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一个轮回,
从生到死,
从死到生。
让我们抱着感恩的心,
体谅自己的父母,
照顾自己的父母,
善待自己的父母吧,
因为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
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他再次切断电话,拨通了第三个电话,但他只说了一句话……
生命留言
●阮红松
2001年9月11日,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
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爱德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他的助手罗纳德的电话。
但就在此时,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打给他的私人律师迈克。
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他再次切断电话,拨通了第三个电话,但他只说了一句话……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遇难的银行家爱德华的生命留言:
“妈妈,我爱你!”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约翰·保罗
我们不需要帮助吗
●明达
我把车停在商场前面,开始擦干车身。我刚刚洗完车,在等妻子下班。
穿过停车场朝我走来的是一个被社会称之为无业游民的人。从他的外表看,他没有车,没有家,没有干净的衣服,没有钱。碰见这种人,有时候你会想要显示你的慷慨,而有时候你就是不想被打扰。眼下我就是“不想被打扰”。
“我希望他别开口管我要钱。”我心想。
他没有。
他走过来,坐在公共汽车站前面的路边,但是他看上去甚至都不像能有钱坐公共汽车。
几分钟后,他开口了。“车子真漂亮!”他说。他虽然衣衫褴楼,但身上透出一种尊严。“谢谢。”我说,一边继续擦车。
我忙我的活,他静静地坐在那里。预料中要钱的请求始终未出现。随着我俩之间的沉默变得越来越令人难耐,我心里突然出现一个声音: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我敢肯定他会说“是的”,但我还是先让心里的声音冒了出来。
“你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我问。
他用一句简单但深刻的话回答了我,让我终生难忘。我们时常想从伟大的人物那里寻找智慧。我们时常期望从有更高学识和成就的人那里获得智慧。
我料他必定会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但是他却说出让我感到震撼的一句话:“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在一名街头流浪汉面前,我曾感到高大、威严、成功、重要,直到那句话像一支大口径的猎枪击中我:“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我是需要帮助。或许不是一次公共的车资或一个借宿的地方,但我也是需要帮助的。我掏出钱包,给了他钱,不仅够他的车资,还足以让他吃顿热饭,找个地方过夜。
那句简单的话依然时常在我耳边回响。不管你拥有多少,不管你有怎样的成就,你还是需要帮助的。不管你怎样一无所有,不管你多少难题在身,哪怕你身无分文,无家可归,你依然能给予帮助。哪怕只是一句恭维的话,你也能够给予的。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会遇见某个人让你有所感悟。他们在等待你给予他们所欠缺的东西,而你所得到的回报却是一个观察人生的新视角、对人生美的一瞥、世事纷扰中的喘息——这一切,只有穿越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你才能看到。
也许那个人只是个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陌生人;也许他远不止于此,也许他是被某种伟大而智慧的力量派遣到你面前,来指引一个过分闲适的心灵。
也许是上帝在俯瞰,叫来一个天使,让他装扮成流浪汉,告诉他,“去向那个正在擦车的人伸出援手,他需要帮助。”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是一种循环
●佚名
男孩的母亲病了。病魔在吞噬完了家里的财钱的同时,也渐渐地挖走父亲的热忱和耐心,就连母亲曾有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意志也一并带走。只有男孩不言放弃,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除了一颗爱着的心,再拿什么与现实兑换?有一次,一位同学对他说,在蓬莱阁东的海边有一观音庙,新建了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汉白玉四面佛,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心诚,有求必应呢。
男孩眼前豁然一亮,仿佛找到了根治母亲疾病的灵丹妙药一般,兴奋地跳起来。随即,他看到了同学晃动的那张制作精美的门票。倏地,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顷刻间灰飞烟灭。30里山路不会阻挠男孩前行的脚步,可没有钱铺垫,他知道难以跨过那很高的门槛。
明天就是星期天,天快放亮时,男孩终于做出了去试一试的决定。他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幸运总是光顾那些敢于一试的人。
好像是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和勇气,天公故意下起了雨。男孩没有迟疑,找到雨披,用塑料袋把干粮、背包、水包好,骑上自行车上路了。一路上经过雨的洗礼,又承受了太阳的炙烤,3个多小时的行程,男孩早已筋疲力尽。
他怯生生、羞答答地挪到门口,对管理人员说:母亲病得厉害,我想去求观音保佑她,可我没有钱……可以想象得出男孩无助窘迫的表情,仿佛可以看到他可怜巴巴含泪的眼神,纵是冷血心肠,任谁也不会无动于束,用这样一颗赤子心做通行证的,谁会忍心阻拦呢?
阳光抒情般地洒在男孩身上,他感觉像天使的吻,那样地妥帖。他欢快地跑上延寿桥,抬头便看到神情安详的圣观音正慈祥地看着他,正要跪拜,一回头,看到有个白发苍苍的爷爷站在桥头远远地仰视佛像。一定是那些高高的台阶和打滑路面让老人望而却步。男孩这样想着,便转身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老爷爷面前,搀扶着他。老爷爷说:这么多人,只有你肯扶我一把,只有你心存善念啊。
男孩跪在圣观音面前祷告完毕,发现膝盖处被海绵蒲垫上的雨水浸透了。他想起背包里的方便袋,如果把它拆开铺到蒲垫上,后来的人不就不会把裤子弄湿了吗?于是他把四面佛前面的垫子上都铺上塑料布。老爷爷看到男孩的举动,拍拍男孩的肩膀,别人礼佛却看不见佛,唯有你心中有佛,佛在你心中啊。孩子,你不用再礼拜了,心中有佛的人,把别人都当做佛来敬来待,这样的人佛怎么能不把福泽降于他呢?放心吧孩子,你母亲的病会从此好起来。
几天后,男孩意外地收到了一笔为母亲治病的赠款,那个署名“心是自己镜子”的人,在留言中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男人说:“只看他的眼睛,我就知道他是谁了。”
感恩轮回
●佚名
多年前一个感恩节的早上,有一对夫妇却不愿醒来。他们不知道如何以感恩的心度过这一天,因为他们实在穷得可怜,别说庆祝丰收的感恩节大餐,现在有一点简单的食物吃就算不错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醒来没多久,这对夫妻就争吵起来。随着双方越来越激烈的咆哮,家里布满了呛人的硝烟。老早就起床等待感恩节大餐的男孩,吓得躲在角落里,一动不敢动。他有一双大得出奇的眼睛,清澈得让人想跳进去。
敲门声也赶来凑热闹,厌恶而刺耳。男孩试探地看了看父母,见谁也不动身,便悄悄走上前去开门。
一个高大的男人出现在门外,他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满脸笑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头是各种各样的过节的东西:一对火鸡、塞在里面的作料、煮熟的玉米棒子、厚饼、甜薯及各式罐头……
一家人都愣住了。陌生男人说:“这些东西是一个人让我送来的,他了解你们的需要,他也希望你们知道,总是有人爱着你们的。”
男主人极力推辞。陌生男人说:“不关我的事,我只不过是个跑腿送货的。”然后,他把篮子搁在小男孩的臂弯里,说:“孩子,你的眼睛太漂亮了。祝你们全家感恩节快乐!”随后,他转身而去。
原来,这个陌生男人是个货车司机,一年中有2/3的时间在外面奔波。遇上感恩节,他却总要回家的,这是他给妻子和6个孩子的承诺。可是,当他带着礼物回家时,这家窗户上映照出来的夫妻吵闹的剪影却刺痛了他。于是,他把带给妻儿的感恩节大餐送给了这户陌生人家。
这个举动改变了那个小男孩的一生。
他长到18岁的时候,虽然收人微薄,可是,每到感恩节都要买不少食物,假装是个送货员,开着自己那辆破车,四处留意着最需要食物和温暖的家庭。
这一年,当他敲开一座破落的住所时,看见开门的是一个瘸腿的老男人。
这个老男人有6个孩子,一次车祸让他无法再正常工作。所以,今天他不仅面临着断炊之苦,还有妻儿的抱怨。
年轻人开口说道:“我是来送货的,先生。”
随即他转过身子,从车里拿出装满食物的篮子,里头有一对火鸡、塞在里面的作料、厚饼、甜薯及各式罐头等。见此,跟出来的女人傻了眼,而孩子们则发出了欢呼声。
女人一边亲吻年轻人的手,一边激动地喊着:“你一定是上帝派来的!”
年轻人有些腼腆地说:“噢,不,我只是个送货的。”接着,他把“雇主”的一张字条交给男人,上头写着:“我是你们的一位朋友,愿你们一家过个快乐的感恩节,也希望你们知道有人在默默爱着你们。”
年轻人走了。女人仍然难以相信,不停地喃喃自语:“会是谁呢?”
男人说:“只看他的眼睛,我就知道他是谁了。”
一辈子,珍妮都会记得那位始终不愿告诉她名字的叔叔,记得他高大的个子,宽大的鞋子,博大的心。
给珍妮穿上大皮鞋的高个子
●佚名
那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街上每个来去匆匆的行人似乎都在寻找阴凉的歇脚地,所以街角的那间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下午3点左右,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子手中攥着硬币走进店中,她只想买一份最便宜的甜筒。可是还没来得及走到柜台前就被传者拦住了,侍者示意她看一看门上挂着的告示牌。珍妮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感到店里那些衣冠楚楚的顾客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缀着补丁的衣服上。于是她转过身,想赶快走出去。但是她并没有发现,店里有位高个子先生悄悄起身,跟在她的后面走出店门。
高个子先生看到,珍妮凝视着的那块牌子上写着:“赤足免进。”他看见这个贫穷的小姑娘眼睛里噙满泪水。他叫住正要离开的珍妮,珍妮吃惊地看着高个子先生脱下脚上那双46号大的皮鞋放到她面前。
“哦,孩子,”他轻轻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它们,它们的确又大又笨。可是,它们却能带你去吃美味的冰激凌。”他弯下腰帮珍妮穿上大皮鞋,“快去买冰激凌吧,好让我的脚凉快凉快。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你走路一定要小心。”
珍妮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她红扑扑的笑脸像骄阳下灿烂而甜美的花朵。她穿着那双特大号的皮鞋,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走向冰激凌柜台。店堂里突然安静下来。
一辈子,珍妮都会记得那位始终不愿告诉她名字的叔叔,记得他高大的个子,宽大的鞋子,博大的心。
“送,以后都要送,还要每天都送,永远的康乃馨!”
最后一束康乃馨
●佚名
妈妈“临走”的时候没有忘记交代我一件事。
“母亲节要到了,记得要去送花,以后……记得还要每年都送,千万不要忘。”我点点头,明白妈妈说的,是要我把花送去给一个叫丁素芬的女人。
她不是我们的亲戚,也不是自己的好朋友,更不是常来光顾的客户,我真不知道妈为什么要那么执著,走到人生的尽头了都还要记挂着要给一个不相干的人送花?
说我们年轻人和长辈有代沟,其实代沟还不是老一辈的人自己筑的,奇奇怪怪那么多情理,连自己做什么都说不清楚,永远都扎着同样的一束花,怎么会有新意?
据在我们店里做帮工已经做了很久的琴姐说,给丁素芬送花的事从我们很小就开始了。以前花店都是妈一手打理的,听说有一天来了个女孩子要订花,就是要送给这个叫丁素芬的女人。从那一次起,妈就开始年年送花,虽然那个女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那女孩子只是付了一次的花钱。
以前妈是店主,喜欢给谁送花当然都可以,就算不收钱也不关任何人的事,可是现在……
自从妈的健康状况不好,我就把花店接了过来。
这20年来,妈始终只是坚持着一个守字,从来都不要求把花店改革更新。当然妈妈插花的手艺是一流的,能够留住旧客不去,但对于新客,却没办法吸引过来,有时明明来了一个酒店派来的大客,就因为店里拿不出一本像样的目录册,客人摇摇头就走出去了。
我可不想我们家的花店有一天被旅游局看中列为古物展览馆,我不但要重新装修它,我还要废除妈一贯留下来的许多人情恶习,老顾客享有特别优待,还包括他的家人朋友,一束花能赚多少钱,一个顾客一年能来订几次花,还要东扣西扣,好像我们欠了人家的人情一样,漂漂亮亮的一束花一篮花,除了本钱连人工都贴上!他们又不是没有钱,只是贪心而已,尤其看到像妈这样笨的女人,每个人都不吃白不吃!还有就是白送花去给那个丁素芬,似乎也不应该再继续了,虽然我答应了妈会去做。
琴姐对我的“大改革”显得惊慌失措,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我知道如果换成是妈,应该也是一样苍白的脸色。
“你真的不打算给那个丁素芬送花?”
“花店是开门做生意的,再不做赚钱的事你就要连工作都没有了!”
“……那你要怎样……跟你妈交代?”
“我肯把她的花店重新发展起来,她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你妈……要的好像……不是现在这样……”
琴姐环视着崭新的花店结巴地说着,一切本来熟悉的都好像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