乌亮的眸子里,燃烧着刻骨的仇恨。
莫迪的心,从未这样痛过,仿佛从荆棘丛中狠狠碾过,不仅因为兄弟们的离去,也因为娜哈的异常眼神。
一夜无眠。次日,莫迪走进医院办公室,庄重地对医生说:“我得知您这里有需要角膜的眼疾患者,我想,我的兄弟愿意帮助他们。”感动的医生着手准备手术,莫迪兄弟的四只眼角膜,最终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包括两名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当得知这捐赠来自战火中丧生的人,他们唏嘘难言。
接受记者采访时,憔悴的莫迪用手半捂着脸,声音哽咽,强忍眼泪。惟独谈到捐献眼角膜的事情,他才从悲伤里舒了口气:“我的兄弟仍然观望着这个世界,当他们为别人带来光明的时候——这是惟一让我欣慰之处。”
“会想过复仇吗?”
“兄弟走的时候,我的心头的确充满了仇恨和绝望。但那晚我想了很久。能拯救世界的,绝对不是子子辈辈的彼此杀戮。兄弟们也不愿意他们的孩子,依然生活在战火之中。炮弹夺走亲人的生命,惟独留下我,也许就是为了启示我——爱会比仇恨和痛苦更长久、更有力,只有爱,才能重建家园。
“我不能丧失爱的能力,我的孩子们也是,哪怕遭受命运痛击,我们仍然渴望世界和平,祈祷人和人和谐共处。”
一旁的娜哈低垂着头,表情冷漠,并且坚持不让背上的弹片伤痕被人看见。莫迪抚摸着她的头发,轻轻地说:“你的父亲会在天上看着你,所以你要快乐地长大。相信我,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未来依然美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06年8月,弹火纷飞的以色列阿卡古城。
这个城市是不幸的,但只要有莫迪们存在,只要有这样宽厚容忍而又倔强坚韧的爱,弹坑终会填满,废墟终将重建,孩子们的伤痕终能退去,心中的千沟万壑也终将抚平,战火中播下的仁爱的种子,会长成怒放的花朵,芬芳开满,蔓延天涯。
我们也许有偏见,但命运并没有偏见。
——爱默生
一辈子的礼物
●余艳琰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
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家。可怜的我们就住在贫困的温尼伯湖小街区里。那段时间夜里警报声不时响起,母亲望着天花板,眼里噙着泪水,几乎彻夜不眠。
圣诞夜,外面下雪,房间里惟一的光亮是圣诞树微弱的灯光,圣诞树很简陋。母亲给了我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她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礼物,但是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忽然她身子微微一抖,搂着我开始大声哭泣。
这时,有人敲门。原来是那个“妓女”。这是母亲对楼上那个女人的称呼,因为她总打扮得很俗很艳。母亲擦干泪让她进来。
“女士,”她说,“我知道你的生活很艰难。你因为要照顾孩子而无法去教堂。你现在马上去教堂吧,我会照顾好你的孩子们的。你的大女儿告诉我,你很想去教堂。”
母亲相信了她的话。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结局也并非是母亲沐浴着圣诞之光做完祷告回来。她刚到教堂就开始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她怪自己为什么要相信那个“妓女”。她一点也不了解那个女人。她急急地跑出教堂,在雪夜里狂奔,心揪得紧紧的。“我为什么这么傻,把孩子们留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她想像得出,家里满是身份复杂的各色人物和醉鬼,孩子们哭着叫妈妈,那个“妓女”狂笑着踱着步。
不一会,母亲已跑到了楼梯口。她听到了孩子的尖叫声!天哪!她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母亲飞一般奔上去,猛地推开门。她见到了和想像完全不同的景象。她首先看到了脸上堆满微笑的我,我就是尖叫的那个,然后是我的妹妹们。当她看到地面,惊呆了。
礼物!好大一堆礼物,堆放在我们那简陋的小房间的地上!母亲愣了,说不出话来:“这是怎么……回事?”那个“妓女”什么也不说,只是微微笑着。“我就像傻瓜一样误会着你……”母亲哭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