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73900000015

第15章 读书(5)

仅就伊莎贝拉《中国奥地纪行》英译地名的准确还原,他们在“再验之旅”中,对不能落实的小地名,就拿着民国的地图到现场逐一询问核对。而中译者毕竟没有如此严谨的实地勘对,在地名翻译上就颇有出入。据钟翀博士告知,仅以第21章为例,中译本的小地名就颇有问题。这章标题为《从梁山县到下山坡》,“下山坡”应为“下山铺”;文中“沙浦”(173页)应作“沙河铺”(今称“仁贤镇”),“青台”(173-174页)应是“金带”,“富里根关口”(174页)应译为“福利关”或“佛爷岩”,“王家寨”(175页)当译作“文家场”,而“塞北渡关口”(176页)该译成“晒白兔关口”。再如“一个叫骆家寨的小镇”(241页),应作“罗家场”。

如果说,小地名误译还情有可原,近代名人名着的误译,则无可推诿。第39章“蒂英西·理查兹”(368页),现在通译作中国名“李提摩太”;“《时代评论》”(368页)未译成“《万国公报》”,也是常识性失误;至于把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强学会”译为“中国青年党”(370页),更令人啼笑皆非。而“乌榜船”既然是“箍着竹顶篷”、“两头没有门”的(255、325页),不如译为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似更恰当(日译就作“乌篷船”)。

由此可见,对历史上的旅行记,仅仅在句法与词汇上谙熟地对译,还远远不够。正如金坂论及“再验之旅”时指出:“如果伴随着实地调查,能把明了的事实,将其原原本本记录在案,这绝非翻译工作的分外事,而正是从事旅行记翻译的预案与作业。尤其是翻译者在译介有关本国旅行记时,那样的调查研究是易于进行的,也将为原着附加进新价值。”[《旅行记と写真展》(《旅行记与摄影展》),日本《地理》2010年4月号]即便因条件限制,翻译者一时还不能踏上“再验之旅”,就旅行记的时代背景与区域知识尽可能多做点功课,还是必要的。

(本文原载2011年4月17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且听海客放谈

对《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分子访谈录》(2012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版)的着者丁果,书封有几行介绍,一是“活跃于北美和两岸三地的资深媒体人”,二是“加拿大华人家喻户晓的知名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凭借“资深媒体人”的身份,他采访了两岸三地与北美乃至世界诸多名人,才有了这部访谈录。尽管“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在中囯大陆已渐含贬义,但同为资深媒体人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欢不无调侃地说,着者“对自己意见领袖的角色相当满意——也许,毕竟是书生”。这样一位书生型的“公知”,采访的对象正如副题所揭示,基本上是两岸三地与北美的大牌“公知”(除下文提到的,还有余光中、痖弦、洛夫、宗璞、张纯如、陈捷先、李安、潘公凯、姜义华、蒋纬国等),访谈的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国际、民生、思想、哲学、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科技,但以中囯文化为中心,最终聚焦于中囯的现代化问题。着者的自序三句话不离本行,说是“今天的新闻就变成了明天的历史”,显然有意以媒体人身份为明天的历史留下些资料(但本书在每篇访谈后未标日期,还须读者自行推断,未免留下遗憾)。由于采访地在枫叶之国加拿大,相对说来,受访者顾忌较少,对谈也比较放开,不妨称之为“海客放谈”。

尽管同是放谈,来自大陆者与移居海外者的“放”的程度明显有差异。王蒙尽管赞誉丁果的访谈为“到那时为止最好的采访”,但对谈中仍以“历史的必然性”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囯大陆的过“左”做法曲为辩解,认为“它是一种激进的理想主义的产物”,看来还是把50年代定位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样谈50年代,他还不如同为过来人的吴冠中说得直白真切:“政治宣传也燃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回国后,完全没想到意识形态是如此严厉地控制着人们的头脑。”

对于大陆的改革,学者庞朴在受访时强调:“普世价值和具民族特性的价值并不一定非剧烈冲突不可。普世的现代价值应该存在于每一个民族价值之中”。另一学者汤一介说得小心翼翼:“至于政府方面,我希望首先在政治上加以开放与改革,因为经济建设已经颇有成就。在文化学术上,政府只要放松一些就可以了。现在确实有进步,但仍有‘新闻舆论导向’的限制。”奢望不高,“只要放松一些”,不过,呼吁政治改革的意思还是明确的。

大陆公知中,唯有易中天有点放言无忌。他盛赞韩寒是“一个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自己虽然没有直说“皇帝没穿衣服”,却提议对知识分子做个实验:“开一个什么什么人文社会科学大会,来一个领导,你去看一看他们的脸上,有几个人不露出谄媚的笑。”他提醒知识分子应该穿上衣服,保持尊严:“做知识分子的底线,只要能做到不昧着良心说话。比如你没有胆量和能力为那些冤死的地震孩子们讨个公道,但你不‘含泪劝告’行不行?不摇尾巴行不行?你至少可以不说话,不要有关方面拿出个什么东西来,你就一片欢呼,然后就引经据典证明决策是多么英明伟大正确。”他抨击那位“含泪劝告”的文化明星,在汶川大地震后的表演,国人记忆犹新。同样作为公知,说什么与不说什么,还是有良莠之分的。

相比之下,受访的海外公知对中囯现状就直言不讳。对中囯的学术思想界,林毓生毫不客气道:“中囯现在根本没有思想家,到处都是‘假大空’。”而对大陆的理论科学界,美籍数学家丘成桐直率指出:“这几年中囯政府投在理论科学家培养上的钱少得可怜。……基本上,世界上第一流的理论科学论文中囯科学家都读不懂。如果北京高层对此再听之任之,中囯现代化将有严重危机。”

在反思历史时,海外公知也敏锐犀利得多。对于“文革”,白先勇认为:

文化建设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破坏它几年就成。“文革”如果再多持续几年,中国真的要回到“洪荒时代”。

而在大陆人听来,龙应台的追诘更具大逆不道的颠覆性:“在1949年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政治变天的时刻,在那个既定的历史时空当中,到底谁代表历史的正面价值,谁代表民心所向?”

在现代化进程中,两岸三地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政治民主,人的自由,思想的独立,文化的多元与交流,民族的崛起与世界的关系,等等。而这也正是这些公知寤寐思之的问题。龙应台受访时指出,她的《大江大河:一九四九》核心就是提示思想独立的价值:每个人“作为国家机器当中的一个螺丝钉,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那这架机器会把你,把你的人生,把你的家庭生活,带到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去。”在访谈中,杨虎城的长孙杨瀚呼吁国民党为西安事变平反,说了一句令人回味再三的话:“对典型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客观地评价和平反,则是当今政治进步与政治民主的基本体现。……作为政党不应只对领导人和传统负责,更应对历史对人民负责。”

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对其他文化与文明,中国人应秉持一种怎样的心态?美籍华人学者林毓生自称是“一个反对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者”。另一美籍学者成中英认为:“只要秉持心平气和、开放学习两个原则,摒弃先入之见和所谓强势文化的霸气,相异文化完全可以对话沟通。”加拿大《文化中囯》主编梁燕城一贯主张“多元融合的中囯文化”,他在访谈中提出了文明“自我摧毁”的命题:“所谓自我摧毁,就是文明中产生了一种自己无所不包的自大,自我无限化的自大。其最大特征就是不肯吸收自身文明体系以外的好东西。”同是美籍学者的杜维明则告诫中国人应该摒弃报复心结:“如果中国人有强烈的报复心态,过去受人欺侮,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成问题。实际上,《中囯可以说不》所代表的就是没有跳出这种情绪”。

作为中国人,谁都乐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杜维明在受访时却不无隐忧道:

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兴起,到底是祸,还是福?我现在不说一定是福,但我们不希望是祸。关键就看强大的中囯能否履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一个原则,这是恕道。如果海峡两岸、内地香港,甚至国内中央政府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都不能创造和平对话的环境机制,这对亚太地区和世界会带来重大影响。

民族复兴之路,不仅不会是一马平川,而且还充满变数,但每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还是应该有所担当。正如白先勇在访谈中说的那样:

在20世纪现代科技的助力下,集权主义者一声令下,其波及就无远弗届。同时,现代资讯发展也打破了极权者闭关锁国、封杀资讯的可能性。这就需要知识分子有独立的思考,有独立的声音,打破历史“风化”和集体遗忘的藩篱。

着者丁果有着历史学训练的学术背景,访谈既有一种纵深感,也有一种文化味。基于媒体访谈,在形式上必然以受访对象为主体,但丁果也不仅仅充当消极的记录者,他在话题中不时传达其“丁果观点”(这是他在加拿大电视传媒上的一档时评栏目)。例如,关于“文革”的责任,他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共犯的构造’,或有人称之为‘历史的共业’”。这一说法与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的罪责理论有相通之处,比起那些把“文革”笼统地推卸给制度,或仅仅归罪于发动者,他对那场浩劫的思考无疑深刻得多。着者自称“身在曹营心在汉”,换句话说,就是人在加拿大,心系新中囯。基于这种心结,小的方面,他会期待“有没有可能出现一部两岸三地都公认的中囯文学史”,大的方面,他会预判“面临现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很难再祭起正统或一统的旗帜”。

作为“丁果观点”,他对龙应台向大陆民众兜售台式民主并不完全以为然,他认为:“中囯大陆民主化的第一步,就是落实宪法的规定,而不是大搞台湾式的民粹主义,因为中囯经不起‘暴民政治’的折腾”;“中囯民主化或许要更多学习南非经验,如何宽恕敌人,如何清算历史”。他的书中还有对马英九与曼德拉的评述,他对台湾与南非民主路径的比较,也许真有自己的思考在内。

然而,“丁果观点”是否也会云树遥隔而雾里看花呢?他批评龙应台说:

我们从大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走过来的一代,却不能不在乎中囯的‘大国崛起’,龙应台用台湾改革的20年,掩盖了大陆改革30年的成就,不免轻率。毕竟,中囯人的自信,执政者走向政治改革的自信,是需要大国崛起来铺垫的。

对他的大国崛起梦,我们也许不该点评他“毕竟是书生”,惟愿他所寄望的“执政者走向政治改革的自信”,与大国崛起一样,都不是从枫叶之国隔岸看过来的海市蜃楼。

(本文原载2012年9月9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新读海外名家书

余英时先生对大陆文史学术圈的影响,近三十年来也许是最持久而深入的。读其书者虽知鸡与蛋的譬喻,对金鸡的兴趣却未必就此断念。但与他面谈非一般人所敢奢望,这册小书庶几能解馋疗饥。

如果说,他的那些名作是度人金针,这册访谈则教你如何得心应手地穿针引线绣成好鸳鸯。他以身说法,说自己借镜社会学的“中矩程理论”,尤其关注“中国历史上的转型期”,把握好做研究与读经典的关系,在具体研究中注重“以通御专”与“史无定法”,仿佛高明的求法者,“直入塔中,上寻相轮”。在这一意义上,这册《余英时访谈录》(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1版)不失为是其全部着述的最佳导读与毕生研究的有趣学案。

披读全书,仿佛当面聆听他娓娓自述家学背景与治学经历,评骘海外中国学与汉学的流变与得失,拆解中西史学观念与研究方法的异同,月旦从民国初年到及身亲炙的前辈大师(从章太炎、胡适到洪业、杨联陞,粗略统计不下数十人,遗憾的是书后缺一个人名索引),而对谈中激发出来的胜义与睿见,让人犹入山阴道上时有惊喜。在这一层面上,《访谈录》犹如一部率性而谈的近世学术讲演录,让读者在如坐春风里受到点拨,得以开悟。

这册访谈虽侧重学术,但仍能感受到一个人文大家的现世情怀。他论及良性社会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强调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至于点评官方主导下的国学热,“重点似不在学,而在于‘国’字”;又说“中共很善于运用民族主义激情”,却强调“我想把民族或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作一区分”。这类要言不烦点到即止的批评,也是《访谈录》发人深省的闪光点。

书中也不乏学术谈麈与胜朝掌故。前者如钱钟书怎样对他大谈马克思的浪漫史。后者如他“至今不忘”国民党向李公朴、闻一多开杀戒时不胫而走的讽刺对联:“天下是老子打来,谁教你开口民主,闭口民主;江山由本党坐定,且看我一枪杀人,两枪杀人”,今天读者听来,依旧似曾相识。

总之,但凡略好中国文史之学者,不妨人手一编,管保开卷有益,各有所得。

近十余年来,吉川幸次郎的着作时有中译本问世。在第二代日本中国学家中,吉川对中国文学史的全方位研究,其着述之宏富与识见之高明,大概只有宫崎市定的中国史研究堪称伯仲。这本《中国诗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由其弟子高桥和已选编,时在《吉川幸次郎全集》首次结集之前,后者卷帙浩繁,十之七八关乎中国文学研究,非专业读者难以遍览,不妨以此书尝鼎一脔。

纵观选文,以总论《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开篇,以结论《中国古典与日本人》煞尾,处理各断代时,既有《唐诗的精神》与《宋诗的情况》式的概论,也有诸如《陶渊明》、《李白与杜甫》等代表性诗人的论述与《阮籍的咏怀诗》、《渔洋山人的秋柳诗》等名篇的解读。令大珠小珠献呈玉盘,自有选家的法眼,展开的却是吉川对中国诗史的总体观。

吉川以自己的同胞视其如中国人为荣,他也许是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最富“理解之同情”的中国学大家。高桥说乃师的学术背后,“有一种支撑着学问的人格化的哲学”,而其对中国文学研究,即“试图通过诗文本身来说明,作为广泛的人类真诚的明证”。在煞尾那篇演讲中,吉川以巴金的《第四病房》为引子(这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进入对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评析,指出至今读来仍然感动他的,“主要是基于这首诗所包蕴的人性、人道主义”,他进而告诫其国人:“我以为在世界上作为人道主义的重要源泉之一那就是中国文学”。

至于指出宋诗“积极地提倡一种新的美——冷静的美,因而,具有更多的知性、更多的精细观察,尤其是更富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认为“苏轼是最理解人的渺小的诗人,由于如此熟知人的渺小,他是这样的诗人:其所主张的是大的——称得上伟大的——乐观”。这类他者眼光中的独得之见,所在多有。书中还选有论孔子、司马相如、司马迁与鲁迅的文章,表明在吉川的心目中,中国文学史不啻是一部广义的诗史,而这部《中国诗史》也不妨视为吉川版的《中国文学小史》。

(本文原载2012年7月30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通人之书与妄人之书

同类推荐
  • 别样惊梦

    别样惊梦

    她,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黄埔军校精英,冷酷无情是给人第一印象。他,是她的爱人,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她。那是决裂的一天,她的父亲被他囚禁,丧失理智,携军队誓死杀尽天下人。抗战爆发,一个个战友的离去,此时她,在他囚禁时一夜畅谈。她:我不爱你。他:你的内心这样想吗?的确,她懂了,要强的性格使他们越走越远。繁花似锦不复存
  • 超级师爷

    超级师爷

    一把轮椅,那是他的坐骑,一身白衫,那是他的标志,一句话语,那是他的宣言,一把毛笔,那是他的写照;现代天才杨薪,意外来到陌生的他闻所未闻的大安王朝,在这里,他名为周青,靠着自己的手段,披荆斩棘,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篇章,让历史为他放声喝彩!
  • 空蒙赋

    空蒙赋

    世事漫随流水,总是一梦浮生。命运像梦一般空蒙,缥缈。不论是你我的梦,还是一代帝王苻坚的梦。
  • 三国之大汉飞将

    三国之大汉飞将

    魂回东汉三国时期,附身幼年吕布,从此再不有勇无谋。出身大汉边军世家,充分利用三代边军之优势,立足大汉边塞,北伐鲜卑外族,西进打通丝绸之路,还有精彩的与罗马帝国大战场景。一统大汉北方后发展海军,唤起汉族海防意识,海陆并进南下一统中原。从此再无五胡乱华,大汉民族雄立地球之巅。本书Q群:246097790,欢迎加群交流。
  • 章献明肃皇太后

    章献明肃皇太后

    医学博士穿越成北宋益州华阳县农家女刘敏,32岁的英俊男变身为七岁的姣姣女备受虐待。改变刘敏命运的是一次璇玑洞之行,刘敏一夜间精通了琴、棋、书、画、武、艺、娴,可谓“万能”之人。襄王府招募艺伎,刘敏和襄王赵元侃一见钟情;赵元侃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赵元侃欲纳刘敏为妾,遭父皇宋太宗反对;宋太宗丧心病狂地追杀刘敏,被刘敏干掉前来杀她的皇城司——锦衣卫高手。刘敏女扮男装和废太子赵元佐深入西北前线根除瘟疫,联络吐蕃、黄鹘部族杀死西夏主李继迁,宋太宗宾天后赵恒登基成为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敏被册封为皇后协助皇上处理朝政;刘敏协助宋真宗进行了北宋历史上一定乾坤的“咸平之治”,北宋国力大振。宋真宗宾天,刘敏辅佐太子赵受益使北宋国运达到极盛;宋仁宗追封母后为章献明肃皇太后。章献明肃皇太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章献明肃皇太后的真名叫刘敏,不叫刘娥。
热门推荐
  • 衍凡

    衍凡

    天地万物,人为万物之灵长。以一口气而存世,人死则气散。食五谷杂粮,故俗有生老病死之说。然人死之后,或心中有怨恨至使胸部一口生气不散,在特定条件之下,会产生尸变。或变为僵尸,或化为鬼灵。天地之间,多有奇异之士。他们修习养气,有种种神通,飞天遁地,移山填海,无所不能,被世人称之为“仙。”有大气缘者,被奇人异士收之为徒。多此之后衣食无忧,受世人顶礼膜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圣人不仁,视众生为草芥。世上本无神,自远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啄兽凶狠,力大无比。天地电闪雷呜,雨洪泛滥成灾,诛般神异之事,闻言上有九天,是仙神所居之所。下有阴间地府阎罗,鬼王坐镇殿中,又有鬼使专管人间生死。更有长生秘术流传于世,久久不绝……
  • 十二点后异界见

    十二点后异界见

    十二点了,异界的世界是这样的。没有阳光,却有无数星辰。
  • 倾城霸主绝世魔妃

    倾城霸主绝世魔妃

    她是23世纪的金牌杀手,却被一个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陆。当她在这个世界渐渐适应了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刺杀反穿了回去,并遇到了一个......
  • 偷来的女朋友

    偷来的女朋友

    无意中邂逅了她,打听之下发现名花有主,怎么办?挖墙角,将之窃为己有!
  • 逆天剑狂

    逆天剑狂

    一把剑斗破乾坤,一挥手震碎苍穹,一滴血踏出无极,一回眸看破大道,一眨眼冲向巅峰!一处孤陋寡闻的帝国,看一位血战的少年在剑的领域——纵横天下,直至剑指浮屠!
  • 帝霸回归之小夫君快到碗里来

    帝霸回归之小夫君快到碗里来

    她(帝清晨)异能世界的一方霸主,仙乐仙人的关门弟子。传闻她嚣张跋扈,狠辣无情。也传闻她平易近人,亲民亲事,也传闻她大事不管一件,以玩为主………他(帝萧)21世纪的在读首席CEO,演艺圈的王,娱乐圈的绯闻公子哥。他处处留情,桃花泛滥成灾。他忽热忽冷,让人琢磨不透………当贪玩的她遇见处处留情的他………
  • 我和顶流恋爱了

    我和顶流恋爱了

    幸会,@顾盼。超级顶流孟斯年公布恋情的时候,整个娱乐圈都炸了,就连微博也一度瘫痪。好不容易技术小哥修复好了微博,很快的,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就扒出来了对方的信息。顾盼——虽然外表冷艳气质御姐,也是美人一个,但在皆是绝色的娱乐圈里确实有些不够看了。更不要说,她还是个马上奔三,比孟斯年大了整整七岁的老女人!这下子,年糕们纷纷不干了:哥哥,你还年轻,怎么能随便谈恋爱?就算恋爱,也要擦亮眼睛,挑个好一点的,怎么能随随便便选个老女人?结果,没多久就有好事者扒出来,就是这么个老女人,她的前任却各个不同凡响。刚刚在戛纳拿了影帝,流量和演技并存的季卿衍;在巴黎时尚周上崭露头角成为了时尚魔头老佛爷新宠的超级名模林漪;拍摄的电影刚刚获得了奥斯卡入围提名的新晋名导魏西洲……都曾是过她的前任。更不要说,顾盼她本人还是个女总裁。外表美艳超飒霸总x时奶时狼顶流弟弟PS:男主身心干净,但女主前任超多,而且看破红尘走肾不走心,介意者慎入。
  • 重生之创造传奇人生

    重生之创造传奇人生

    我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啊?它是如此的真实!我告诉自己应该自私、应该更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决定给自己戴上忧国忧民的面具、穿上守序善良的服装置身其中。去知晓、去见证、去参与!但最终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我怀着改变世界的想法去计划、去拼搏、去算计!但最终得到的又会是什么?英雄往往悲剧,超级英雄才能得到完美结局?但终究有些悲剧已经发生或必将会发生,身处其中的我又该如何去面对?如果不幸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我又该如何去面对它?此时已摘不下面具的我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这世间本来谨小慎微的人皆有着不可饶恕的原罪?我说那宇宙的运行都是其随心所欲,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反转都是一脉相承?那就去改变它:文明升级计划!
  • 曹文芳集

    曹文芳集

    本书不管是在故事架构还是在文字叙述上,都显得相当成熟和老到。人物刻画没有丝毫的生涩感而是非常灵动和自然,故事也完整周密。所选多为乡土题材。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阅读的生活和人生的那一面,便是不阅读的生活和人生。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 一池秋莲

    一池秋莲

    又名一封情书爱情就像战场总会有牺牲——贺泽民生米不仅可以煮成熟饭还可以煮成稀饭——吴妈看尽三千繁花只相许一池秋莲——枫邵华爱情就像奢侈品真爱是有的只是需要付出代价一步一步的去推敲验证——叶少卿爱情就像有人知道你喜欢旺仔牛奶然而每天都有人给你旺仔牛奶——枫倩倩爱情终究只是感悟一场——程秋莲我们做过最默契的一件事就是我觉得我配不上你刚好你也觉得我配不上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