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法国教育家卢梭
情景一:
有一次,凯凯要在周六去参加学校的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平时,孩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又善于动脑筋,这个比赛取胜的可能性太大了。
周五晚上,凯凯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后就去跟同学踢球了,然后看电视,读课外书一直到11点才睡。周六早上,每次都要睡到9点才起床的。这天,妈妈硬着心肠不叫他,结果,凯凯果然9点才睡醒。等孩子赶到学校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由于迟到一个小时,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回家后,孩子非常沮丧,责怪妈妈没有叫他早点起床,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失败了。
情景二:
快考试了,涛涛忘了领数学试卷,还把语文试卷忘在课桌肚里没带回家。他把所有的试卷摊了一地,都没找到,第一反应就是找爸爸帮忙,因为前几次忘记东西都是爸爸开摩托车载他去学校拿的。但是今天,妈妈坚决反对爸爸载他去。涛涛哭了很久,说出很多很多认为充分的“理由”,和爸妈僵持了很久。天渐渐暗下来,最后,还是自己无耐地去了。
父母必知
上面提到的父母看上去似乎对孩子有些苛刻,太过狠心,但是明智的父母一定会懂得其中的良苦用心。
当今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经历磨难,也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千方百计为孩子铺垫人生坦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比较差,往往不愿意承担自己犯下的后果。
其实,大多数孩子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适当的让孩子承受一些责任和自己导致的后果,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有利的。只有让孩子承担责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责任意识等才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子锦囊
(1)告诉孩子一些事情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事情的后果,例如勤奋的后果更会换来成功,反之,会落后于别人;友好的后果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反之,会失去很多朋友。围绕这一点,还可以专门鼓励每个孩子来围绕一件事情说一说这件事的后果,在小孩子的话语中,我们会看到了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是非判断能力。
(2)让孩子懂得后果往往是自己选择的
在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后果之后,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懂得许多事情的后果往往都是自己选择的。比如,在孩子因迟到而考试失败后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疏忽大意的结果而不是他人的责任;在孩子因粗心而丢落试卷不得不自己返校取回时,让他明白,粗心大意的后果就是这样,这是他自己选择的。
(3)一定要让孩子承担起后果
这是让孩子形成习惯性地自主的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决定的关键。父母在告诉孩子一些事情的后果之后就一定要让孩子及时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后果,只有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机会的平等和把握机会的重要,也会体会到许多后果都是自己去产生的,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是非观,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进行自主地思考后作出行动。
(4)最后要告诉孩子的一句话非常普通却异常重要,它能让孩子在承担后果后重新树立信心,那就是:这次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下次别再错。
教子坊
11岁的里根特别爱踢球。一次,他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坏了,邻居让他赔偿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很大的数目,里根只好回家向父亲认错,父亲让他自己对过失负责。里根难为情的说:“我哪有那么多钱陪给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我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给我。”从此,里根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里根终于把钱全部还给了父亲,他在回忆录中说:正是这件事情,使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懂得了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以前,蒂娜妈妈老是唠叨蒂娜要记得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而蒂娜从不理会妈妈的念叨,回头却又埋怨她要穿的衣服总是还没洗。妈妈不得不总是让步,匆忙地帮蒂娜单独洗一次衣服,以免得孩子难过。
当蒂娜妈妈得知,她这样做对孩子而言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伤害后,她决定采用“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的方法来让蒂娜体验自然后果。她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蒂娜说,她相信蒂娜有能力对自己的脏衣服负责。她解释说,从现在起她只在洗衣日洗已经放进洗衣篮里的脏衣服。由于蒂娜妈妈决定的是她要做什么而不是让蒂娜做什么,因此她给了蒂娜去体验不在洗衣日以前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蓝的自然后果的机会。
蒂娜果然尝到了滋味。几天以后,蒂娜想要穿一条裤子,可是她发现自己忘记把那条裤子放进洗衣篮里了。当蒂娜埋怨妈妈时,妈妈只是表示同情说:“我想这条裤子还没有洗一定让你很失望”。当蒂娜恳求她专门洗一次时,妈妈说,“我不想这样做。我相信你会有更好的办法。”然后妈妈借口洗澡脱身,以避免发生冲突继续讨论这个问题。那天蒂娜不得不换穿了另外一条裤子,非常窝火。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她隔了很久才又一次忘记把她的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