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9300000017

第17章 近现代文论与现代性(4)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请看药圣尝百草,尝了一味又一味。又如名医试丹药,何嫌六百零六次?莫想小试便成功,那有这样容易事!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告人此路不通行,可使脚力莫枉费。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

这首颇有点“打油”味道的文言诗,从古体诗的格式规范角度来说,其艺术水平是不高的,从质量上无法与陆游的原有诗歌相提并论。但是从探索诗歌创作新的路子,创造现代汉语诗歌的角度而言,胡适的这首《尝试歌》以及整部《尝试集》,又有着为中国文学开辟新天地的历史功绩。其实《尝试集》中的许多诗歌都曾在《新青年》上刊载过,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批创作成果,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成果的艺术成色并不高,但是,胡适等人在当时甘愿冒创作失败之危险,“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大胆“尝试”新的诗歌写作方式的行为,却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胡适等人的文学“尝试”,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精神现象,主要体现了下面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向世人展示了敢于实验的精神。胡适创作的白话诗最早出现在《新青年》上的时间,是1917年2月1日该刊的第2卷第6号。到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号上,则集中发表了胡适的《鸽子》《人力车夫》《一念》《景不徙》,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刘半农的《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等八首白话诗歌,这可说是《新青年》新诗创作阵营的第一次集体亮相。自此以后,《新青年》每期都要登载几首新诗作品,不少新文学作家如鲁迅、周作人、俞平伯等也参与进来,他们先后交上自己的新诗“试验品”,对白话诗写作的推广与普及作了有力的声援。这批作家从事新诗创作的意图并不是想着要使自己的作品名垂千古,更多的是一种“实验精神”的体现。正如胡适后来将自己的诗歌结为《尝试集》出版时,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我实地试验白话诗已经三年了,我很想把这三年试验的结果供献给国内的文人,作为我的试验报告。……无论试验的成绩如何,我觉得我的《尝试集》至少有一件事可以供献给大家的。这一件可供献的事就是这本诗所代表的‘实验的精神’。我们这一班人的文学革命论所以同别人不同,全在这一点试验的态度。”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试验的态度”,“实验的精神”等,这在胡适的白话诗创作理念中是极为受到尊视的。

贺麟先生曾经指出:“胡适之等所提倡的实验主义,此主义在西洋最初由詹姆士杜威等为倡导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十年支配整个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当时的青年思想,直接间接都受此思想的影响,而所谓新文化运动,更是这个思想的高潮。”贺麟:《当代中国哲学》,《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第4集,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8页。也就是说,胡适所看重的“试验的态度”和“实验的精神”,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要求之间的遇合。我们知道,胡适在留学美国期间,是治哲学和文学的,而当时以杜威、詹姆士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正是极为时兴之际。实用主义哲学属于经验主义哲学的一脉,它极力摈弃欧洲一贯以来从抽象到抽象的哲学玄辩,而强调理论的经验化、具体化,正如詹姆士所说:“实用主义代表了哲学中人们很熟悉的一种态度,即经验主义的态度。但在我看来,比起经验主义已经采取过的形式,它更加彻底同时也更难以反驳。……它拒绝了抽象和不充分的东西,拒绝了字面上的解决,拒绝了不好的先验的理由,拒绝了固定的原则、封闭的体系与虚构的绝对和起因。它追求具体和恰当,追求事实,追求行动与力量。……它意味着开放的氛围和自然的各种可能,反对教条的、人造的和假冒终极的真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涵义》,《詹姆斯(士)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实用主义拒绝抽象、看重实践的哲学思想对胡适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胡适后来就把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并极为认可詹姆士提出的世界实在是人化的实在、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理解的哲学观念。胡适说道:“总而言之,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宇宙是经过我们自己创造的工夫的。”胡适:《实验主义》,转引自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65页。由此可见,胡适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催生下的产物,反映了文学变革的历史要求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给了人们“放胆创造的勇气”。正如许多研究者看到的那样,胡适对中国新诗的“尝试”之作,其价值并不在诗歌本身,而是在行动的意义上。杨义指出:“就胡适的尝试精神和参差不一的成果而言,他的《尝试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诗外,在于他为新文学运动率先试作白话诗的胆量,在于他拓展人们创造新诗的视野和勇气。”杨义:《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陈子展认为:“《尝试集》的真价值,不在建立新诗的轨范,不在与人以陶醉于其欣赏里的快感,而在与人以放胆创造的勇气。”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的确,放弃旧有艺术的陈规,另辟蹊径,垦拓一片新的天地,其精神可取,其勇气可嘉。胡适具有的这种“放胆创造的勇气”,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先锋精神。先锋就是探索,先锋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先锋就是打破陈规、大胆创作。如果不从诗歌的质量上来衡量,而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在20世纪初期古典诗歌站着主流地位时,胡适等人所创作的白话诗歌的出现,代表的正是当时的一种先锋诗潮,这是中国新文学的开路者,这是文学革命的先头部队。文学革命正是在“实验的精神”、“放胆创造的勇气”支配之下,不断地取得成功并最终走向胜利的。新文学也是在这一“精神”和“勇气”的感召之下,不断开拓自己的疆土,并最终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审美形式。

第三 《学衡》《甲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发展的逆向促动

《学衡》派与《甲寅》派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出现,在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派看来,是相当滑稽,不合时宜的。这两个派别出场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新文化派们便以胜利者的身份在观看这两个派别的登台亮相,免不了发出几声讥讽,下出一截论断。针对梅光迪的批评,胡适并没有从学理上作正面辩驳,而是露出不屑一顾的心理情态,不仅漫不经心地陈述此事:“今年(一九二二)南京出了一种《学衡》杂志,登出几个留学生的反对论,也只能谩骂一场,说不出什么理由来”,还用历史宣判的口气说道:“《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地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讨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说文学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页。并专门作了一首打油诗来调侃梅氏:“老梅说:/‘《学衡》出来了,老胡怕不怕?’(迪生问叔永如此。)/老胡没有看见什么《学衡》,/只看见一本《学骂》!”胡适:《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0页。到了《甲寅》周刊出现的时候,面对章士钊等人的反驳,新文化派们已经没有了理会的热情,都只是“懒扬扬的在招架着”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版。。胡适也用十分俏皮的话来表达对章士钊的拒斥:“我的‘受降城’是永远四门大开的。但我现在改定我的受降条例了:凡自夸‘摈白话弗读,读之弗卒’的人,即使他牵羊担酒,衔璧舆榇,捧着‘白话歪词’来投降,我决不收受了!”胡适:《老章又反叛了!》,《文学运动史料选》,第1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04页。在嬉笑怒骂之间,新文化派将反对者的招式轻描淡写地作了化解,没有充分正视他们言说中部分合理的声音。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充满了艰难和坎坷,这些艰难和坎坷并非完全是由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引起的,相反,很可能还与新文学的话语域里不能适当容纳相异声音的特性有关。在文化发展的取向中,坚持一元是不正常的,坚持多元化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一元化容易导致文化专制,多元化才能维持文化发展的平衡态势。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学衡》《甲寅》的历史功过,就应该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之下,从维护中国文化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来合理公正的看待他们。

20世纪中国文化版图上的《学衡》与《甲寅》

1922年1月创刊,直到1933年出了79期才停刊的《学衡》杂志,拢集了一群相当有水平的知识精英,其中包括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柳诒徵、王国维、陈寅恪等等。他们大都有过留洋的学习经历,深谙西方文化和文学。吴宓191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学习,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应梅光迪之邀,来到南京的东南大学任教。梅光迪21岁以庚款赴美,1919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21年出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胡先骕曾经是一位植物学家,起先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国后不久,又奔赴哈佛大学进修人文学科。汤用彤1918年赴美深造,1922年在哈佛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出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柳诒徵是历史学家,曾游学日本。留学经历最丰富的就数陈寅恪了,他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所以他的学术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总之,像《学衡》这样,办刊持续10余年,作者阵营如此强大,如此整齐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实是不多见的。

如此豪华的学术阵营,照说可以打造一片江山,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地形成一股浩大的势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在20世纪的文化版图中,学衡派并没有劈得自己按实力可能得到的一块天地。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都有。从主观上说,在白话已经成为部颁的国语之后,学衡派固守自己的文言表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观念的广泛传达,因而不可能像新文化派那样,以白话作为传输自己观点的主要语言媒介,从而一下子在广大群众之中造成很大声势。客观上来说,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的学衡派,其理论主张与“五四”新文化派相抵牾的,尽管他们是第一批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全面而深刻反思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反思在许多方面也不乏合理性,但仍然遭到了“五四”新文化派猛烈的反击。《学衡》出刊不久,周作人就在《晨报副镌》连续发表了《〈评尝试集〉匡谬》《文艺上的宽容》《国粹与欧化》《贵族的与平民的》等多篇文章,对梅光迪、胡先骕等人的思想观念提出批判和质疑。到1934年为孙席珍编选的《现代散文选》写序言时,周作人把学衡派同近代复古主义相提并论,并说:“只有《学衡》的复古运动可以说没有什么政治意义,真是为文学上的古文殊死战,虽然终于败绩,比起那些人来要更胜一筹。”周作人:《〈现代散文选〉序》,《大公报·文学副刊》,1934年12月1日。这里虽然对学衡派的评价较之以前略有提升,但仍然不忘对他们的文言书写形式和复古主义倾向加以批驳。1935年,良友图书公司推出了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这套大系是为文学革命作的一次大规模的历史总结,是要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为新文化运动重新塑造合法性。大系的“文学论争集”部分由郑振铎编写,在导言中,郑振铎这样评价学衡派:

复古派在南京,受了胡先骕,梅光迪们的影响,仿佛自有一个小天地;自在地在写着“金陵王气暗沈销”一类的无病呻吟的诗。胡先骕们原是最反对新文学运动的,他对胡适的《尝试集》曾有极厉害的攻击,又写了一篇《中国文学改良论》。梅光迪也写了一篇《评提倡新文化者》。他们的同道吴宓,也写着《论新文化运动》一文。他们当时都在南京的东南大学教书,仿佛是要和北京大学形成对抗的局势。林琴南们对于新文学的攻击,是纯然的出于卫道的热忱,是站在传统的立场上来说话的。但胡梅辈却站在“古典派”的立场来说话了,他们引致了一些西洋的文艺理论来做护身符,声势当然和林琴南、张厚载们有些不同。但终于“时势已非”,他们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新文学运动已成了燎原之势,决非他们的书生的微力所能撼动其万一的。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良友图书出版公司,1936年版。

在这一段话里,郑振铎把学衡派当作与林纾、张厚载同属一路的“复古派”,并不太认可学衡派的西方学术素养,把它们看作是这一派别为自己的言论张目的“护身符”,并用“终于‘时势已非’,他们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新文学运动已成了燎原之势,决非他们的书生的微力所能撼动其万一的”的语句来作结,宣判学衡派逆历史潮流而动从而必定走向失败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季羡林,一位世纪老人,走过了风雨飘摇、朝代更迭、持续战争的动乱年代;经历了政治斗争、天灾人祸、狂热运动的动荡时期;风雨的历练,成就无悔的人生,晚年的季羡林被尊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学界的泰斗。
  • 天·人·情·思(名家散文精选)

    天·人·情·思(名家散文精选)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我们遴选了数十位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之作。他们是:朱自清、鲁迅、巴金、萧红、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胡适、梁实秋和林徽因等。在这里,你能够欣赏到让心灵得到舒缓的美文,能够感受到记忆里留存着的久违的情感,能够感受到身在异国他乡的乡愁。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 穿过红土的觉醒

    穿过红土的觉醒

    刘晓彬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其文学评论专著《穿过红土的觉醒——论张品成小说》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文学评论专著由绪论和13个章节共75篇文章组成,这些篇章既可以割裂开来单独成篇,又互相呼应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该评论专著全方位地剖析了张品成近30年来创作的小说精华,并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了其作品的价值与影响。
热门推荐
  • 最强绝世神王

    最强绝世神王

    主角顾影因不小心打破了电脑,竟穿越到一个宗门的首席大弟子身上,本以为是个废物一个,却没想到这却是因祸得福,且看他如何玩转异世界!
  •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使客户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明智的企业经营者突然明白,与其如此,不如把钱用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上,即培养客户的忠诚就等于让客户自觉地去给自己做广告,吸引新的客户。本书对怎样培养客户的忠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对待客户因人而异等等,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本企业营销人员必读的好书。
  • 嬴息

    嬴息

    修真界的人都知道,嬴氏兄妹就是一对疯子,谁要是惹恼了他们,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无止的追杀,即便对方比他们强大的多。他们不畏强权,不惧死亡,因此修真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公子玄衣风华,瑶琴声响,抒写死亡盛宴华章;妖姬绯裳无双,琵琶一抚,奏出彼岸花开绝唱。”
  • 复仇公主的水晶恋

    复仇公主的水晶恋

    他是家世优越的大少爷,她与他有一面知缘,彼此有着方自己最爱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几年后,他寻找她,她因为小时候后事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杀手,与他又有婚约·····
  • 容瑾安然

    容瑾安然

    她是天之骄女,他是公子如玉。他们是青梅竹马,她芳心暗许,势要把他牢牢地握在手中。天造地设的一对终是共结连理,受世人羡艳。她问他:你可曾有把我放在心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深爱:安译宠妻

    深深爱:安译宠妻

    他早在她的订婚宴中发现她的未婚夫在休息室里出轨。某天…“嫁给我你要怎样都可以。”“你有病,我没有药,直走向前别回头去买药!”
  • 龙临异世

    龙临异世

    神奇的道法,诡异的瞳术,看身具中华道术和异界异术的主角如何叱咤风云,屠神灭魔尽在本书。他拥有这个大陆最神秘的眼瞳轮回眼他拥有这个大陆最神秘的身份影月一族的唯一继承人他拥有这个大陆创世神都妒忌的运气狗屎运若干年后一个传说兴起
  • 生命如夏花

    生命如夏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每个人都被生活的脚步所压着感觉到疲惫,但是心中都有着无限的信念,不管经历如何都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生活本就是故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故事,生活的的韵味是何其多。
  • 春明外史·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爱情故事)

    春明外史·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爱情故事)

    《春明外史》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妓女梨云、女诗人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贯穿线索,背景宏阔,叙事从容、豪门、妓院、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到总统、总理、下到妓女、戏子,穷尽名色人等。《春明外史》是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图,堪称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