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恰恰表明了人际关系的纠葛没有尽头。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而你要获得回报,则要具备应有的智慧和韬略。其实,关系网络有自身的规律,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掌握内在的逻辑、参透固有的玄机。如此一来,在关系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也不是什么难事。
1.你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
美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也就是说,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能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
这提醒我们,如果你仅仅距总统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见的任何一个人也只有6个人,或者更少人的距离。只要你用心,你就能找出各种关系来认识他、结交他,实现你的理想。
上面这种说法,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即“六度空间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英国《卫报》曾经报道说,微软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亿人之间的300亿个电子信息后宣布,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都是被一个熟人链联系在一起的,只需6个人介绍,你就可以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联系起来。换言之,你最多只需6人相互介绍就能跟麦当娜或英国女王扯上关系。
利用“六度空间理论”,我们能很好地理解看似高深的“社会网络”。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无意中跟朋友聊起某次“奇遇”,有的故事主角竟然是朋友的朋友。所以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小。
其实,这个世界很大,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关系网的某个节点上,一旦被某条线索串联起来,你就能和毫不相干的人产生联系。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关系网”的存在形式,以及它应有的价值。静下心来仔细想一下,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究竟结识了多少有价值的人?设想一下,就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包括同学、校友、同事,以及客户、政府人员等,他们都是你的网络成员。
这样看来,你已经拥有一张密不透风、无所不及的超级大网,而坐在网中央胸有成竹的你,只要善于调动各种关系为己所用,就能轻松处理各种难题,打开眼前的僵局,游刃有余地为人处世。
(1)编织关系网,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现实中,很多成功的人大多都在编织自己的关系网。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
(2)在关键时刻找到关键的人
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两个人,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遇到麻烦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只要能在关键时刻找到关键的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人际专家忠告
世界很大,又很小,只要你有关系,你就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或者说,世界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而你就是网上的一点,从你这一点出发,你能靠各种关系,到达各个地方、认识任何一个人。这就是关系的威力!
2.“刺猬式”的交往方式
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季节互相接近,以便取暖。但是,如果彼此靠得太近,自己身上的刺就会扎到对方;如果离得太远,又无法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它们总是保持有利于双方的距离,既不会刺痛对方,又可相互取暖。
上面这则寓言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美国精神分析医师布列克称之为“刺猬式”的交往方式,形容现代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困难。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人际交往中,一方面要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则要掌握分寸,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
在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戴高乐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
作出这样的规定,戴高乐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①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②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
庄子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交朋友要保持水一般的细水长流滋味,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可太过密切。
比如,去拜访朋友,到屋前时听到里面在谈事。如果认为,大家既然是朋友,干脆推门进去就行了,未免太冒昧。不打搅朋友谈话,悄悄离去,日后再来见面——这才是明智之举。
此外,以钱财论朋友之间的亲疏,更是不可取的。“有奶就是娘”,这完全是卑贱小人所为。朋友之间如果索求无度,彼此为钱财所累,友谊便无法永久持续。至于那些为钱财、名利互设陷阱、两败俱伤的做法,则背离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令人深恶痛绝。
在爱情世界里,“刺猬式”的交往方式也同样存在。众所周知,爱情是自私的,容不得半点微尘。恋人之间,经常会吃醋,这是“爱”的表现,也是占有欲所致。但是,爱得太深了,要学会给对方一点自由空间,才能关系长远。
比如,学会放养男人,给他充分的个人活动自由,他就会知恩图报,倍加珍惜妻子的信任;外面跑累了,自然乖乖回家。而给丈夫披上枷锁,让他备感“有妻徒刑”的煎熬,那么他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做一只解禁的“狗”,一旦逮到机会,就会变本加厉地“犯错”,而且毫无愧疚。
一位哲人说过,在婚姻里的双方应该是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应该给对方一个空间,属于他(她)自己的空间。只有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双方的感觉才会如恋爱一般,依恋和依靠,互补和支持,还有谦让和忍耐,责任和忠贞,都能保持下来,而且感情还会越来越融洽。
人际专家忠告
与他人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对方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相互猜忌、算计等不良行为。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又能保证在交往中不丧失原则,真正做到了“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是成功处世的大道理。
3.形势永远比人强
汉语中有一个词汇叫“水到渠成”,它表明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寻。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借助事物内在的力量因势利导,才容易获得成功。就像大禹治水一样,采用疏导的方法,按照水的走势采取措施就容易驯服它,否则逆势而行,就会碰壁。
解读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势”这个字来理解。人与人之间最看重的是一个字而已,不是“权”,而是“势”,所以我们会说中国人很势利,因为那个势很厉害,形势绝对比人强,他的势在那里,你不得不服他。
那么,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这种“势”,并在生活、工作中有所作为呢?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三点:
(1)布局
中国人拉关系,就是要布局。许多时候,中国打开人生局面,是通过创造机会实现的,这样就在打造关系、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成功掌握了个人命运。
1924年,胡宗南报考黄埔军校。起初,他因为个子矮小而被辞退,后来得到廖仲恺的赏识,才被破格录用,分在第一期第四队。胡宗南的心理阴影并没有消散,他始终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耿耿于怀。
一天拂晓,胡宗南上茅厕的时候路过操场,隐约看到两个人在跑步。从声音判断,其中有一个人正是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原来,校长有清晨起来跑步的习惯。”想到这里,胡宗南不禁灵机一动。
第二天黎明,胡宗南早早就起床了,悄悄来到操场上跑步。过了一会儿,蒋介石来了。看到有人抢在自己前面,蒋介石随口问了一声:“谁?”胡宗南高声回答:“报告校长,是一期学生胡宗南。”就这样,胡宗南天天早起跑步,每次都向蒋介石报告自己的名字。
时间一长,蒋介石头脑里对“胡宗南”三个字形成了深刻认识。此后,胡宗南接二连三得到蒋介石的垂青,仕途一帆风顺,成为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敢于创造机会、善于抓住机会,这是胡宗南人生发达的重要秘诀。
培根说过,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懂得布局的人,是正在走向成功的人,他们制造机遇,积极、主动地“创造”机会,是有眼光的人。
(2)造势
何谓势?《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
在各种关系中,布局之后就是要去造势。一旦“势”出来了,就没有人能够阻挡,“形势比人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后,就特别擅长造势、借势、用势。比如,刘备赴江东招亲时,赵云让荆州随行兵士都穿上喜庆的衣服,这就是诸葛亮在造势。目的是制造一种热热闹闹办喜事的舆论声势,也就是今天的广而告之。结果,这一轰动效应惊动了东吴的乔国老和吴国太,孙权和周瑜的假戏不得不真唱下去,最后刘备得了孙夫人又保住了荆州。
经营关系,要主动制造一种朝既定目标发展的情势,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一步,那么各方就只能被我方牵着牛鼻子前进了,这样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顺势而为了。
(3)摆平
有开始就有结束,一段关系结束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结局。这个结局要让各方不争执,大家都能散去,这就是最后的“摆平”。
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得利了,而大家最后吃亏了,觉醒了,反过来都找你理论,这样问题就大了,后遗症很严重。所以,无论处理什么关系,最后一定要能摆平,大家相安无事,仍旧维持原来的关系。
中国人强调和谐,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如何争斗,最后大家要面子上过得去,还能认可对方,要有一个能让各方满意的结果。
人际专家忠告
《易经》上说:“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意思是,一个人势力弱小、能力不足时,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承担重大责任;有一定能力的时候,才能出来做点事;个人能力、声望达到顶点时,才能做大事;一个人的高潮过去以后,就要懂得反省、退让。其实,这是个人成长、处理各种关系的普遍规律。积极创造有利的态势,并懂得顺势而为,才容易有大成就。
4.从开心、交心到关心
几个人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做事,开开心心最重要。心里舒畅了,大家才能交心,建立信任、理解、支持,实现完美的合作。最后,每个人都关心组织的发展目标,关心同伴的成长,这就是团队的胜利。
研究表明,西方人以“事”为中心,所以“控制”的重点在于“计划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大多对“事”而言。而中国人则以“人”为中心,对“人”的控制,往往重于对“事”的控制。因为事在人为,一切事都离不开人。只要把“人”控制得好,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也就比较有把握加以控制了。因此,中国式管理侧重于对人心的控制。
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能够在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是与他宽厚对待下属,善于与人交心密不可分的。
有一次,楚庄王大摆宴席,邀请文武大臣参加。酒席宴上,楚庄王一时兴起,让自己宠幸的爱姬为大家敬酒。忽然,一阵大风袭来,把宴会上的蜡烛吹灭了,整个屋子一片昏暗,人群中一阵骚动。
突然,这位爱姬感到一只大手抓住自己的胳膊,不停地往她身上摸;她恼羞之余抓到了对方的盔缨,然后走到楚庄王身边,诉说其中的原委,并哭着要求惩罚失礼者。哪知道楚庄王思索片刻,下令不要点燃蜡烛,并且让武将都把盔缨折断。
第二天,爱姬还嗔怪楚庄王没有为自己出气,楚庄王却毫不在意地说:“酒后失礼,怎么能怪罪呢?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几年后,楚庄王在一次战斗中被困,一员大将异常勇猛,带领大家突围才转危为安。楚庄王论功行赏时,这位将军却跪倒谢罪,原来他就是宴会上冒犯楚庄王爱姬的人。
在上面的故事中,楚庄王没有抱怨下属对自己的冒犯,更没有怪罪对方,赢得了下属的感激和忠心,这是交心;日后,楚庄王遇到危难,那名将军挺身而出,是关心。
领导与管理是科学,当然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但是管理又是艺术,特别是在用人方面,更讲求对下属心理的把握。这时,从开心开始,和别人交心,就能产生关心,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人际专家忠告
在一个团队里,西方人的原则是奥林匹克式的,谁工作能力强谁先出头。中国人则偏向关怀导向,也就是主管和部属一天里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关怀而不是谈工作。大家开心,能够交心,而后才能关心共同的奋斗目标。处理好团队关系,务必要掌握这一行动的三部曲。
5.策略可以改,关系不会变
在中国社会里,高层的关系是最复杂,利益纠葛也最多、最大的。所以,这里往往成为争斗最激烈的地方。
如果你是团队的领导者,应该如何认识高层领导关系,并妥善处理利益纷争呢?在这里,我们只要理解并把握好“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就可以了。
在美国的公司里,董事长职位和权力最大,而不是CEO。如果经理人不听话,随时都有被开掉的可能。比如,微软中国负责人曾经历了李开复、张亚勤、唐骏、陈永正等多人的人事更迭,就是微软董事会决策的结果。
在中国企业里,有的公司董事长大,有的公司总经理大,要看谁做,中国人永远是看谁做的。不过,二者的关系很微妙,则是确定无疑的。有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关系很好,也有的水火不相容。
比如,董事长与总经理原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创立公司以后才发现理念不同,于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后背道而驰。原来是好朋友,因为合资设公司后翻脸成仇的情形很多。
而关系好的企业里,总经理大多对内负责发展战略,以及具体事务;而董事长是对外的,主要负责公关等事宜。这其实折射出了董事长更高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人际关系永远是最主要的。对一个人来讲,他的关系永远是最重要的,策略随时可以改变,关系永远掌握在人的手中。所以,对合伙企业经营者来说,谁掌握了关系,谁就是有决定权的人。道理很简单,关系没了,管理战略等就失去了价值,而拥有关系的人可以另起炉灶,照样经营得风生水起。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做业务的苦心经营多年,得不到老板的物质回报,于是愤然离职,最后把业务关系,甚至骨干人员都带走了,结果让原来的企业元气大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做生意靠的是关系,就认你这个人。人走了,关系也就跟着没了。
所以,领导人做企业,一定要把业务关系掌握到自己手里,把人际关系处理好,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处理其他各种关系,我们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说,要始终维护、坚守彼此来之不易的关系,遇到矛盾的时候可以妥协、退让,非到万不得已,决不能撕破脸。这种“策略可以改,关系不会变”的定律,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关系处理技巧。
人际专家忠告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所谓人脉即财脉,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真切地描述了中国商业关系的特点。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都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善于通过经营关系经营好企业。灵活改变策略,而不伤害关系,是一个基本的行动准则。
6.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理想
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中国人是把二者合在一起看,不把他们分开看。也就是说,中国人通过团队来完成个人理想、实现个人抱负,在处理个人与组织关系上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对此,并不难理解。一个人没有团队做后盾,孤军奋战,无论有多大能耐,也难以打开局面。就好比一个人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他如果还四处张扬,必然遭到压制。这一点,与西方人讲究个人表现、个人魅力,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有很大不同。
每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你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取胜,而不是一味显露自己的才华。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调动各种资源,发挥集体的智慧,最终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为此,你要把握如下几点:
(1)和身边的人实现内部信息共享
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团队成员组成的,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手信息,我们要及时全面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真实有效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2)建立友好的气氛
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借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实现,想要从他人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必须首先建立双方的良好互动关系。很显然,如果彼此关系僵化、缺乏合作精神,那么我们就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
人际专家忠告
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地位再高,也要放下身段与大家搞好关系、打成一片。做人的时候,善于合作、保持微笑、不搞小圈子,才能融入大家庭;做事的时候,顾及对方利益、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合作共赢,才能尽得人心。在集体中成就自己,永远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7.以理为中心,情是拿来讲理的
在中国办事,只要你认识人,和对方关系好,就容易轻松拿下。于是,有人认为,中国人把“情”放在首位,超出了理性,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事实上,这是对中国人的情理关系的误解。
对中国人来说,人情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人有很重的人情包袱,不过,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上去的,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情”与“理”的正确关系——讲情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事理。
某公司的销售经理是公司老总的哥哥。说实话,大家都清楚这人没什么真水平,如果说有特长,大概就是擅长做表面文章了。平时工作拖沓,但是老板一来,马上摇身一变,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而且,他仰仗着和老板的亲密关系,好像拥有了某些特权,经常对员工指手画脚,而且说不到点子上。大家私下里对此极其反感、厌恶。
有一次,这位销售经理一时兴起,对财务部门一位职员的工作横加干涉,甚至恶语相向。恰巧老板经过,这位职员就当着老板的面指出了那位“哥哥”的诸多错误。接着,老板把哥哥带到了办公室密谈。没想到,第二天那位职员就被“炒鱿鱼”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职员后来在另一家企业发展得很不错,据说那儿的老总特别欣赏他的敢于直言。其他看不惯那位“哥哥”嘴脸的人,也都开始考虑另谋高就。其实,真正该走的应是那位“哥哥”,可惜老板太相信自己的亲戚了,结果公司经营状况一直走下坡路。
中国人重视家族血统观念,对自己的亲戚常常另眼相看,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经营一家公司,领导人就不能用远近亲疏待人处事了。道理很简单,工作中必须按规矩办事,不能因为是自己人就乱了章法,否则任何事情都难以开展下去。
因此,过分重视人情,忽视了“理”的价值,必然误入歧途。其实,在生活实践中,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单纯“讲理”的不足,这样会给管理增加许多困难。于是,他们用“情”来包装“理”。这才是“情”与“理”的正常关系。
(1)道理往往是深奥的,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
理,是一种理性思维,比感性思维更难理解。并且,道理多半是相对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难判断。显然,在生活中,在管理上,如果处处讲道理,把“理”放在口头,实在不容易沟通,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通过“情”来说“理”,达到明事理的结果。
(2)坚持自己的道理,容易固执,走极端
理,是一种逻辑思维,环环相扣,很难有变通的可能。一个人为了坚持自己的道理,很容易走极端,在与人交往中不妥协。实际上,人难免有成见、偏见,这并不可怕,但如加上“固执”,那就麻烦了。想想,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为了坚持自己的道理和人大打出手,不懂得变通,怎么能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身边事务呢?
(3)道理常常挂在嘴边,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却很少
道理,是用来说的。许多人夸夸其谈,很会讲道理,但是让他这样去做,却很难。一个人说一套,做一套,就是一个虚伪的人。反而不如讲情,去化解人与人间的问题,用情理解决事理中的各种难题。
(4)讲理容易各说各话,最后往往很难协调一致
讲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分场合,不顾大局,大谈自己的道理,必然各说各话,陷入个人的小圈子,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了死胡同,以至于处理好各种事务也就只能是一种幻想了。
总之,中国讲“情”只是过程,目的是明事理,推进事情的进展。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掌握中国社会的人情逻辑,学会在做人的过程中把事情做好。
人际专家忠告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都要把“理”拉进来,足证中国人最讲道理。中国人的一切行为,各种关系,都要达到合理的边界,才能被接受、被承认,否则你就会寸步难行。这就是中国人思维中的一种“合理化”特色。
8.建立关系很难,破坏很容易
百年老店很难做,为什么?因为要在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不出质量问题,并始终讲究诚信,很难。
同样的道理,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也是很难的。一旦做出了某种承诺,你要始终如一地去维护,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是金钱。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即使你100次做得足够好,而只有1次坏事了,对方往往就对你有意见,只记得你的那一次不好,对你100次的好却视而不见。这不是常人能够接受、忍受的。
所以,我们要有这种观念:要建立一种关系很困难,要破坏关系一刹那就够了。
事实上,人们与他人建立了某种关系后,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关系产生价值。有关系不用没事,最怕的是用的时候找不到关系,让人无从下手。而当你找上门来的时候,对方可能因为你某次怠慢、失约,已经对你心有芥蒂。你会感慨,人际关系太难搞了。
所以,在中国社会中,能够始终如一维持好某种关系的人,都是令人钦佩、值得学习的人。特别是当他们不为某种功利而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李嘉诚说过:“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李超人的成功,离不开讲信用。但是,守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讲诚信、不欺人。毫无疑问,李嘉诚赢在持久诚信上,是耐力上的胜利。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这提醒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好自己的信誉以及各种关系,具备应有的热忱和负责态度。
一个热忱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他无论面临多少困难,也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执行,并处理好。
一对恋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坚持、付出,才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然后,时间一长,矛盾就来了,彼此看着不顺眼,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甚至以“离婚”相威胁。
如果他们不懂得用心维护来之不易的美好关系,过不了多久,就会劳燕分飞。爱的大厦轰然倒塌,怎能不令人叹惋。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当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用心建立关系、发展关系,并维护好关系,这是制胜的基础。
人际专家忠告
做人做事,千万别在小阴沟里翻了船,这样最不划算,也最令人遗憾。人际关系、商业关系,无不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才能把它们维护好。但是,有的人一时疏忽,或者失去耐心,放弃了原有的努力,甚至破罐子破摔,结果自己良好的形象、关系一下子坍塌了。哪怕放弃某些东西,也别破坏关系,千万要牢记这一点。
9.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花花轿子众人抬”,另一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你能首先做到尊重别人,体谅别人,主动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尊重你,帮助你,体谅你,为你着想。这样一来二去,你们的情感不就培养起来了吗?
人与人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互通,相互间的关系哪有不顺畅的?以后,你们相互之间再有什么事要办,对方自然就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来真心实意地对待。因此,人缘互动带来的好处,对双方都有利。
信陵君是春秋时有名的“四君子”之一,他招揽侯赢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侯赢是魏国的一位贤士,以聪明机敏、能言善辩而闻名于世。信陵君多次登门造访,邀请他出仕,他都婉言谢绝了。
有一天,信陵君大宴宾客,席间,高朋满座,嘉宾如云。待众人坐定后,信陵君才向大家宣布:“今天的主客是侯赢,在座诸君若不介意的话,我把大家都作为陪客吧?”
随后,信陵君去接侯赢。侯赢傲慢地坐上尊位,信陵君亲自驾车,态度谦恭。路过闹市,侯赢冷冷地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肉市上,劳驾您与我一同去看看他。”
信陵君二话没说就照办。到了肉市,侯赢故意与朋友朱亥闲聊,不理会在旁久等的信陵君。此时,信陵君非但没发火,反而显得更温和,始终和颜悦色,态度诚恳恭敬。人们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过了好长时间,侯赢才告别朱亥,乘车来到王府,径直朝上位走去,一屁股坐下。信陵君把侯赢向恭候多时的贵宾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
为了知恩必报,侯赢也说话了,他一语道破了自己沿路行为的良苦用心:“我侯赢只不过是个守门的糟老头子而已,而信陵君您却多次登门拜访,我本不应该傲慢无礼。但是,为了帮助你获得礼贤下士的美名,我只得这么做,让您久立于闹市之中,让世人围观您。您的态度始终谦恭礼貌,人们都会认为我这个老头是不知好歹的小人,而你却是个求贤若渴的明君。”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你只有“投之以桃”,对方才能“报之以李”。这样,你拥有了人缘,别人也拥有了人缘,你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就是通过礼尚往来,以及相互捧场、人敬人高发展而来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帮人,人抬人,关系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好。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处理关系的时候,就要懂得给他人尊敬,学会捧场,也让自己步步登高。
人际专家忠告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相互帮助的结果。大家彼此帮衬,付出自己的努力,成就对方的荣耀;付出之后,也会得到回报,反过来让自己赢得发展空间。所以,懂得付出的人,才能在关系网络中有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