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的素质教育提倡者,在不断宣扬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应试教育搞得特别好的学校上学。还有一位到处宣传新课程的人讲到自己的孩子时说,女儿在年级考试中得到第一名,回来却说自己没有当上学习委员。他也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让那个考试连前十名都进不了的学生当?下面听讲的人都笑了,他也为自己刚才的牢骚尴尬。
我们应该正视分数,因为要考试就会有分数。但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改变影响分数的人为因素。既然我们不能取消考试,那么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分数观念,未来是充满挑战的,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我们的学生真的是太脆弱了,仅靠思想教育,恐怕远远没有行为教育的真切和效果。
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分数,把分数所表现出来的差距和分数所展示的问题都寻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选择。
(2)不让学生沦为分数的奴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口头禅在一代代学生中不知流传了多久,如今的莘莘学子仍然艰辛地在大大小小的考场里冲锋陷阵,奋斗在保分数、争名次的第一线,拿高分成为一名好学生的典型身份标志。但我们的社会包罗万象,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才。
分数不是唯一的尺子,教师不能以分待人。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同一个人的智商、体质、兴趣、目的、动机、环境、基础、努力等情况有关。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好一些,分数高一些。某中学经过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最烦恼的问题是“成绩差”。绝大部分差生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巴不得成绩好起来。一部分中上水平的学生也是这样回答的,他们极希望自己再好些。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好了还想更好。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全面认识、全面评价学生。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会使他们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则会使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学习成绩差、分数低,固然不好,但是并不等于这个学生什么都不好。成绩差不代表智力差,分数低,不等于能力低。恰恰相反,学习成绩低下者中,不乏聪明人,只是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在其他方面有不足和缺陷,有的骄傲自满,有的缺乏礼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不尊重老师,有的不团结同学,有的体育活动差,有的交际能力低。高分低能,大有人在。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也认为:“为学不限于读书”。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多种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以适应将来需要面对的社会生活。
尺有所长,寸有所长。我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认为:“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亦是一事。”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一群生动活泼、各有所长的学生。大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整齐划一,毋宁展个性。”
一个聪明的教师会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而不是削足适履。不论哪个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情况:各科考试的差生常常是体育竞赛的宠儿;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往往是学习中的弱者。因此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各类学生创设走向成功的条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培养一技之长,而不是用分数将学生捆住。
(3)美德比分数更加的重要
案例精选
[描述]
2003年8月,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一位名叫张亚超的学生,他的总分与当地提档分数线相差达几十分。
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清华此举引来了国内众多报纸的关注。
在清华招生史上,破格录取已有先例,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著名学者钱钟书,但破格录取见义勇为的学生还是第一次。
原来张亚超来自河南新乡市第一中学。中学期间,他是该校的校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曾先后担任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兼体育部部长。他学习成绩优秀,高中三年学习成绩一直居全年级前5名,其中多次名列年级第一。曾在新乡市三模考试中获得全市联考第一名。熟悉他的老师都认为他有实力圆自己的清华梦。
2003年6月7日,在距高考第一场考试开始只有几个小时的时候,张亚超面对宿舍外行窃的小偷勇敢地冲了上去。在搏斗中,张亚超不幸被小偷用酒瓶砸中头部,血流满面。后经医院检查,他头部的伤口长两厘米,缝合3针,右臂软组织、韧带挫伤肿胀,右手和右臂无法用力,需要留院观察。
但为了参加高考,他忍着右手右臂及脑震荡的伤痛,完成了全部科目的考试。在考数学考试时,刚考到一半,他胸口闷得直想吐,右手也握不住笔了,换左手慢慢写,结果连考题都没答完,才考了85分。而在这之前的模拟考试,他考了148分。
后来,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新乡市有关部门授予他“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称号。新乡一中授予他“见义勇为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并向他颁发了见义勇为奖金1000元。虽然张亚超家中条件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却把奖金捐给了比他经济上更困难的同学。
受伤影响了张亚超的正常发挥,他的高考成绩576分,与清华大学在河南省的提档线620分尚有很大距离。清华河南招生组老师得知他的事迹后,专程赶赴新乡了解有关情况。为了能够全面深入考察,清华邀请张亚超来到北京,不仅进行了笔试,还组织了10位教授对他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面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对他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理想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教授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反应敏捷、思维能力强、志向高远、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建议学校录取张亚超。
面试结束之后,清华大学又由学校纪委和招办组成联合调查组赶到新乡,分别到中学、医院、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张亚超的平时学习情况及勇斗盗贼的事实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考虑到张亚超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思想素质较好,平时学业成绩一贯突出,综合素质全面,清华向上级部门提出破格录取该生的申请,得到批准。于是,张亚超终于走进了梦想中的清华。
[点评]
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值得我们沉思。究竟是美德重要,还是分数重要?清华校方对这件事的答复只有一句话:“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美德比分数更重要。”
高考千军万马,一分都有可能定胜负。清华大学此举彰显的理念就是:清华大学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考出高分的学生,更需要品格高尚的学生!因为美德比分数更重要!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们面对他人的不幸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到寒心,这足以说明美德对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
现在的教师经常强调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却忘记提醒学生应该有见义勇为的美德!
对于学生,我们教导他们保护自己没有错,但是见义勇为与自我保护意识也并不冲突,所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传递这种精神。我们应当清楚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勇气,但在实施时,要注意自身安全。”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怎样理智地去处理紧急情况,运用智能去“见义勇为”。
社会贫穷的根本在于教育的贫穷;人性冷漠的根本在于人们所受教育的冷漠。就算是社会上的物质再丰富,这个社会也算不上富裕,因为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我们的美德永远不能丢。这种美德不是仅仅口头上就能传授的,而是要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让那种传统美德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当美德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才是成功的教育。
6.会工作,也要会生活
(1)要有智慧地工作
许多人都在卖力地工作,但是只局限于“卖力”,却不讲智慧,或者明明知道如何去做,却不付出实践。
不要只卖力地去工作,而是要更聪明地工作。这个道理也许大家都懂,却很少有人去实践。因为大部分人仍旧认为,在工作量与成功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关系,即一个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他获得的成功就越多。但现在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案例精选
[描述]
张良与徐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并同时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张良工作努力认真、踏实肯干,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他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而且还常常自动留下来加班,天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但遗憾的是工作业绩平平。
徐伟呢,以传统的“认真”来衡量,他则有些“不务正业”,他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都与众不同,从不墨守成规的他总是琢磨一些“懒办法”——别人两小时完成的,他就想办法争取一个半小时完成;相同条件下,别人做到十分的效果,他要努力做到十二分……主管交给他的任务,他不但能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效果都能令人满意。做完主管安排的工作后,徐伟还经常主动向主管申请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且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主动去找同事、主管交流工作中存在问题,很快就与大家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和私人关系。
一年后,徐伟得到提拔并被委以重任,张良则只获得象征性的加薪鼓励。
这让张良心里非常不平,认为徐伟工作没自己认真,而且还总是逢迎拍主管马屁,凭什么业绩考核反而比自己好,而且还受到公司的重用?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反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越想越觉得不好受,于是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