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大帝死后,路易一世即位。有一天,他家花园里的一段长廊塌了。为此他立了遗嘱,分了遗产,然后宣布退休,带着老婆周游全国去了。结果在旅途中,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
皇后去世了之后,皇帝会干嘛呢?——很简单,“续弦”,白话叫做“娶新老婆”。读了那么多历史书了,您见过有几个皇帝给皇后守寡的呀。于是他就又迎娶了一位新皇后——施瓦本公国阿尔特多夫伯爵韦尔夫一世的女儿尤蒂特。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路易一世不是英雄,但他是英雄的儿子。自从路易新婚之后,他每天晚上所做的事情就不仅仅是祈祷和忏悔了。公元823年,尤蒂特皇后为路易一世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未来西法兰克王国的开国之君——秃头查理。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不该生儿子的时候,提前生了一个儿子,结果闹出来了一个“争国本”事件,足足闹腾了十五年。而法兰克的虔诚者路易,在该不生儿子的时候,又多生了一个儿子,结果因为分家产闹得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内战。
秃头查理:
加洛林王朝的西法兰克国王(843~877年在位),法兰克帝国皇帝(称查理二世,875年起)。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秃头查理为查理大帝之孙,是法兰克皇帝路易一世的第四子,他的母亲是路易一世的第二个妻子巴伐利亚的尤迪丝。
格里高利四世:
是一位罗马天主教教宗,他从827年10月获选,在他上任之前他首先请求获得了法兰克帝国国王的同意,因此从同年12月上任,至844年1月在位。曾参与法兰西王室之争,并引入万圣节。长子罗退尔首先,尤蒂特皇后向路易一世提出了自己希望的两块封地:施瓦本和阿尔萨斯。这个请求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阿尔萨斯和施瓦本分别是罗退尔和路德维希的领地,也就是说,皇后娘娘一出手,就同时得罪了两位皇子。这个请求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她把她丈夫的帝国彻底推向了土崩瓦解的深渊。
经过了短暂的军事和外交准备,公元833年,罗退尔在得到了罗马教廷和两个弟弟的支持后,起兵反对自己的父亲。同时,由教宗格里高利四世出面,废黜了路易一世的皇位,这是罗马教廷第一次废黜皇帝,今后他们还将多次这样做。在格里高利四世宗教旗帜的号召下,路易一世的部属纷纷倒戈,路易一世本人也被软禁在苏瓦松,而一心想裂土分疆的秃头查理则被罗退尔关进了阿登修道院。至于整个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尤蒂特皇后自然也难逃罗退尔的报复,不过她的罪名并不是“为秃头查理谋求领地”。罗退尔声称,他的后妈与纳尔旁边地伯爵贝恩哈特有私情。于是尤蒂特被羞辱性地剃光了一头秀发,发配到了伦巴第郊外的一座修道院里,这座修道院一直以来是用来关押女巫和女性精神病患者的。
一般人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之后难免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这时通常是他智商的低谷和失败的开始。罗退尔也一样。望着父亲留下的那把椅子,他看到了,他坐上去了——他惹事了。因为他忘记了,他可不止一个弟弟,而是三个。除了已经关起来的查理之外,他还有一个弟弟叫丕平,在阿基坦;还有一个弟弟叫路德维希,在巴伐利亚。兄弟俩虽然原先支持哥哥,但是当罗退尔准备取代父亲成为帝国的新皇帝的时候,丕平和路德维希出兵反对了。原因很显然,引用《新三国》里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越是想当皇帝的人就越容不得别人当皇帝。战斗很激烈,过程很简单,结果很明确:罗退尔成为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两线作战而失败的人,当然,绝不是最后一个。于是罗退尔灰溜溜地退回了意大利。
一分为三的查理曼帝国作为一种政治姿态,丕平和路德维希将他们的老爸放了出来,并且重新扶上皇位。查理也一同被释放。重获自由的路易一世仍然锲而不舍地希望能为自己的小儿子获得一块与他的几个哥哥相同的领地。赶上公元839年,路易一世的次子丕平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继承人小丕平。于是已经沉默了许久的路易一世突然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宣布,在他死后,以罗讷河-索恩河-马斯河为界,以东由罗退尔继承,以西由秃头查理继承。
结果,诏书宣布了还没几天,公元840年6月20日,法兰克皇帝路易一世在英格海姆去世。路易一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惧内的丈夫、一个宽厚的父亲,这除了因为他自己本性中的懦弱之外,还因为她的父亲、妻子和儿子们都是牛人,比他牛得多的牛人。除了宽忍,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如今,他获得了最终的解脱。
得知父亲的死讯,罗退尔匆匆赶到了亚琛,准备接管朝政,没想到遭到了他父亲留下的偏向秃头查理的帝国政府的一致反对,于是罗退尔联合他的侄子小丕平一起进攻秃头查理。秃头查理只好派人向自己的姨夫——德意志的路德维希求救。尽管很出人意料,但是事实确实如此,路德维希不仅是秃头查理同父异母的三哥,还是他如假包换的亲姨夫!
莱茵河:
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公元842年2月24日,路德维希和秃头查理在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会晤,约定共同对抗罗退尔。公元843年,路德维希和秃头查理的联军占领了帝国的首都亚琛。到了这时候,罗退尔、路德维希和查理决定追求和平,因为他们都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谁都没有能力消灭谁,帝国已经不可挽回的分裂了。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事情就简单多了。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终于坐到了一起,开始谈判,这次和谈的成果就是著名的《凡尔登条约》。
公元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将帝国领土一分为三,分别形成了所谓的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东为东法兰克;“四河流”(埃斯考河、马斯河、索恩河和罗讷河)以西为西法兰克;意大利以及东、西法兰克之间剩下的那些七零八碎儿属于中法兰克。近三十年的争斗成就了欧洲版的三国志,也为加洛林王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当然,内斗不息也为维京人的趁火打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强盗与水手的完美结合——北欧海盗维京人
他们是航海家,也是侵略者;是商人,也是海盗;是出色的水手,也是英勇的战士。
他们,属于英雄和战斗的民族,而这个民族的名字,叫做维京。
维京,一个似乎只在传说中存在的民族,却真真实实的存在着,存在于斯堪的纳维亚的风雪和严寒中。
“维京”一词来源于北欧语中的“vick”,意思是“小海湾”。公元9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用这个词指他们的“海上远征”。后人便用“Viking”称呼这个在中世纪前期给欧洲带来无限恐慌的民族。
登陆的维京人在《帝国时代2征服者》里,维京的特色兵种是狂暴战士和龙头战舰。在电影和其他一些文艺作品中,维京战士的头盔多为牛角盔或者鸡冠盔。维京战士手持战斧或者长剑,他们的战斧是单刃斧,斧头尖端带一倒钩,在战斗中,一斧砍入对手胸腹,顺势一勾一拉,其状惨不忍睹。在战斗中,有些维京战士服用一种兴奋剂,即使身体受伤也毫不怕疼痛,以此来鼓舞战友的士气,这也是他们被称为狂暴战士的由来。
公元8世纪之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土地就显得十分贫乏了,大量的年轻人没有工作,不得不出外谋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所以维京人的性格十分坚强、勇猛,他们崇尚英雄,这种性格也是他们成为后来的海上掠夺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大量的维京人离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海上向欧洲的其他地区进发,不过并不是迁徙,而是掠夺与征服,欧洲的黑暗时代再次来临。
793年6月,几只龙头战船出现于英国海岸的边际,并迅速靠岸,劫掠了海岸附近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这次劫掠标志着维京时代的来临。837年,挪威与丹麦维京人先后登陆爱尔兰北部,相互争夺并最终建立了一个维京人的爱尔兰。征服永无止境,挪威维京人的征服并不仅仅限于不列颠和爱尔兰,他们的劫掠范围逐渐扩大,一直延伸到葡萄牙附近的地中海地区。843年,挪威维京人抢劫了法国的南特,溯卢瓦尔河直达图尔,844年,维京人远征西班牙,劫掠了加迪斯和塞维耶。10世纪,又有一支挪威维京人的船队掠夺了葡萄牙的里斯本。
挪威维京人的最后一个英雄,是国王哈拉尔德三世。1066年,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哈拉尔德三世与诺森布里亚伯爵斯蒂格联合,与当年即位的英国国王哈罗得二世作战。不过哈拉尔德三世并没有看到最终的胜利,他在9月25日斯坦福布里奇之战中败给了哈罗得二世的英国军队,战死沙场,而几天之后登陆的征服者威廉坐收渔人之利,打败了哈罗得二世,成为英国的统治者。哈拉尔德三世的死,成为长达数个世纪的维京时代的终结。
狂风骤雨中的维京战船797年,丹麦维京人首次入侵查理大帝统治下的加洛林帝国,并在以后数十年内多次入侵帝国的领土。不过当时加洛林帝国如日中天,丹麦维京人的入侵大都被查理大帝及其子路易一世击退。834年,丹麦维京人大举入侵,抢劫了金融商业中心多雷斯港,并溯易北河北上。840年,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路易一世逝世,加洛林王朝开始衰落和分裂,这为丹麦维京人的入侵提供了契机。
885年的复活节,3万丹麦维京战士乘坐700艘战船溯塞纳河而上,直抵巴黎(指巴黎旧城,斯德岛)。维京人登陆后对巴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当时的国王胖子查理远征在外,而城内只有主教巴兹兰和奥多伯爵(纽斯特里亚伯爵,后来的西法兰克国王)率领200名骑士守卫。巴黎人顽强抵挡住了维京人的进攻,使得维京人不得不把城市包围起来,展开长期的包围战。直到次年查理国王的军队赶回来投入到与丹麦维京人的战斗,巴黎之围才得以解除。不过查理国王的军队并没有彻底打败维京人,反而与维京人签订了通商协定。后来维京人又多次溯塞纳河而上,抢劫了沿岸地区。911年,法国国王昏庸者查理与丹麦维京人的头领罗洛签订了《圣克莱尔协定》,将法国西北部的塞纳河口一带地区划归维京人统治,罗洛成为诺曼底公爵,罗洛的维京战士也都成为了诺曼底人。
战斗中的维京人1002年,英国国王艾特尔雷德二世下令处死所有英国领土上的丹麦人,引来了丹麦国王斯汶(八字胡子王)的报复。斯汶的继承者克努特大帝于1016年征服英格兰全境,登上英格兰王位。克努特大帝于1019年成为丹麦国王,1028年又击败挪威和瑞典,成为挪威国王,并占领瑞典南部地区,建立起包括英格兰、丹麦、挪威、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维京人的征服在此达到了颠峰。克努特大帝于1035年去世,他的子孙们并没有保住强大的帝国。之后不久,北海大帝国便土崩瓦解,这也标志着丹麦维京时代的终结。
维京人遍布欧亚乃至北美的探险足迹
当挪威和丹麦的维京人在西欧纵横劫掠时,瑞典人则将目光投向东方。
9世纪,瑞典维京人的头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大公,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留里克王朝。由于诺夫哥罗德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有许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留里克之后继位的奥莱格向第聂伯河进攻,于882年占领了基辅,并以基辅作为首都。奥莱格励精图治,四方征讨,征服了周围的斯拉夫部落。907年,奥莱格率领7000艘战船,8万余人向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进攻,迫使拜占庭人签订协定,向维京人献上贡品。
988年,拜占庭国王拜访俄罗斯,提议两国联姻,将其妹妹嫁给弗拉基米尔,条件是弗拉基米尔要信奉基督教。弗拉基米尔接受了建议,接受洗礼并以武力强迫全民接受基督教。就这样,这支建立在东欧的维京人政权与基督教文化迅速融合,成为了新的民族——俄罗斯民族。
在瑞典国内,维京人的征服并未停止,几个世纪里瑞典维京人也组织了数次远征。1040年,瑞典维京人的头领“大旅行家”英格瓦尔率领30艘船离开瑞典海岸朝中亚进发。次年,英格瓦尔死于叙利亚,他的死,为瑞典维京人的征服画上了句号。
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征服里,维京人纵横欧洲,同时,这几个世纪的征服也成为维京文明史诗的最后篇章。在征服的过程中,维京文明与当地的文明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民族,如诺曼人、俄罗斯人。而维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文明与信仰,基督教的势力延伸到这些被西欧人称为“蛮族”的思想中,延伸到欧洲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