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
情景一:
桑琪的孩子今年刚刚上一年级,可是孩子上学还不到一个月,她就有点招架不住了。早晨上学离家时,反复问了孩子好几遍:“东西都带齐了吗?”孩子总是回答带齐了。可是她到了单位却常常接到儿子从学校打来的电话,不是忘了带课本,就是文具盒找不到了,而且还总是直接“下达命令”,要爸爸或妈妈立刻给他送到学校去。
情景二:
一次小凡忘带作业本,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家就把一肚子怒气发泄到妈妈身上,怪妈妈没有认真给他检查书包。
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给他过多的干预,决定以后要他自己管理自己。起初,他还有些不习惯,或者说,他更渴盼着妈妈帮他去料理。
当妈妈天天给他检查书包时,若稍有遗漏,他就会责备别人;而当妈妈不再给他做这些事情时,一开始他在试探,也许是不习惯自己管理自己,写完作业,不装书包就去睡觉。当妈妈提醒他时,有时他会撒娇地说:“妈妈,求你了,再帮我一次吧?”
情景三:
清晨,乌云密布,天降大雨,晨晨慢悠悠地打着雨伞出门上学去了,妈妈按惯例趴在窗户上,目送孩子远去的背影。
约20分钟过后,妈妈听到一阵急促的上楼脚步声,以为是送报人,便透着门镜观望,只见晨晨扫兴般张望:“看到我的乘车卡没有?”妈妈环顾四周,低头发现它还静卧于门侧鞋柜上。戏称孩子“起大早,赶晚集!”“你兜里没有1块零钱啊?”晨晨说:“我是从车站低头搜寻一路找回来的!”其实孩子也很珍惜自己的用品,并且卡上还有刚刚存的车费,这才会冒雨找到家。进屋换上干衣服后,又才悻悻的离家。多亏妈妈再次将乘车卡传给她,再次询问:“带钱没?”回答坚定“没有!”并絮叨着:“快点!来不及了!”嗨!这孩子怎么了?平时不是这样的,今天怎么丢三落四的。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再次从她换下的裤子兜里翻出10元午餐费给她。
父母学堂
孩子丢三落四是许多家长深感头疼的问题,不少父母用尽办法,但效果却不显著。对此劝家长不要着急,首先应冷静地分析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家长如果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孩子自然会生成一种依赖心理,或者认为,这不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是爸爸妈妈的责任。所以,一定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了,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麦肯兹认为:孩子从小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又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他最主要的探索环境是在家里,家庭是孩子走向真实世界的训练场。他在观察、琢磨着父母对他的行为反应和态度。他也正在一步步地探索着。如果妈妈忍不住总是帮他检查书包,帮他送东西,帮他弥补错误……他就会不断地去试探,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渐渐地他就会失去责任感和独立性。孩子毕竟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己独闯天下。对于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要想把它改过来,首先就不能有“越位”的行为,就像教育专家王晓春讲的:“父母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经常‘越位’,因此导致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有毅力、恒心,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同时言辞上给予孩子以关爱和温暖,让他感觉到幸福和安全。
教子坊
1.培养孩子自理
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做家长的,在平时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比如,有一次孩子上学时,在楼下高呼音乐书忘带了。家长不会拿只方便袋将书套好扔下,也不会拿着书赶到楼下,而是让孩子自己上来取。这样做,一来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需自己做的道理;二来可使孩子吸取点丢三落四的教训。事实会证明,孩子自那次气喘吁吁地上楼取书之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毛病。
2.先上车,再补票
面对纷繁的生活,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丢三落四、自理能力差的情况,这是一个必然现象,做家长的不必过分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千万不可“传染”给孩子。做家长的应让孩子“先上车”:丢三落四、自理能力差等情况,允许合理地存在。然后“再补票”: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逐渐学会自理、自由飞翔。家长的鼓励、关切的话语,会使孩子锻炼得更加自信。当孩子大了,您回眸一瞥,会惊喜地看到:那里有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足迹,那是孩子人生的“幸福菜单”。
3.做保镖不做保姆
孩子自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经验以及思维意识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面对孩子的丢三落四,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操之过急,凡事代劳。
能力是磨练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依赖心理强,没有自主意识。家长不应该做事无巨细都包办的保姆,应该成为隐藏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自己走路、自己去适应生活,只在必要时候才给予呵护的保镖。给孩子营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管理自己,对于在学习、生活上的日常事务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亲手打理。惟其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压力,感受到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才可能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4.给孩子以时间
孩子在他成长的岁月里,出现生活上的一些小毛病,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过程,折射出孩子成长的步履。不妨给孩子以时间,让他逐步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最终走出“父母保镖”的怪圈。做父母的尽量用关爱、友善的话语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千万不能用呵斥、责骂的教育方式。求全责备,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让自己的孩子一生受用。
5.好习惯贵在养成
孩子丢三落四是常见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记忆力较差。二是态度马虎,没有听清或听完别人的话,就急急忙忙去做。三是生活缺乏条理,东西乱放,需要用时找不到。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而培养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好习惯是解决孩子丢三落四行为的最好方法。我认为,应着重培养以下三种习惯:第一,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告诉孩子,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就应该把它做好,并不分大事小事,孩子认真做好了就给予他表扬和鼓励。第二,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应在早期就教育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家务事,只要开始做了,就应该坚持把它做完才可以做别的事。第三,培养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物品分类摆放的习惯。应该教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定期整理,如果他在使用完一个物品后随手乱放,应该及时纠正,并监督他放回原位。
6.该放手时就放手
孩子自理能力差,过错大多在父母。正是父母的溺爱才使孩子永远长不大。媒体披露:许多走进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连日常起居都不能自理,有些家长爱子心切,干脆辞职去陪读,心甘情愿做起孩子的全天候免费保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真不知这些可敬可佩的父母们百年之后,他们的孩子将怎样生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的溺爱娇宠,明天就会害苦他们。
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我国自古就有“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的古训。做父母的应当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他们学会其年龄层应该会做的事,注重加强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切莫使孩子成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书呆子”。建议学校可否考虑多为学生开设包括做家务在内的劳动实践课,这样或许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有裨益。
教子锦囊
1.适当叮嘱
适度的叮嘱是有提醒作用的,但切忌过度。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不同的事物吸引或分散,确实容易忘记大人的交代、忘记随身携带物,或者虽记得父母交代的话,但行动却无法配合,因此过多的叮嘱让孩子无所适从,只会起适得其反的作用。
2.表扬强化好行为
多称赞儿子不丢三落四的情况,如果孩子逐渐克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例如:“今天真能干,记得把水壶带回家。”双管齐下,儿子没记性的事情少多了。
3.日常生活中建立一些秩序
改变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应从建立生活秩序开始。
(1)东西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在家门旁钉上几个挂钩,孩子的书包、水壶、雨伞、外套等外出常用物品各就各位,出门方便拿,进门方便挂。
(2)建立备忘录,借助图画书和简单字句写上2~3条,帮助孩子做个备忘录贴在墙上,提醒孩子依此检查有没有做到。
(3)轻装上阵,出门尽可能少带东西或者挎包不离身,零散物品随手可放,就不易落下了。最后就让孩子从反复中逐渐养成习惯。
4.坚持每天做固定的一件事可让孩子长记性
从培养责任感做起,每天让孩子做一件固定的事,比如起床后就下楼拿牛奶。开始他也许记不住,家长可以轻轻地提醒他,等他兴冲冲地回来,家长马上表扬他有责任心,慢慢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只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纠正,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责任应由自己承担。用不了多久,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自信而有责任感了。
5.自然惩罚法
让孩子自己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只有学会忍耐自己造成的痛苦的孩子,才会成长为负责任的人,现在不让他承担后果,那就得忍受他不断丢三落四的行为。因此,当孩子丢三落四时,父母不见得立即伸手援助,比如说,上学前提醒孩子检查该带的东西,若孩子到学校才发现有遗漏,父母不必急着帮忙,偶尔让孩子有机会面对丢三落四的“恶果”也很好,这时若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更是一次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