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亲和力的人在与人谈话时除了用这种善意的口吻外,脸上也总是保持着微笑,这样便能快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亲和力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亲切的态度,使双方听起来感觉像是认识很久的朋友或是自己人,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被传达者。
多说“我们”,少说“你”和“我”,这样的说话方式可以让对方听起来更加悦耳,仿佛在说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这样自然能迅速拉近双方的关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种说话方式来凸显亲和力呢?
美国电视脱口秀明星主持人奥普拉曾经主持过一期“吸毒妈妈”的节目。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奥普拉同几位曾有过吸毒经历的母亲谈话,其中一位母亲说她是因为害怕失去丈夫才染上毒瘾的,奥普拉对此感到十分理解;而另一位母亲则说自己之所以肯公开自己的隐私来参加这期节目,是因为奥普拉从来不说假话,我相信她。奥普拉听了感动万分,她仿佛再也忍不住了,向这位母亲和观众透露道:“我也吸过可卡因,咱们真是同病相怜啊!”
话音刚落,一旁的导演和同事都惊慌不已,她却暗示他们没有关系,随之坦然道:“没事儿,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的。”在她极具亲和力的几句鼓励下,几位被访问者才坦然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
对奥普拉本身和电视台而言,她的坦率简直有些“肆无忌惮”,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话才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一种可信赖之感,最后奥普拉不但没有因为曾经吸毒而有损自身的形象,而且还制作出了一期高收视率的节目,并获得人们的好评。
被采访者往往不愿意透漏自己的心声,如果你能够用语言进行暗示,让对方知道你跟他有过同样的感受和经历,就必然会让对方降低设防的心理,从而愿意与你近距离交谈。这样一来,即使对话的双方身份不同、处境各异,只要说的是坦率的、真诚的、发自肺腑的话,往往都能起到增加亲切感的作用。但如果你只是对被采访者说一些冠冕堂皇、虚情假意的话,那就很能产生亲切感。
生活中同样如此,当一个人处于失望、沮丧的情况时,如果你在说话时表示有同感,而且告诉对方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好比给干旱的庄稼送去了及时雨,给停滞的船送去了顺帆的风,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增强亲和力。
另外,想要使自己的话有亲和力,还需要多以商量的口吻来讲一些与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情,以增强对方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对方就不会感觉被命令而是自己参与了决定,这就增强了双方的关切感和认同感。
技巧4:静静地聆听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在交际过程中,对他人最好的尊重不是逢迎赞美,也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做一个忠诚的聆听者,这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马克森从自己的采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
美国新闻记者马可森以采访领袖人物而著名,当别人问他是如何引导大人物做访问时,他说:“很多采访大人物的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在那些大人物看来,这些年轻的记者通常是有偏见或者很粗心的人。实际上,这多半是他们咎由自取,他们或是没有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谈话,或是只想说自己想说的。很多大人物都对我说,他们喜欢那些善于倾听而非健谈的人。由此可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才能。”
在交际过程中,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就越理想,因为聆听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谈话的人”。而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会像一个淘金匠那样从别人大量的语言矿石中提炼出自己最需要的成分。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但是这些人到了最后很少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交际策略——倾听。
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在听别人谈话时觉得自己对某个问题有其他的看法,因此就断然抢过别人的话,不顾对方的想法,而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大肆议论,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在交际过程中,要尽量让对方说完他要说的话,尽量不要打断或抢对方的话题,有时候,听比说更重要。
乔·吉拉德是世界著名的推销员,在他刚踏入推销领域时,他认为推销员应该通过尽力说来介绍自己、介绍产品。而在他的一次推销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听的价值远远大于说。
在一次推销中,他与客户洽谈得很顺利,就在快签约成交的时候,对方却突然变卦了,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此十分不解。
当天晚上,乔·吉拉德决定问个清楚,便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亲自找上门去。顾客见他满脸的真诚,就坦然相告:“你的失败在于你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在我准备签约前,我讲到我的独生儿子即将上大学,而且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通电话,于是我一生气就改变主意了。”
同样,当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理解,假如别人向我们倾诉的时候,如果我们用毫不在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他人自然也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技巧6:遇尴尬时,为他人找一个台阶下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新情况,让自己或者别人很尴尬,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懂得随机应变,给自己或者他人找一个台阶下。
在一家餐馆里,突然有一位顾客大声喊道:“小姐!你过来!你过来!”这时,餐厅里的一位服务员小姐走了过来,面带微笑地对他说:“先生,请问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您的吗?”
那位客人怒气冲冲地说:“你看看,你们的牛奶坏了,还把我的红茶都给糟蹋了!”
服务员小姐微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帮您换一下。”很快,服务员小姐就把红茶和牛奶端了上来,杯子和碟子跟上一杯是一模一样的,放着新鲜的牛奶和柠檬,然后她轻轻地把牛奶和鲜柠檬放在顾客面前,轻声地说:“先生,我能不能给您提个建议,柠檬和牛奶不要放在一起,因为牛奶要是遇到柠檬,很可能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听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他匆匆喝完那杯茶就走了出去。其他的客人问那位服务员小姐:“明明是他老土,你为什么不直接和他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对你,为什么不还以颜色?”
服务员小姐轻轻地笑了笑,回答道:“正是因为他粗鲁,所以我才要用婉转的方式,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又何必那么大声呢?”
在座的所有顾客都笑着点了点头,对这家餐馆又增加几分好感,从此,这家餐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不是因为他们的菜有多好,也不是因为餐馆的规模有多大,而是因为餐馆的服务态度好。
故事中的服务员小姐面对顾客的无理取闹有理让三分,面带微笑地为顾客服务,悄悄地告诉顾客事实的真相,保留住了顾客的颜面,让对方走出尴尬的处境。
当别人遇到尴尬的事的时候,如果你正好在身边,一定要帮别人找个台阶下。事后,别人心里一定会感激你。旁边人看见了你的行为后,也会因为你成熟的处事和你做朋友。然而,在生活中,有些品德不行的人一看到别人出洋相,自己就随之笑了起来。这样的人虽然不能说他没有“口德”,但是这种行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实在是有点儿不厚道。
《史记》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击败,退回荥阳,项羽把整个荥阳包围了起来。
此时,刘邦的处境十分危急,他命令韩信派兵南下,跟其他几路援军合围楚军。可是韩信没有立刻派兵南下,而是派了一个使者对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虽然被平定了,但是局势不稳,容易发生变故,而且又和南边的楚国相接。如果不立一个假王来镇守这个地方,这里的局势很难稳定下来。由我来担任这个假王,还是比较合适的。”
刘邦听后不禁大怒,骂道:“我被困于此,日夜盼望你来援救我,没想到你竟然想要自立为王!”
张良看到刘邦失态,马上踩了一下使者的脚尖,然后俯身在刘邦耳边低语道:“我军现在处于困境当中,无法禁止韩信称王,不如顺应形势立韩信为王,好好厚待他,让他独占一方。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变故。”
刘邦顿时醒悟过来,就又接着骂道:“大丈夫平定地方,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呢?”当即派张良作为特使前往齐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被封王后,积极地出兵,不仅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还帮刘邦击败了项羽。
自己陷入了困境,属下不仅不听自己调遣的命令,反而派使者来向自己邀功,遇到这样的事,刘邦大怒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在张良的提醒下,他马上清醒了过来,立刻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封韩信为真王,及时补救了开始时骂韩信的失态,成功地迷惑了韩信的使者。如果不将这一失态挽救过来,那么,韩信反叛是必然的,如此,楚汉相争的结局便不知鹿死谁手了。
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或者朋友尴尬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迅速适应,并及时说出适合于新情况的得体的话,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一个人能机智地说出应变的话,不仅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有时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