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心态具有超乎想象的强大力量,可以从内到外影响你。心态好,生理健康,能力增强;心态不好,生理差,能力减弱。
做企业的主人——老板心态
老板心态并不是当老板才有的心态,它不是老板的专利。所谓老板心态,是指一种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精神,是对效率、效果、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持续的关注与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
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希望你的员工能和你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所谓老板心态,就是像老板那样思考,像老板那样追求,像老板那样执着,像老板那样奉献,像老板那样行动。你尽管现在还不是老板,但你已经具备了老板的素质和能力。只要你有做老板的梦想,你终有一天会成为成功的老板。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老板的钱和老板的事当成别人的钱和别人的事来对待,这样做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就是:老板也把我们当成外人。
相反的,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和行动方式,把老板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凡事讲节约,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凡事讲效率,那么最终结果将是:老板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个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洛克菲勒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所做的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但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可以这么讲,有老板心态的人虽然最终不一定都能成为老板,但是,没有老板心态的人最终肯定成不了老板。
因此,如果你想创业成功,实现你的老板梦想,老板心态是你必须拥有的第一个心态。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老板心态呢?
1、做企业的主人——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
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更成不了老板。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必须有老板心态,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像老板一样行事,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愿意去全力以赴,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反之,你就会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企业的命运与你毫不相干。如此一来,你肯定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和重用,低级打工仔将是你永远的职业。同时,作为老板,必须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从一开始就帮助他们考虑职业发展问题,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帮助他们平稳地实现转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呢?
(1)做事讲品质: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工作,一点也不马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人品就是工作品质。
(2)做事讲成本:做事之前要先进行成本分析——如何做更省钱?
如何做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讲效率:快速反应;雷厉风行;提高效率;拒绝拖延。
(4)做事讲责任:团队合作;大局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担责任;实事求是。
2、换位思考——理解老板。
老板开创一个公司总会冒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招聘员工为市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自然是为了赚钱。这是一种利益驱动,正是因为这种利益驱动,老板们才甘愿付出血汗或者铤而走险。
作为老板,不仅要花钱建工厂,购置机器设备,买原材料,还要招聘员工,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再加上到银行借贷,到工商、税务以及各类政府主管部门登记审批。这些事情不仅辛苦麻烦,而且需要特殊的能力,譬如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企划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因此,作为员工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
3、把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
如果你是企业的老板,你肯定希望员工能和你一样,为企业而努力,为企业而勤奋,为企业而积极主动。因此,如果你是带着老板梦想而工作的话,那么你就应该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要像老板一样,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
谭丁是沃尔玛中国的总商品经理。从1995年沃尔玛中国开始筹备的时候,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谭丁就加入了这家世界级的大公司。由于对采购工作根本没有经验,当时的谭丁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但是,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随时都要想着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正是有了这种老板心态,她在工作中逐渐积累了经验,逐渐掌握了谈判的要诀和技巧,同时考虑到供货商的利益,争取实现双赢,最后终于打开了采购工作的局面。就这样,她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升任到助理采购经理,再到采购经理,到现在已经成为总商品经理。如今她已经被列为沃尔玛的TMAP计划培训,这个培训计划的目标就是成为接班人,可能是上一级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层。
有了老板心态,你就会成为一个让企业信赖的人,一个让老板乐于接受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因为一个为公司尽职尽责的人,往往已经把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
4、摒弃为别人打工的心态。
你在为谁打工?答案很明确: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只要你把公司当成自己实现抱负的平台,你就已经是公司的老板了。
因为你已经和公司融为一体,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即使一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要抱着老板的心态去工作。没有人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上天也没有注定你永远是一个打工者。珍惜眼前的工作,认真对待每天的生活,早晚你会成为老板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愿意。
5、能力的增长比薪水更重要。
一位老板在给要求涨工资的下属的信中说道:“涨不涨工资,表面上是我说了算,但实际上还是你说了算。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如果公司真是缺了你不可的话,还用你来申请涨工资吗?公司就会主动给你涨了。给你说句讨心窝子的话,公司每年给XXX的顾问费,不是每年都上涨吗?人家也没主动提出来啊,这是为什么呢?”
着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曾不断地变换工作,但他始终抱有一个理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收帐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等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了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经由几条不同的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固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一个人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由此可见,对于以当老板为终极目标的职场人士来说,能力的增长比薪水的增长更重要。
阳光的快乐生活——阳光心态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它可以驱散阴霾,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头人,只有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才能释放出强劲的影响力。良好的心态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组织和团队的领路之人,阳光心态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阳光心态?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航船,那么阳光心态就是风帆。在人生的航程中,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可以时时调整风帆,避开礁石,乘风破浪。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命里不如意的事就占了八九成,但如果扣除那八九成不如意的事,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自强不息,不致被那八九成的不如意事打倒。这就是阳光心态。
一个人的内心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一个人的内心是一团冰,就是融化了也是零度。阳光心态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有了阳光心态,就能建立乐观、积极的价值观,释放积极健康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奏响生命的强音。持有阳光心态的人会把问题看成机会,不放弃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即使艰难曲折也敢于向命运挑战,最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此,如果你想创业成功,实现你的老板梦想,阳光心态是你必须拥有的第一个心态。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阳光心态呢?
1、如果改变不了既成事实,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也就变了。
张三和李四是同村的两个秀才,二人同去赶考,路上碰到了一口棺材。张三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李四却说:
“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在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自然不一样,张三心灰意冷、敷衍了事,李四意气风发、全力以赴。结果李四金榜题名,张三名落孙山,回家以后他们俩都跟自己的妻子说:“那口棺材可真灵啊!”
心态决定命运!这话丝毫不夸张,成功与失败就取决于你的心态。如果你能拥有阳光一样的心态,你就能拥有阳光一样的快乐生活。
2、享受过程,活在当下,精彩每一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生命是一个括号,左括号代表出生,右括号代表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想你的生命充满精彩,你就要用靓丽多彩的事情去填充括号中间的空白。
什么叫活在当下?它的真正涵义来自禅。禅道: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
电影《血战台儿庄》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在横尸遍地、硝烟弥漫的战壕里,一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利用战斗的瞬间空隙,用一根草棍挑逗着一群搬家的蚂蚁。这个小战士就是活在当下,他在享受生命的精彩瞬间,哪怕只是短暂的几秒钟。
一个人被一只狮子追赶,他慌不择路,不小心掉下了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野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狮子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他回头往下看,万丈深渊正等着他;他再往中间看,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颗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挂在空中和吃草莓四种选择,你猜他干吗?——当然是吃草莓啦!这种吃草莓的心态就是活在当下。
当然,活在当下并不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今朝有酒且小酌,不使明朝有烦忧,以未来为导向,活在当下。
3、沉没你的消极成本,随手关上你身后的门。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还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钱则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了。买电影票的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上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属于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英国前首相劳尔·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有些纳闷。“哦,当然有必要。”乔治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多么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4、你并不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驱除“黑点思维”。
一张白纸上画着一个黑点,有的人只看到黑点,是因为他钻进了黑点这个死胡同,黑点被扩大化,所以全然不觉周围还有大片的白纸。换一种角度,全面地看待整张白纸,就会发现白纸所占的面积其实远远大于黑点。
现实中有不少人,遭受了一次挫折和失败,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内心深处得出“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我这辈子完了”等结论。当人陷入某种困难的时候,点状思维和线状思维的人便很不容易跳出那消极的阴影。而立体思维的人则不然,他们能在最困难、最不利的境遇中,用最短的时间迅速地去选择一大堆摆脱困境的方案,然后再在这些方案中筛选出一种最佳方案。所以这种人能对生活永远保持乐观态度。
有一个笑话说:鸡跟牛发牢骚,“人类让我们多下蛋,自己却计划生育,太不公平了。”牛说:“你那点委屈算什么,那么多人吃我的奶,谁管我叫过妈?”
碰到一次倒霉的事就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出了一次差错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这些都是典型的以偏盖全的“黑点思维”。如果思维走进一个死胡同,那么不妨从圈子外来看待问题,这时候视野就开阔了,问题反而变得不那么严重了。
5、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