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给了刘明一张绩效考核表,让他把上面员工填写的部分认真填好。刘明拿着这张表,不到十分钟就把上面该填的部分填完了。正准备上交时,突然想起朋友小王告诉他,让他好好研读一下考核表。可是,应该如何研读呢?又应该从这张薄薄的考核表中研读出哪些内容呢?
专家提示
TIP1
从中分析考核的目的
员工拿到绩效考核表应认真阅读,这里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管理方向与考核的目的。对员工的考核是针对员工工作本身的,还是针对员工本人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绩效,还是为了发放绩效工资或奖金找一个依据?
TIP2
分清考核指标性质
绩效考核表中,主要体现出一系列的考核项目,一般情况下,考核项目会分为几大类,如业绩指标、管理指标、个人指标等。在这些指标中,员工要清楚哪些指标是量化的(定量指标),哪些指标是非量化的(定性指标)。哪些指标是针对结果的考核,哪些指标是针对过程的考核。
★针对量化指标是需要员工拿出真实的业绩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量化指标数据的统计周期问题,比如销售回款额,一定要在统计终止前将结果提交到统计者手里,不然绩就会受到影响。
★针对非量化指标是需要员工把工作行为与工作状态体现出来。有些比较内向的员工,喜欢默默地工作,可这是不适合现代职场的。作为管理者,每日会接触到很多信息,当中就有每个员工的工作信息。但是,一个人对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当一个员工的信息占据了管理者更多的“存储空间”时,这个员工被关注的程度就高了。所以,与管理者和同事间的工作沟通极其重要,这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当然,还要把握好传递那些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针对结果的考核指标,是要员工拿出“真金白银”的,多是采用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方法进行。完成与没完成是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完成的程度上,是需要员工重点关注的。要看这项指标对完成的程度是否有明确的定义或标准,以及是否有超额完成的计算方式。
★针对过程的考核指标,往往是针对工作计划的落实或针对过程中某些事项的进展情况来判断,一般是采用目标管理(MBO)的一些方法进行。这里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TIP3
了解用人单位的管理导向
绩效考核表中不同考核项目的权重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权重反应出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这就是管理导向的作用。员工工作的重心应倾向于分数高的考核项目,争取多拿分。这是符合管理要求的行为,顺应企业的管理方向,不应理解为应付考核的取巧行为。
TIP4
全面了解考核制度
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客观与真实,绩效考核表中不同考核项目会应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在很多用人单位中,是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详尽说明考核方法的,而各个考核项目的具体考核方式往往不体现在考核表中。对此,员工应详尽了解绩效考核制度,向管理人员了解考核方式,必要的情况下,应进行考核培训。
TIP5
注意重复考核
员工的某些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所产生的考核依据有可能会在不同的考核项目中被反复使用。员工的业绩与表现会在两个或多个考核点上扣分或加分,而要改善这项工作,导致的员工行为只是一个。如考核员工当月的销售业绩,同时还把重点产品的销售额作为重点工作的考核指标。这反应的考核导向是要员工更加注重重点产品的推广。通过指标的重叠,强化了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