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美丽的巴黎有世界花都的美誉,它那形形色色的建筑和雕塑,具有王者风范的大街和各具风韵的小巷无不令世人陶醉和向往。但对于年轻的学者们来说,巴黎最有魅力的地方莫过于高等学府林立的拉丁区了。拉丁区又叫大学区,是法国大学生活的中心,这一地位源于13世纪,也就是神学家贝尔·德·索邦创立神学院——后来发展成索邦大学的时代。
那时,索邦是一个教堂的管理神甫兼国王圣·路易的听告解者。他在圣·热内维埃芙山的山坡上创立了一所神学院,目的是给贫穷的学生们提供学习神学的机会。那时的他并不富有,甚至没有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住宿。在一些分散的、条件简陋的教室里,他免费为学生们传授神学知识。1250年,十字军东征期间,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娜决定把罗贝尔·德·索邦从一些好心的资助者那里获得的零零落落的几处校舍集中起来。她把原属于一个叫让·德·奥尔良的一幢房子和一些石砌的马厩赠送给神学院作为学生们的住所,这些房舍位于泰尔姆宫前的库普·格尔路,这条路后来被改称索邦路,也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维克托·库赞路。直到1253年,这所神学院才被认可并在1259年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四世的赞许。1271年开始,索邦又在学院相继增设了对哲学、纯文学和良心问题的研究专业。
索邦大学一景索邦神学院那时的领导机构叫“索邦会”,该会由校长作为最高领导者,包括多位负责教务、财政、治安等事务的圣师和隐修院院长。学校的业士、学士和博士学位是在极其严格的考试之后颁发的。为了通过最后的论文,经过了10年艰苦学习的学生们还要在一个严格的评审委员会面前不吃不喝通过12个小时的答辩。
从创建之初就备受尊敬的索邦神学院在那个政教合一的年代里享有种种特权:这种种的特权使它几乎成为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小王国,敢与国王、议会、巴黎市长和教会平起平坐。索邦神学院凭借自己的威望被夏尔五世封为“三王的长女”,并常常被当作各种势力的裁判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3世纪下半叶起,它在菲力普·勒贝尔与博尼法斯八世的冲突之中支持前者,帮助法国人克莱芒五世登上了罗马教廷的宝座并把教廷从罗马搬到了法国的阿维尼翁。仅此一例我们就可以对神学院的势力略见一斑了。
克莱芒五世:
1305年6月5日~1314年4月20日在位,期间罗马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亚维农。他是第10位法国籍教宗。他于1312年宣布将圣殿骑士团解散。
疯人王节:
索邦神学院旧有的一项传统性节日。但是,从查理六世统治的后期开始,索邦神学院开始失去它往日的地位,它的许多特权被取消。一气之下,它投靠了英国人并宣誓效忠贝德福德公爵。在审判圣女贞德的过程中以及对她处以极刑的当天,年轻的英国国王亨利四世曾多次征求它的意见。焚尸的柴堆刚刚熄灭,它就在圣·马丁·德·尚附近通过大赦令的仪式队伍庆祝异端分子被处死。
后来,查理七世打败了英国人,并采取了疏远神学院的态度,他请议会来对他与神学之间的争执作出裁决,还制定了新的规章条例,要求索邦大学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并打破了索邦神学院在招生和学位授予方面的垄断权。被激起好胜心的索邦神学院开始严格其教学制度,减少假日,还取消了著名的“疯人王节”。另外,在1469年,索邦的修道院院长让·安兰,在索邦神学院创立了法国第一家印刷厂。
从弗朗索瓦一世起,索邦神学院尽管还保留着几项特权,但已经不再是一个政治机构,它的作用仅限于教学活动,之后甚至沦落到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后来,神学院站在勃艮第派一边反对卡佩王朝,继而又在百年战争中站到英国人一边,并在宗教战争中,先后扮演了神圣联盟成员和教皇绝对权力主义者的角色。最终,神学院站错了队,亨利四世获得了胜利。他立即镇压反对势力,并取消了神学院享有的所有特权:司法的不可侵犯性、教育专利等,还在法国重建了耶稣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几百年古老的习惯被改变了:受人尊敬的索邦会被1614年的三级会议拒绝于门外。
直到后来红衣主教黎塞留上任之后,为了肯定知识的力量和宗教的光辉,重新肯定了索邦神学院的重要性,并投巨资为神学院进行改扩建工程之后,神学院才逐步复苏,重新崛起,在荣光的交织中一路走到今天。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如果说巴黎是一座耀眼的王冠,那么巴黎圣母院便是这座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珍珠,而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则更是让它扬名世界。好多人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一览这座法国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的无穷魅力,更是为了探寻雨果书中那埃斯梅拉达与卡西姆多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
巴黎圣母院的法文名字叫做“Notre Dame de Paris”。作为巴黎现存的最古老的法国建筑之一,它从1163年起便开始建造,历经180多年才建成,其后两百多年仍旧不断扩建,可以说是法国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长的建筑之一了。圣母院地处巴黎市中心位置,城市的发展均围绕着圣母院所处的西岱岛,并以此为焦点向外做同心圆式的延展,加上圣母院融合了古典及现代的巴黎建筑特色,更渐渐成为法国的宗教、艺术以及旅游中心。于是,法国人便把圣母院的入口设为原点,然后将法国其他城市的坐标以此算起。所以,站在巴黎圣母院的入口,便仿佛站在了法国的中心,可见巴黎圣母院在法国人的心中那崇高的地位。
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形庄严恢弘,雕刻细致,结构对称而秀丽,无论远眺或是近观,都非常秀美精致。圣母院的主立面有三座并排的尖拱门。哥特式的尖拱很经典,巨大的门已经占据着整层建筑的阔度,环绕门的四周还有很多精美的石像。尖拱是从外到里多层套环的,门圈越往里越小,一层接着一层,而且每层都布满身形瘦长的石像,使得建筑仿佛更加接近天国,营造出一种崇高的感觉。大门上的雕刻精致无比,皆以圣经为题,左门刻着的是圣母玛利亚的事迹,右门是圣母之母——圣安娜的故事,中间则描述着最后的审判。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圣母院内部则极为朴素,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满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书。北边那根圆柱上是著名的“巴黎圣母”像。这尊像造于14世纪,先是安放在圣埃娘礼拜堂,后来才被搬到这里。而南侧的玫瑰花形圆窗则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圣母院内右侧安放着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的交相辉映使院内洋溢着柔和的气氛。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有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耶稣则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暮色中的巴黎圣母院
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去圣母院的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教堂正厅顶部的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洪亮,全城可闻,据说在铸造这座钟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银均来自巴黎虔诚的女信徒的奉献。北侧钟楼则有一个387级的阶梯。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一览欧洲古典及现代各种风格的建筑物,欣赏塞纳河上旖旎的风光。
圣母院后面是一处称为“约翰二十三世广场”的小花园。与圣母院数步之遥,但少了游人喧哗,多了绿荫的清幽和日常的闲适。花园正中一眼人工喷泉流水潺潺,孩子在树下荡秋千,老人在长椅上读报,小狗在草地上撒欢儿。
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最佳时间是在夏日的傍晚。巴黎的夏天总是绿意盎然,夜短昼长。晚上九十点钟,夕阳西下,清风徐徐,圣母院广场前的女郎们裙裾摇曳,姿怡婀娜。落日余晖之中,一尊尊雕塑、一段段纹饰闪现出金丝绒般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