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理解琴姐的反应,上一代的人总对“老事情”特别眷恋。
“就算以后不送……最后一次也该做吧,年年收惯了花,突然没有人来一定会很奇怪的,起码也跟人家说清楚,以后不用再等了!”
话也说得不无道理,起码去见见那个可以吸引我妈去送花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跟她说清楚我妈已经走了,这个“传统”就要结束。
康乃馨是琴姐扎的,搭着浅紫色的勿忘我和白色的满天星,大大的一束,要说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
母亲节,我几平跑完了整个新加坡,最后才来到“丁素芬”的家。
落日已经要溶在云层里了。
刚按下了门铃,里面就传来打翻东西的声音。
一个佝偻着背白发斑斑的老女人把门打开。
原以为对方看到我一定会很诧异,年年都是妈来,今年却换了人。
没想到她一点反应也没有,还对着我微笑。
“你来了,快点进来吧!”话语里带着殷切期盼的兴奋和激动。
“你每次都早来,我就泡了你爱喝的茉莉花茶,现在……都凉了……”老女人“走”向桌边拿起了茶壶,“我去热一热,很快,很快的……”
我终于看到了一对不会转动、镶死的眼珠。
怪不得她“看见”我没有反应。
“谢谢你,不用了,您就是丁素芬女士,对吗?”
老女人傻住了,紧紧地把茶壶握在手里,愣在原地。
“我妈已经走了,我是来帮她送最后一次花的!”我走上前把花递过去。
她激动地接过花,轻轻地抚摸着。
“最后的一次康乃馨?……好,谢谢你。”
她点头笑着,把花凑近鼻子边嗅吸起来,满脸的皱纹间突然塞满了失落……
20年前,一个女孩为了要在母亲节那天给自己的妈妈一个惊喜,订了一束花,没想到却在回家的路上让一个不小心的骑士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你知道吗,每年为了等这束花,我才坚持活下去!”
从来都没有想过,只是普通的一束花可以留住一个本来万念俱灰,更因伤心过度而哭瞎了双眼的妈妈的生命。
原来,我对妈真的很不了解。
回到花店,琴姐还没有走,紧张地问我:
“把花送过去了,跟人家说清楚以后不送了?”
我望着琴姐。
“送,以后都要送,还要每天都送,永远的康乃馨!”
她在百货公司转起来,想哪怕买件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
收获
●方洲
在美国费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阴霾满天的午后,倾盆大雨瞬间落下,行人纷纷就近跑到店铺里躲雨。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人,蹒跚地走进了费城百货公司。许多售货员看着她狼狈的样子,简朴的衣裙,都漠然地视而不见。这时,一个叫菲利的年轻人走过来,诚恳地对老妇人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她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
老妇人随即又不安起来,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在人家的屋檐下躲雨。她在百货公司转起来,想哪怕买件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
正当老妇人神色迷茫的时候,菲利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菲利道过谢,要了他一张名片,然后颤巍巍地走进了雨后的彩虹里。
几个月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来,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她竟是当时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信中要求将菲利派往苏格兰,去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还让他承包下一季办公用品的采购,采购单都是卡内基家庭所属的几家大公司。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百货公司两年利润的总和。詹姆斯马上把菲利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当他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这位22岁的年轻人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菲利以自己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了卡内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国近100所图书馆捐赠了800万美元的图书,用知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
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完美时,已经太晚了。
无须择日的良辰
●佟云
一位妇人29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却始终不肯改嫁。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关东,落脚在另一座城市,他一直盼望自己的境遇好些后再把母亲和妹妹接来。为此,他早早为母亲准备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和一双母亲最钟爱的软底鞋,只等待那喜洋洋团聚的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发来的电报,母亲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当他匆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痛彻心肺。
当年已67岁的舅舅在电话中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将故事中的妹妹——我的母亲从遥远的北方接来深圳,尽管我现在的状况距离我想给母亲的还差得很远,但我深深地懂得,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完美时,已经太晚了。
去尽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今后每逢生日,都要郑重鞠躬,感谢父母,感谢生命,感谢一切有助于你生命的人。
生日
●刘齐
今天是你1岁的生日,但你并不怎么快活。坐出租车时,你已经有点儿扫兴了,因为父母笨手笨脚的姿态,让司机一眼就看出他们不常打车。不少同学家里都有小汽车了,而你的父母仍然骑着老式自行车,车把那儿有个铁丝筐,运一些白菜萝卜、油盐酱醋。此刻躺在爸爸怀里的蛋糕盒,可能也是那种小破筐驮来的。
到了地方,你更加失望,原以为是一个豪华的饭店,就像同桌小杰过生日时去过的星级酒店,谁知竟是如此普通的餐馆。陪客也不重要,是父母的朋友,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妇,举止比父母还要拘谨。
餐桌上,四个大人沉闷地谈一些陈年往事,仿佛他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给你过生日,而是为了怀旧。你插不上嘴,也没兴趣插嘴。想象中的生日惊喜一点儿迹象都看不出来,除了那盒貌不惊人的蛋糕,可是它也算得上惊喜?它暂时搁置在餐馆的窗台上。窗台小,盒子大,盒子的一部分没地方待,只好没着没落地悬着。
吃完饭,打了包,清理干净桌面,蛋糕终于摆上来了,上面用人造奶油松松垮垮地写着四个字:“生日快乐”,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是不是少写几个字,就能省点儿钱?
蜡烛被你匆匆吹熄后,妈妈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拔出,擦净,用原来的包装盒重新装好,喃喃道:“还能用呢。”天哪,可不要等到明年继续用,你想。
爸爸从蛋糕上选了花纹比较多、比较漂亮的地方,开始切分。第一块本以为是给你的,不料却给了张阿姨,第二块给了王叔叔,第三块才给了你,今天真正的主角,理应是最受重视的小寿星呀。
你绷着脸,抓起叉子,准备把蛋糕狠狠吞进肚中。猛然间听见,爸爸让你起立,向叔叔阿姨行礼。你茫然,很不情愿地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壁,这时爸爸说,15年前生你那天,是阿姨送妈妈去的医院。
噢,原来如此,那就行个礼吧。
阿姨慌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母亲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母亲自豪,她很坚强,她让你来到世上。”
母亲有些激动,坐不安稳,被桌子碰了一下,露出痛苦的神色。于是你知道,先前她为你买蛋糕时,不慎跌伤了腿。她眼角的皱纹比往日更深,受伤的青筋更重,但朴素的衣着却格外美丽合体。她目不转睛地看着你,已经看了15年,仍然看不够。
你脸颊发烫,你发现,你也看不够母亲,看着看着,泪水滴了下来。
你把椅子拉开,使空间增大一些,然后,深深地给母亲鞠了一个躬,又深深地给父亲鞠了一个躬。
你攥住拳头,用指甲紧扣手心,暗自决定:今后每逢生日,都要郑重鞠躬,感谢父母,感谢生命,感谢一切有助于你生命的人。
你轻轻地端起盘子把自己的那块蛋糕送到父母跟前。
我也是在爸突然去世后才发现,“傻丫头”里面藏着粗心爸爸细密的怜惜和疼爱,可惜,这个世上再也没人粗声粗气地喊我傻丫头了。
长大了才会懂
●艾苓
小时候,爸妈一直叫我“傻丫头”,因为在女孩里排行老大,有时也叫我“大傻玲子”。
不知好歹的时候,他们怎么叫我,我都答应。知道点儿好歹了,我就不干了。我问:为什么喊我傻丫头?
爸笑着说:因为你有点傻呀。
我想了想:我傻,你也不能那么喊。
那你让我喊你啥?爸故意逗我。
我很认真地说:只要没傻字,喊什么都行。
妈说:这孩子大了,真不能瞎喊了。果然,她说不瞎喊就不瞎喊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玲。
爸却根本没拿我的意见当回事,继续喊我傻丫头、大傻玲子。爸是山东人,说话粗声粗气,他一说话,空气里立刻有一波又一波的回音,声音总是传出老远,简直就是一个现成的扩音喇叭。他似乎从不考虑“傻丫头”会被传播多远。
起初我撅嘴生气、拒绝应答,但是爸不屈不挠地,照旧那么喊,时间长了我就认了——喊就喊吧,谁让你真傻呢?每每做了错事傻事,我都伤心地想:你可真够傻的,怪不得爸那么喊你。
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顺耳,我还是感觉到爸对我的偏爱。和哥哥们偶有冲突,爸总把我护在身后说,别欺负你这傻妹妹。那时候看场电影不容易,单位里如果就发一张电影票,那一定是我的。三个哥哥说他有偏向,爸说:对傻丫头我就得偏向点。
后来,傻丫头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仍然认为自己是个傻丫头。爸也是这么说的——没想到我这傻丫头还出息了。每次回家,爸第一句话还是老习惯:傻丫头回来了。
再后来,傻丫头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瘦瘦的男孩,不是爸说的“大胖小子”,我们想尽办法,都没能让他胖起来。虽然没胖起来,吃喝拉撒睡也一样不少,每到孩子大便,先生都捏着鼻子说真臭。有一次正吃午饭,孩子轰轰烈烈地开始“工作”了。先生勉勉强强处理完“善后事宜”,自己也哗地一下吐了个满地。
久经“沙场”后,先生就习以为常了,“臭小子”却成了我们对孩子的另一种称谓。
不知好歹的时候,我们怎么叫他,他都答应。知道点好歹了,他也不干了。他问:为什么叫我臭小子?
我说:你小时候大便可臭了。
你们现在大便还臭呢。他据理力争。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自己的当年,我忍不住笑了:那我们叫你香小子、香宝贝,总行了吧?
孩子还是那么认真:我不是叫李一吗?你们以后叫我李一就行了。
好,我们以后就叫你李一。但我在心里说,这臭小子真不知好歹。
我也是在爸突然去世后才发现,“傻丫头”里面藏着粗心爸爸细密的怜惜和疼爱,可惜,这个世上再也没人粗声粗气地喊我傻丫头了。
他此刻才体味到了死的痛苦,那是死者留给生者的痛苦,是失去的痛苦。
没有翅膀你别飞
●佚名
一只灰褐色的麻雀从窗前飞过,“倏”地一声,远了。
他斜倚在窗前,看着窗外新芽初绽的梧桐,还有一掠而过的麻雀。他知道,只要轻轻抬一抬腿,他就可以飞出去,像鸟儿那样自由飞翔,所有的痛苦折磨便随之烟消云散。
他真的这么做了,大脑一瞬间的空白,让他迈出了那一步。他以为他会像一只鸟儿那样,但一跨过那个矮矮的窗台,他就发现自己错了。他像一只笨重的熊,直朝地面砸去。
再次睁开眼睛,是在5天以后。他听到了一声苍老的呼唤:“献儿,回来。”于是,他回来了。他慢慢睁开眼睛,看到了一片白,白的墙,白的衣,白的发。
“妈”他想叫一声,但他叫不出来,一滴眼泪从眼角滚落,滚到一只骨节突出的手上。手像被开水烫了似的,哆嗦了一下,然后急促地抚着他的脸:“献儿,献儿,你可回来了。”
两个月后,他被母亲从医院里用轮椅推了出来,除了大脑还能继续思维,从胳膊往下,他的身体变得软塌塌的,像一把面条。
“妈,让我去死吧,你别管我。”他扭头哀求母亲。
母亲不理他,赌气似的把车推得更快。
回到家,确切说是母亲和父亲的家。他的家早在和妻子离婚后成了一片冰冷的地狱,女儿被妻子带走了,他什么都没有了,选择从楼上飞下去,是他做出的最残酷最无奈的选择。
父亲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一只手帮妈妈把他推进一楼的屋里。从家门口到楼外的4层台阶已经用水泥砌成了斜坡,防盗门拆了,没有了门槛,他被稳稳地放在窄小的客厅当中。
父亲点燃了一支烟,母亲拿过毛巾不停地在脸上擦。
他突然低下头,把头窝在胸前,脸埋在双手间,呜呜大哭起来。
以后大概有3个多月的时间,他被父母小心地照顾着,总有一个人寸步不离在他跟前。父亲和母亲把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并在一起,晚上睡觉,他睡最里边,父亲挨着他,母亲挨着父亲,一旦他有什么动静,父亲就推推母亲。两个人一起起来给他翻身、换尿垫。每当父母花白的头低下来,为他收拾衣裤时,他就感觉有千把万把刀子在割他的心,他恨不得自己立刻消失,像一缕烟,被风吹散了,不留一丝痕迹。
那天母亲出去买菜,父亲在家陪他,父亲看他情绪比较稳定,就很放心地把他放在客厅,第一次没有推他到卫生间,自己去解手了。
他等父亲一进卫生间,就快速转动轮椅,一把拉住卫生间的门,把门扣扣上,然后用一小截铁丝插在扣鼻儿里。任凭父亲在里面叫喊,把那扇薄薄的木门拍得山响。
他把轮椅摇到厨房,那里有可以让他消失的工具: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