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总是纠缠在仇恨中无法脱身时,不如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想一想,当我们学会了忘记所受到的委屈,学会了忘记对他人的怨恨时,最大的受益者肯定就是我们自己。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如何,日子都要一天天过,快乐也是过,不快乐也是过,没有人叫我们不开心,不开心是因为我们不够宽容,是我们总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所以,我们应该用热情去对待世界,尽情挥洒自己的欢笑,用一颗真心对待朋友,用爱心对待亲人,忘记那些深埋内心的怨恨,这样的你,必然会活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温情的世界中。
3.解开仇恨的结,为自己松绑
宽恕别人,也是给自己一片新天地。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很多时候,仇恨就像一根绳索,看似捆住的是他人,但其实捆住的还有自己。当我们因别人的过错而耿耿于怀时,就是在折磨和束缚自己,结果绳索越勒越紧,仇恨越结越大,直到我们无法呼吸。俗话说,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当我们学会宽容彼此之时,彼此间才能得到松绑和释放。
一个女人来找智者化解自己心中的郁闷,她说自己心中藏着一个人、一件事,这个人以及这件事让她久久不能释怀,为此感到烦恼不堪。
原来,这个女人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她的母亲就把她送给了别人抚养。后来,她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十分怨恨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当初太狠心了,实在无法原谅。当她长大成人后,她的亲生父母曾多次前来相认,但都被她拒绝了。
她还记得亲生母亲最后一次来找她时的情景,母亲送给她一件自己亲手织的毛衣,她并没有接受,还把毛衣扔在了地上。母亲流着泪走后,她又默默地收起那件毛衣,将她藏在了箱底。
女人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但这些人生乐事并没有消融她内心掩藏着的仇恨。可是,前不久,她得到亲生母亲病危的消息,送信的人还告诉她,她的母亲一直等着她来见最后一面,还让她一定要穿上那件她亲手编织的毛衣。
女人的心里开始慌乱了,自从得到消息后,她夜夜无法安睡,工作时也总是心不在焉。于是她前来找智者化解。
听了女人的叙述后,智者问道:“你是否穿过那件毛衣?”
女人回答:“从来没有穿过,我一直将它藏在箱底。”
智者叹了一口气,说道:“回去穿一穿它吧!”
女人回到家中,找出那件手织的毛衣。在注视了良久后,她终于流着泪穿上了它,当她把手伸进暖暖的衣兜里时,惊奇地发现一张纸条。她拿纸条,好奇地打开,原来是母亲写给她的一封信。母亲在信上说,那年他们在门外捡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孩,当时婴孩奄奄一息,他们实在不忍心弃他不顾,就把他抱回了家,还为他治病。可是家里太穷了,实在养活不了两个孩子,况且捡来的这个孩子又小又病。于是,他们夫妻忍痛割爱,将亲生女儿送给了别人抚养。读到这里,女人已经泪流满面,这么多年来,母亲该有多伤心啊!于是,她慌忙奔向亲生父母那里,希望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并请求她的原谅。
可是等赶到母亲那里时,她已经与世长辞了。母亲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握着一颗扣子,正是她毛衣上缺少的那枚扣子。原来,母亲那年送衣服回来,才发现落下一只扣子在家中。母亲捡起扣子,一直想有机会将它缝在毛衣上,这一想就想了十几年,那枚扣子被母亲摸得掉了颜色。
女人不再怨恨母亲,却从此沉浸在对自己的悔恨之中。这种悔恨,没有人可以帮她化解,也许它会伴随她走完一生。
女人缺少一颗宽容之心,因此她的一生几乎都在悔恨中度过,前半生她一直活在对母亲的怨恨中;后半生她将活在对自己的悔恨中。如果在母亲给她送来毛衣的那天,她能够宽容一次,那么她的后半生就不至于在悔恨和自责中度过了。
悠悠岁月,茫茫人海,任何人都无法保证不犯一点错误。抛弃怨恨,选择宽恕吧,宽恕别人,也是给自己一片新天地。
冤家宜解不宜结。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复仇真的能够解开仇恨吗?其实不然,最终报仇的有多半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仇恨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许多时候,仇恨是在戏弄人,而不是人在制造仇恨。放不下仇恨,只能任其消磨你的时间。因此,不如学会宽容,因为宽容别人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在宽恕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最终能得到释放。
舜的父亲是个盲人,舜的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从此喜欢后妻的儿子,于是总想杀死舜。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过一点怨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堵窟窿,父亲就趁机在下面放火烧粮仓。舜借助两个斗笠来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填土,想将舜活埋。不料,井底有条暗道,舜从暗道逃了出来。当舜回到家中时,照常与父母兄弟相处,脸上没有显露出一丝怨恨来。
后来,舜的美名传到了远方,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无不臣服。
宽恕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自己松绑就很简单了。如果每次想到宽恕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卸下仇恨的绳索,那么我们的心灵自然会感到释然。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用爱来化解仇恨,仇恨也会化成爱。被爱包裹,正是宽容他人,善待自己的结果。
4.用爱心化解怨恨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
一个人如果心中拥有爱,那么他一定就是快乐的,心中是坦荡的,至少不会存有仇恨这种东西。因为有爱,伤心的泪水会化成甘泉,仇恨的小溪也会融入快乐的大海。
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遗憾,那些令你感到尴尬的、怨恨的人和事,留在心里只会增添你的怨气。既然世界充满了矛盾,任何人和事都不会尽善尽美,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尽量排解这种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你的爱心。
当这些爱的阳光洒满周围的时候,仇恨也就随着阴霾烟消云散了。时时刻刻用爱去呼唤人们的内心,那些仇恨就会远离,快乐就会到来。
仇恨与爱一样,都是我们内心滋生出来的产物,只要我们学会宽容、经常付出我们的爱,那么仇恨将不会再是我们的绊脚石。只要我们不去碰它,它就不会长大、蔓延,时常把自己隔离在仇恨之外,用宽容的心去接纳这个世界,那么快乐和幸福就将会是我们的终身伴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森林中的一支部队与敌军相遇后,经过激战,有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两人来自于同一个小镇,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10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由那名年轻的战士背着。就在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运的是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同时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在晚上,没有受伤的士兵总是念叨着他的母亲,两眼呆滞。他们都以为熬不过这一道难关了。虽然在那种情况下饥饿难忍,但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
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事隔30年后,那位没有受伤的士兵得了重病,他找到自己的同伴,竟向他下跪请求他的原谅。原来,那夜向同伴开枪的人正是他自己。
那位受伤的战士叹了一口气,承认自己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回忆道:“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包容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这件事。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未等到他的归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其实,我根本没有让他说出真相的想法。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用爱心宽恕别人的人,是最美的人。受伤的士兵明明知道这件事差一点就造成对他生命的伤害,可是他还是原谅了自己的战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仁厚的爱心,正因为有这样一颗心,他才能与朋友快乐交往几十年。
在与别人相处中,千万不要因一点摩擦就认为别人是在故意和你过不去,如果你这样想,就会把怨恨之火埋在心中,日积月累必定会有爆发的一天。这个时候,你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你就会觉得指出别人的错误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但是只要是人就会出现一些失误,而很多错误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其实,原谅比埋怨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弘法法师喜欢兰花,因此讲经之余,他花费了许多时间去栽种兰花。可是有一次在他外出云游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亲手栽种的几百盆兰花全都毁了,原来一个小和尚在为兰花浇水时,不小心推倒了兰花架,所有的花盆全都被摔碎了。
弘法禅师对此却只是叹了口气,不但没有责怪小和尚,反而说自己不是为了生气才种植兰花的。而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禅师用一颗包容的心,排解了他和弟子之间的矛盾,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与怒,怨与恨。人和人之间就应该这样,出现矛盾的时候,用爱心去解决问题比用怨恨好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