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有多大,他日后的成就就有多大。所以说,为人处世一定要“宽以待人”,否则就会成为一个孤零零的失败者。一个人与朋友的关系处理得如何,更能体现他在交际场合的品格与德行。
金陵刚被收复时,有个人冒充校官来拜见曾国藩。这个人和曾国藩谈话时高谈雄辩,谈笑风生,有不可一世的气概,曾国藩心中深感惊奇。当二人谈到“用人必须杜绝欺骗”这个话题时,这个假校官一脸严肃地说:“是否受到欺骗,主要还在于个人自己!我试谈谈自己的看法,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人们不忍欺;左公(指左宗棠)一身正气,人们不敢欺。但别人不欺而怀疑别人欺他,或者已经被欺却不知被欺的人,也大有人在。”
曾国藩喜欢上了这个人,于是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看看我所用的人。”这个人领命而去。第二天,他见过营中大部分的官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的英雄豪杰很多,但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特别难得。”曾国藩一愣,然后问是谁,他说是涂宗瀛和郭远堂。这恰与曾国藩的察人看法一致,更让曾国藩高兴不已。曾国藩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安置他,便让他先去督造船炮。
几天后,曾国藩正在看文件,一个造船的兵卒急慌慌地跑来汇报,说前天来的那个能说会道的家伙携带着不少造船的费用跑了,请曾国藩赶快发兵追拿。曾国藩先是心里一震,接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算了。”
后来,往事重提,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不去追那携款而逃的家伙,曾国藩淡然地笑道:“当时太平军、捻军猖獗,此人只以骗财欺我,我如果逼之过急,恐怕他会入敌营,为害甚大。再说区区数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
“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尤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这不是悲观,而是对人事兴衰的参透。想当年,长沙办团练,“筹兵,则恐以败挫而致谤;筹饷,则恐以搜刮而致怨”。湘勇是杂牌军,常遭受正规军之绿营方面的歧视和欺凌,双方狠狠地干了几回死架,仇怨越积越深,大有火并的危险。曾国藩知道,此时小不忍则乱大谋,遂移节衡阳。这一忍,不是退一步天地宽了吗?
一个人不管自己是机巧巨滑还是中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工于心计、过分精明的人,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情心理。
胡适先生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绝顶聪明而又肯做笨功夫的人。”自古有“扮猪吃虎”的计谋,以此计施于强劲的敌手,尽量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副愚蠢的样子,表面上百依百顺、俯首恭敬,使对方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就一举把对手击败了。
清朝末年,曾国藩借剿杀太平天国的功劳而成为一代重臣,引起了慈禧太后等高层权贵的疑忌。他是用什么办法来逃过“功高震主”这一悲剧结局的呢?其妙招就是“装傻”。
后人都说曾国藩起家靠的是13套本领,其中11套没有留传下来,传世的只有一部相书《冰鉴》和另一本《家书》。可是,他的家书几乎全部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家里的人:哪几亩菜地该种了、该锄了,特别要养好猪,因为不养猪就算不上一户人家……
然而,别小看曾国藩写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把他所处的地位和清王朝最高层对他的提防之心联系起来,就不难明白他这一手的确很妙了。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当曾国藩第一次攻克武汉后,咸丰皇帝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称赞了他几句。当时,身边有一位满族大臣却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恐怕未必是国家之福吧!”咸丰帝一听,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久久沉默不语。
慈禧太后当政后,对曾国藩更是大加提防。所以说,曾国藩的这些家书,与其说是写给子弟家人看的,不如说是写给咸丰、慈禧以及当朝权贵看的。
在受到猜疑的时候,曾国藩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应对措施,如裁减军队,主动让出一部分兵权,把南京的防务让给八旗兵而军饷则由自己拨给,等等。这些办法,虽然使他在权势和金钱上都蒙受了损失,但却使他更加受到清王朝的信任,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仅仅只是和人交际,还要和某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潜在发生的事情交际,如果不懂得忍,不懂得周旋,恐怕会让自己陷入万难之地。所以,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学会忍。忍才能让自己飞得更高,才能保全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让自己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人与人之间由于地位、文化修养、经济实力乃至体力上的差异而不平等。假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强者,一个有欺人之心而又盛气凌人的强者,在与其相处的时候,应当怎么办呢?这问题的答案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比自己更强的人或者团体。
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够太高调了,否则会招致难以预料的后果。那么,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哪几个方面注意呢?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好高调与低调的关系呢?以下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姿态上要低调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平和待人留余地,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与人相处时主动吃亏是风度,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在心态上要低调
功成名就更要保持平常心,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容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知足者常乐,谦虚是终生受益的美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简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
行为上要低调
做人要懂得谦逊,深藏不露,“才”大不可气粗,居功不可自傲。规避风头,才能走好人生路,乐不可极,乐极生悲。
在言辞上要低调
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短处。祸从口出,没有必要惹麻烦。莫逞一时口头之快,说话不可太露骨,耻笑讥讽来不得。
在思想上要高调
自信是高调做事的秘诀,给自己一个希望,永远保持向上的激情。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点燃希望之火,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不要畏惧贫穷与困难,把挫折当成垫脚石,坚定生活的信念,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
在细节上要高调
工作中没有小事,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对待小事也要倾注全部热情。相信自己,正视开端,要征服世界,先战胜自己,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
高调也好,低调也好!一定要分清场合!分析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该低调,什么时候该高调,这样才能在众多的交往者之中让人记住你!
以史为鉴,低调不仅能使人接受你,而且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与褒奖,可见低调是一种拙中体现智慧的方式。
在曾国藩的家书里曾提到过两个人,一个是嘉王赵颓,另一个是沈万三。这两个人的经历对比着看,一定是给了曾国藩很大的触动。
嘉王赵颓,是宋神宗的亲弟弟。他从小就好读古书,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看到不平之事,就要发表言论,后来还数次上疏议论朝政,在当时很有影响,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这时,他的心腹劝他说:“您是天子的弟弟,不好声色犬马,一心致力于典籍,这自然是好的品德。可是您多次议论朝政,皇帝和太后都会不安啊。”嘉王猛然醒悟。
从此,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专门研究医书,并和他的部属成天忙于研究药方。朝廷后来专门下诏称赞他,还对他进行了褒奖。
沈万三的故事显然就悲惨得多了。
明朝时,沈万三是金陵巨富,虽王侯而不能及。朱元璋攻下金陵后,打算扩大外城。然而当时正值战乱,国库空虚,主管工程的大臣叫苦不迭,表示难以完成这个任务。
沈万三这时出面了,为了和朱元璋搞好关系,他表示愿意承担工程总费用的一半。他和政府方面同时开工,由于财大气粗,沈万三比朱元璋的官方工程队还早两天完成了任务。
之后,朱元璋赐给他酒宴,慰劳他说:“古代有素衣天子,号曰素封(无官无爵而有资财的人)您就是这样的人啊。”其实朱元璋心里并不高兴,想沈万三竟然比官方工程队还快,他对沈万三的富裕既厌恶又嫉恨。
而当时,沈万三有一块田地,正靠近湖边,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地不受水淹,他便在湖边新修了一道石堤。朱元璋讨厌他太富,而且连他这个皇帝也比不上他,于是太祖一点儿也没留情面,单独对他的田地抽税,每亩九斗十三升,赋税高得吓人。
其实,朱元璋心里早就想杀他了,只是一时找不到理由。忽然有一天,恰好沈万三用茅山石铺苏州街的街心,朱元璋这一下子可有了借口了——以茅山石为心,“茅心”者,“谋心”也,此乃叛逆之举。不由分说,朱元璋就给他定了一个谋反罪,杀了他,又查抄了他的家产,并将其全部充公。
沈万三死得冤枉,他既没有犯法,而且还为皇帝出了力,反而被杀,你说可不可悲。
这样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如此复杂纷纭的人世,聪明显得多么的可笑和幼稚,多么的不值一提。而在此时,“憨”“拙”“直”“朴”这些本与聪明无缘的字眼,却会显露出一种闪光的高超智慧。原本沈万三与朱元璋是朋友,最后因为他的高调,导致了杀身之祸,这不能不说是沈万三交际的失败。
所以,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处理好高调与低调的关系。
谦恭让你的交际更成功
如果在交际中有人忽略或者冷淡你,也许最终你要把握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放低姿态。谦虚是你此时必须做的。在了解了彼此的情况之后,露出坦诚的笑脸并对他人表示认同也许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对于本不熟识的人,多几句赞美往往会使你们交往得很愉快。
与人交际之初,外表很重要,但接下来的言谈举止同样重要,如果你表现得体,很可能就会使对方产生与你合作的欲望,反之,你则很可能失去与对方合作的机会。你要记住,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你的谦恭有礼正是尊重对方的最好方式,对方得到尊重后,才会尊重你。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擅长演讲的人,当时有不少人向他求教演讲的艺术。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向他求教,滔滔不绝地对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苏格拉底向他收取双倍的学费。年轻人很纳闷,问道:“为什么要收我双倍的学费呢?”
苏格拉底对他说:“别人我只教一门课程,而你,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学会闭上嘴,另外一门才是教你怎么去演讲。”
诗人鲁藜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所以,不要把自己当珍珠一样炫耀,因为珍珠虽然光彩夺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作珍珠的本钱。即使你是一颗珍珠,也不一定经得起风雨侵蚀,而且还有被埋没时的痛苦。
当你把自己当成珍珠的时候,你就很可能会骄傲地看与你交往的人。当对方感受到你的骄傲时,往往会不屑与你继续交往。所以,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那些总是抬着头走路的人,很容易被路上的石头绊倒。如果你想在交际中取得成功,那就放下自己的身段,做一个谦虚的人。
即使是自己居于成功的地位,也要学会向别人学习,哪怕是对手。如此一来,别人会更尊敬你,更加愿意与你交流。
如果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强、更多人喜欢的人,那么向谁学习不是学习呢?只要对方有可学之处,拥有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或能力,即使是敌人和对手也没有什么关系。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就像一个有仇难报的青年,面临的仇人便是英、法、德、意、日等世界列强。想不被一直欺负就要学习。但向敌人学习,需要眼光,更需要勇气。
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学的,懂得舍弃才能获得。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曾国藩把引进西方科学、兴办近代工业作为“自强御侮”的大计,成为兴办洋务运动的先驱。他舍弃了名臣的光环,只为创造一线救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