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痛陈:“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他清醒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发动侵华战争,所恃者无非船坚炮利。中国要自强御侮,也需要船坚炮利,要船坚炮利非办洋务不可。他认为可以借助洋人的力量压制太平军,先达到“安内”的目的。当然,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自强。
曾国藩的远见卓识,非当时一般达官显贵所能比拟。他的向西方学习、兴办近代工业、造炮制船的主张与行动,是洋务运动的第一步。自此以后,在朝廷上下,在举国之中,有很多人觉得曾国藩的魄力相当大,为人坦荡。
所以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别人不仅不会尊重你,而且还会让你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愿意和骄傲的人交往,骄傲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如果你能放下身段,做人做事谦虚一些,往往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枪打出头鸟
如果你只是因为掌握了别人没有掌握的真理,时时处处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对于你本身有什么正面意义呢?结果往往是,你因此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在人际上你将彻底败北。
“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对于行走职场和社会中的人非常有效。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处久了,每个人与周边的人经过长时间的互动已经达到了某种共存的关系。如果这个时候谁要故意让自己显得比别人高出一头,那么必然会破坏原有圈子的宁静,自然就成为大家的“公敌”。
著名的心理专家米切尔博士曾说过:“人们总习惯在人前显露自己的精明和风光,但他们从未意识到,这样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也从未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确实,亮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可以赢来更多的机会。可是这样做的负面作用也随之而来。自我表现过度,“鹤立鸡群”的心理就会产生。如果你被这种心理所操控,你就会一味地想出风头,故意排挤别人,最终沦为一个被众人唾弃之人。
人如同大雁一般都是群居动物,只有“合群”地飞翔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人生也是如此,只有让自己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社交环境,才会飞得更高更远。
认识的人多了,日积月累之下,言行举止之间就多了几分不时闪烁的锋芒。但是,千万不要锋芒太露。事实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尤其是你的朋友、同事的观察之中。对于你的作风行事,人们有赞美也有批评。可是,如果你锋芒过露,常常强出风头,即便你有再大的成就,在别人的眼中你也有失宽厚。
你有能耐,别人自会欣赏,用不着拿出来显摆,强出风头只会让人反感。因为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没有人会喜欢强出风头的人,因为强出风头往往会显得别人不重要。
能够酿出甘甜花蜜的花朵往往没有浓香,很多有才能的人喜欢深藏不露。尽管这些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懂,但是,越是平常的道理,人们就越容易忽略,以至于无意间触犯别人的心理禁忌。
有个大学毕业的女生刚刚进入一个广播站工作,她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当时,与她一起工作的是一个有3年播音经历的同事。在一次播音前,女大学生进行播音练习。她将稿读了一遍,感觉还不错。但为了让自己有所提高,她就找到搭档,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这个,嗯,呵呵,看来你认真了。”他看了看那篇文章,一脸笃定地继续说,“我猜啊,这篇文章你看过不下3遍!”
“没有,就一遍啊。”女大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心中非常高兴,看来自己确实不错。然而,话一出口,她搭档脸上的笑容凝滞了一下,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是吗?那行了,你已经很出色了。”说完,他马上把稿子还给了她。
不久,广播站里的人都知道,新来的一个女大学生非常骄傲,常常目中无人。女大学生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了。
也许你不通世故,那就要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也许你才气逼人,但是不要陷入了风头主义,求功求名之心过切就会使自己受到种种丑评。
所以,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都不要锋芒毕露,更不要装腔作势,这样必然招人反感。大部分时候,要想让人买你的账,就要谦虚一点儿,不要锋芒毕露。也许,有时锋芒毕露会让你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难得的机遇,但是,同时你将会树敌无数,危机四伏。常言道,枪打出头鸟。锋芒毕露固然会因耀眼的光芒而让人崇拜,但也免不了遭人暗算。所以人要像刀一样适时地处理自己的锋芒,静时收敛锋芒,战时锋芒毕露。
无论拥有再多的真才实学,表现得再好,都要懂得适度地收敛。如果骄傲自大,就容易成为孤芳自赏的人。如果你没有把别人放在眼中,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心上。凡是高明的人都很平实,跟普通人一般无二。他们从来不肯脱离大众,也不会让自己独特。当然,不强出风头,并不是要你畏首畏尾,只是凡事都该有个度,张扬与内敛之间,就看你如何把握。如果遭遇严重的侵犯,施展反击也是理所应当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老成不怕多,凡事应三思”。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差异体现在思想上、行为中,矛盾冲突的发生,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时局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所以,当自己所处的时局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审视自己的言语,谨小慎微。
30岁前的曾国藩总爱说话,并且他的言语中总是有一股尖酸刻薄之气,虽然自身很有才华,但是别人还是不愿意与他交往,对他敬而远之。因为无论在酒桌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不经意的讥讽话语总能够让同僚或朋友们难堪。时间久了,他的恶名也就传得较远。
后来,翰林院的同僚渐渐孤立了他。
曾国藩如果不知悔改,他的仕途应该不会长远。然而,曾国藩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这个优点会将他诸多的缺点弥补,不断完善自身,这个优点便是反省、检点自身。
尝到了苦头之后,他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多嘴多舌的毛病,于是决定改掉这根深蒂固的恶习。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是不能将恶习彻底戒除,多多少少又得罪了一些人。不过,经自己不断反省,多言的毛病果真改掉了。曾国藩认为,桀骜不驯定会招致别人的敌视,以致众人群起攻之;多嘴多舌同样要不得,它也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朋友在交谈的时候,无论你对所讲的内容是否满意,是否感兴趣,都要冷静耐心。一定要控制自己,尤其是力戒发怒,当你发怒时,别人往往会封闭自己,造成互相间的矛盾,使问题变得更糟糕,发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和人谈话时,快人快语的你,请务必保持低调,尤其在职场中更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心直口快、大发厥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眼红你许久的小人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能打击你的机会,一旦被他们抓住了把柄,届时你再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上司、同事对你也将重新评估,所以,不可不谨言慎行!
小霞单位的女同事很多,没事了大家就凑到一起说三道四。其实,所谓的说三道四也无非是说些自己家里的老人、孩子和老公的一些事情,说完后大家帮着出出主意。有时谁有不开心的事,大家就帮着开导开导。
小霞在里头是说话最少的一个,可你不说话,她们就会刺激你说:“瞧!谁谁谁,什么都不说,装什么装?”
单位里路大姐是岁数最大的一个,也是最会说、最能说的一个,她的话题总是谁的老公长得挺帅的,可得看好了,不然让小女孩给勾走了可是要后悔的,再就是说一些夫妻生活的事。一群人听完后哈哈一笑就完了,没有谁有过多的想法。
一次大家又在一起闲聊,小霞的同事小李说她的爱人不久前买了一条项链,现在又买了一个宝石戒指。小霞问:“是给你买的吗?你真幸福。”她说不是,是给他自己买的。小霞没加思索脱口就说:“那你可得看紧点儿你老公,不然戒指让别的女人给掳走了多可惜呀!”大家当时听了也和从前一样哈哈一笑了之。
玩笑是开完了,可有一天小霞跟小李打招呼,她却不理不睬,小霞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其他同事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玩笑开到她心里去了,因为她的老公有外遇。知道内情后小霞感觉很不好意思,但又不能给她明说,怎么办呀?小霞很内疚。
后来小霞看到她,就主动上前说:“看你这几天很不高兴,也许是我哪句话说得不合适,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请你原谅,不过说真心话,不管我说错了什么,也都是无心的,请多包涵。”
小李看看小霞,还是没说话就走了。
总而言之,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小心,防止落下话柄,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但若是好好利用“听者有意”的道理,就可为你的人际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有平等之心
交际学研究认为,寻求自重感的欲望是人类和动物之间一项重要的差别。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寻求自重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人类的这个特点,在交际场中给别人最大的尊重。
人都有自尊心,你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在人们的交际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敬的欲望,而且这两种欲望都非常强烈。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进行交际。
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际,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与人交际,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你交际。
刘蓉是曾国藩的幕僚,曾国藩被困江西时,欲与太平军以死相拼,刘蓉劝止了曾国藩。刘蓉呕心沥血,因思虑过度而生了一场大病。曾国藩急忙赶到刘蓉的床前日夜陪伴他。当刘蓉昏睡不醒时,曾国藩坐在床头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额头。
刘蓉之前已经请假,过几天回乡探望母亲。这时,塔齐布战死,罗泽南不在身边,军机不顺,哪一天曾国藩不要与刘蓉商量大事?他怎么能没有刘蓉呢?曾国藩边抚摸刘蓉,边“喃喃”着:“不能走、不能走……”刘蓉醒来,看见曾国藩握着自己的手,床头柜上摆放着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暖流,甚是感动,他立即决定放弃回家的行程。
曾国藩深知“积诚以相感”“积渐以相孚”对于上下属之间的相处是多么重要。“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等,这些都是用情感换来的结果。
在交际中,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否则,最后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
有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在课余时间帮一家餐馆洗盘子。厨房的监督是一位典型的美国人,他很慷慨,但也很唠叨。他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旁边“演讲”:“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了……”
有一次,这位监督又重复这话时,留学生站起身指着对方说:“再说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
此后,监督再也没有发表类似的“演讲”了,因为他知道了要尊重别人。
这件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自我价值感强烈,则自尊心水平较高;自我价值感不强,则自尊心较低。
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就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的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价值感,伤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于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反馈。因此,他人在人们的自我价值感确立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别人的肯定会增加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而别人的否定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
人们对来自人际关系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别敏感。别人的否定会激起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表现为逃避自己或否定别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根据上述原理,心理学家强调,在同别人交际时必须对他人的自我价值感起积极的支持作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威胁了别人的自我价值感,那么会激起对方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动机,引起人们对你的强烈拒绝和排斥情绪。
此时,你是无法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遭到破坏。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并不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逢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人际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