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73900000013

第13章 读书(3)

客:我还注意到您在《司马光新传》中引述了司马光调子低沉的诗篇(115、127页),也勾画了他在洛阳咏啸园林的风貌(128-131页),甚至并不讳言他在元佑更化时拒绝范纯仁、范百禄谏废役法的固执(199页),这些都增强了传记的可信度,也体现了您对传主必须全面研究与刻画的一贯主张。

主:历史上没有完人。对传记作者来说,不能容许的是因研究的偏颇而造成传主形象的不完整。那种评功摆好的悼词式的传记与深恶痛绝的檄文式的传记,多是研究的不全面造成的。研究一个人,要求全面,因为人是复杂的,只有全面的了解,写起来才会有血有肉。象司马光这样经历曲折复杂、行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在着力表现其思想、事业最本质、最主流的那部分同时,对其性格、情绪等其他侧面,我也努力作了发挥,从而凸现出一个完整无缺的司马光。传记作家也要以传主达到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你提到的那些细节,虽不是传主本质的、主流的部分,却使本质与主流更可信而不失真。

客:历史学家的严谨深刻,文学家的激情技巧,是传记作者的理想化的标准。您的《司马光新传》与《范仲淹新传》一样,写得形象生动,文情并茂,笔端蕴含感情,文字清丽洗练,融史学论着的谨严与文学传记的优美于一炉,堪称史学与文学相当完美的结合。

主:为司马光作传,我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每一个逝去的巨人,应该有关于他的特色各具、理解各异的传记行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对逝去的巨人的道德行事的“释读”必然会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我的《司马光新传》只是我对司马光的“释读”而已。

(本文原载1991年12月总第20期《宋史研究通讯》)

复原官场亚制度的全景图像

读罢完颜绍元先生的《官场那些道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对照去年他在同一家出版社所出的《中国式官场》与《轻松为官》(这篇短文也取材于后两书),脑海里立马跳出“官场亚制度”一词。

一般说来,历代正史《职官志》所载,只是关系一代的大制度,学界都比较重视,研究也相对深入。这一方面,即便不算各个断代史领域的丰硕成果,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就有煌煌10大卷。然而,以我之见,在冠冕堂皇大制度的运行中,起实际推动作用或润滑功能的,很大程度上却是那些具体而微的亚制度与不可言说的潜规则。这既是中国式官场最根本的特点,也是把握中国官场政治的关键所在。

“亚制度”这个词,是我的杜撰。从构词法说,是受“亚健康”一词的启发。正如“亚健康”还算是健康,却又不是实实在在的健康状态。所谓亚制度,首先它也算是制度,但又不是绝无通融余地的大制度。它有两层涵义。第一,比起那些一代大典制来,它不免有点小儿科,有点具体而微。例如官衙的门卫制之类,自然不能与历代宰相制度相提并论。第二,它也许平时不是正儿八经的制度,但你要把它说成制度时,它就是制度。对这类规章制度,过来人是不难感同身受的。例如,当初每次福利分房时,每个单位都会定出一套因人说事并以此为准的制度来,下次分房则制度重新来过。

然而,亚制度并不等同于潜规则。当年那本风行一时的《潜规则》创造了这一新词,作者曾有过一个释义:“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也就是说,潜规则是不成文的,甚至是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公开言明的。但亚制度则是一种成文的规章制度,尽管这种规章制度的出台或执行,也许就是为了迎合某些潜规则的需要,但它毕竟是公开成文的。

完颜先生的这几种书,描述的官场亚制度包括官员通讯录、驻京办事处、离任审计、编外机构、信访应对、上班签到、轮宿值班、带薪休假、工作午餐、福利分房、行政收费、官府门卫、官印、公服、公车等等,涵盖面相当广泛。由于亚制度与潜规则往往是表面文章与幕后交易的关系,这些书在探讨亚制度时,也不可避免要涉及潜规则。例如,《官场那些道儿》第13章专讲官府门卫的亚制度,但其中“逢年过节收红包,日常收入有门包”,就牵涉到潜规则。

据我的私见,这几部书最大的特色与价值,还在于对亚制度的探索与钩沉。这一方面的研究正是史学界向来忽略的薄弱环节,而完颜先生则做出了有血有肉、有史有文的论述。试举《中国式官场》中“衙门内当家”一章为例,作者讲的是古代官署的“办公室主任”。他从汉代主簿说起:既有亚制度的描述,例如“丞相办公厅的由来”,“从长官说了算变为中央直接任命”;也有潜规则的索隐,例如“带着心腹上任才踏实”;其间还穿插着切题的趣闻轶事,例如“小主书有本事,踢副宰相出局”,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早在读史伊始,就注意到古代官场的运转规则。如要创立一个“官场学”的话,他即便做不成首席专家,也一定是屈指可数的权威。他的最初目的,如其自道,是希望“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作业方式,复原一些有关的风貌与细节”,作为他自己与读者理解历史之助。不过,正如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所指出:“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不是一个死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下仍然活在现在之中的过去。”当下的时代,是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过渡时期。从南方那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传来一声“我是北京来的高官”的咆哮,恰恰表明:公民权力意识尽管正在强化,但官本位还死赖着不愿意退场。这更让人联想起作者的一句话:“历史和社会影响了官场,官场也反过来影响历史与社会。”作者在做那些作业时,你只消一瞥他所开列的那些标题,“官场自古吃老公”“古人居然也懂得打白条”“社保资产从严管理”“官纪不准包二奶”,莞尔之际,就能读出他对现实生活中官风政风的批判性指向。而作者另一些章节标题,例如,“不急之务,官衙排在学校后”“官吏收窑规,煤矿事故多”“左右为难话得失”“吸取教训,改进制度”,更是凸显出他的人文襟怀。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本《帕金森定律》的中译本,叫做《官场病》,也一度风行读书界。那本小品杂文讽刺的是英国官僚机构的“那些道儿”。可见官场的弊病,虽然背景、性质与程度或许有所不同,却是古今中外的流行病。中央党校是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的地方,或者说是培养“官儿”的学校,由这家党校出版社推出这几本官场文化的着述,其用意当然是希望从这里走出来的当官者能够“干干净净做官,老老实实办事”。

《中国式官场》的封面宣传语说得很深刻:“就个体生命而言,官场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从历史年代来看,官场只有过程,没有结果。”于是,我在想,这几部书所适合的读者群大概有这么三种人:其一,是只对中国古代官场亚制度与潜规则感兴趣的人;其二,是还想通过古代官场的众生相来进一步解读当今官场的官场外人;其三,是当今官场内人,也就是各级党校着力培养的“官儿”。正如《官场那些道儿的》书封宣传语所说:“这个道儿,正是每个跻身官场者亟盼弄明白的。”也许这样,才能做到另一本书名标榜的那样,“轻松为官”。不过,在第三种读者中,若从正面阅读这几部书,也许能借以自警,兼以辨奸,从而做个好官、好干部;倘从背面阅读的话,也许反能读出厚黑的“为官之道”来。倘真如此,就好比有人从治病救人的药剂里提取冰毒,药剂制造者是不必代毒品制造者受过负罪的。

完颜先生在对官场亚制度的有关风貌与细节做了拼缀作业后,曾谦逊地指出:“至于重建一个完整清晰之全景图像的目标,当然要仰赖专家才能达到”。我们一方面感谢他对官场亚制度所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与有志于此的专家共同努力,完整而清晰地完成对官场亚制度的全景复原。这不仅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入,也是批判官本位与培育公民意识的要求。

(本文原载2008年12月12日《文汇读书周报》)

纠正对宫闱史的误读

中国后妃史是中国宫廷史、中国妇女生活史,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史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然而,由于研究缺乏,普及不够,一般民众所知既有限,误解更不少。但后妃生涯,宫闱秘史,历来给人刺激而神秘的印象,撩拨着人们一窥内幕的好奇心。于是,便有种种齐东野语式的笔记、小说、戏剧、影视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的摹写刻画往往夸张失实,却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搜奇猎艳的窥私心理。

对后妃史的这种误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后宫生活不加批判缺乏原则地美化,大肆渲染锦衣玉食与珠光宝气的宫闱场景,满足羡富慕贵的低俗心理。由于不去揭露貌似庄严荣华、花团锦簇的背后,有多少红颜女子成为后妃制的殉葬品,于是,后宫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凄凉惨酷、血泪交织的悲剧,竟然都变成了讴歌帝后爱情的正剧或者显摆宫廷豪奢的闹剧。

其二,对后妃的权斗不加谴责毫无是非地展现,甚至对以恶制恶,以黑斗黑也给出合理性辩护。由于不去着力暴露后妃制是寄生在君主专制母体上的怪胎,却把后妃之间围绕着金灿灿凤冠的生死权斗,都化解在理解的同情之中。这就在无形中误导广大受众,把文艺作品中宫斗权术当作制胜法宝,白领将其移植进职场,官员将其运用于仕途,都像一群乌骨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

笔者原不想厕身为宫闱热的趋时者,但有鉴于这类误读误导大有与时俱进之势,深感有必要略尽史学从业者的绵薄之力。于是,也以后妃为主体,以可信的资料,据历史的真实,掀起古代后宫的帷幕,摹绘宫掖生活的实景,让读者形象而真切地了解中国后妃史的两个基本面相。

其一,不论哪个时代的后妃制,无一不是君主专制母体上畸形的孪生物,都给后妃这一特殊的妇女群体带来了无尽的不幸与深重的灾难。在后宫生活中,无论爱与恨,灵与肉,生与死,泪与血,她们的人生几乎都有过痛苦的挣扎与无助的浮沉。

其二,在君主专制下,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后妃们面对生活与命运,怎样艰难地保存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专制帝制又是如何驱使她们转向人性恶的。其间人性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或者泾渭分明,或者泥沙俱下,或者只是沉渣泛起,从而合成了一部后妃人性的变奏曲。

当然,本书并不是一部完备严谨的中国后宫史,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尽可去参阅学界已有的专着。在这册随笔里,我给自己划定的视野是,集中关注后妃人性与君主专制之间那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这种纠葛的诸多细节,都是通过宫廷生活场景展开的。随笔虽以后妃生活作为叙事对象,却主要撷取与人性相关的情节,而割舍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以往的宫廷史读物,大多按朝代顺序以传记形式逐次写来,给人以一种流水账与雷同感。这册随笔围绕着若干专题,拟定了若干篇目,专题篇目之间虽有内在关联,却明显有别于章节体的学术论着。我尝试勾勒与评述宫廷生活的各个横断面,还兼顾点面的结合,编织进趣闻轶事,使得涵盖面更广阔,可读性更加强。

因为是历史,即便是大众读物,驰骋笔墨,发挥想象,也是不可取的。本书拒绝戏说,力求言必有证,论当有据。但历史随笔也不宜板起学术的面孔,吓退对后宫史感兴趣的众多读者,故而叙事行文上力求浅近生动,尽量少用旧史原文,必须引用时,一般也不注明引文出处,庶几确保行文雅俗共赏,让读者开卷爱读。

至于书名,记得少时读《唐诗三百首》,对元稹《行宫》印象颇深,其诗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其义当时不甚了然,但凄美的诗境却嵌印脑海,挥之不去。及长,读《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提示:“白乐天《新乐府》有《上阳白发人》,此诗白头宫女,当即上阳宫女也。上阳宫在洛阳为离宫,故曰行宫。”再找来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主题是“愍怨旷也”,说这些宫女“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不料“未容君王得见面”,“一生遂向空房宿”。那么,这些白头宫女,连皇帝面都未一睹,就“濳配”发落,终老行宫,只能在红艳如火的宫花丛中闲话天宝遗事。遥想入宫当年,她们也像宫花那样靓丽明媚,如今却已皤然老妪。这才明白,短短四句二十字,蕴含着后宫女性多少觖望与悲怆,不啻是鞭挞后妃制的千古绝唱,也有助于纠正后人对宫闱史的几多误读。于是,就取其一句作为书名。

(本文原载2014年1月22日《中华读书报》)

从探索之旅到再验之旅

一、伊莎贝拉及其中国行

古今中外,带探险意味的旅行活动,大都让女人走开。19世纪后期,一个英国女子,却成功挑战了这一惯例,她就是伊莎贝拉·伯德(1831-1904)。不要以为她体魄健硕,恰恰相反,1米46的个头,自幼孱弱多病,18岁上还动了手术。听从了野外活动有益身体的医嘱,22岁起漫游世界。49岁那年,有过一次迟来的婚姻,五年后丈夫去世,她便继续风餐露宿的匆匆旅程。令人费解的是,一回国内,她就病怏怏的,而旅行海外时,却“变成参孙一般的大力士”,连她自己都“有一种‘天生旅行家’的喜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伊莎贝拉·伯德着,卓士廉、黄刚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288页,下同)。医学家认为,她在生理与心理构造上也许隐藏着神秘的矛盾,大概类似“旅行亢奋症”吧。

她一生行旅可分六期:1854-1866年为第一期,目的地为美国与加拿大,旅行的成功与旅行记《一个英国女性眼中的亚美利加》受到热捧,让她大为鼓舞;1872-1873年为第二期,旅行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群岛与落基山脉;1878-1879年为第三期,从美国经由上海,游历了日本、香港与马来半岛,从开罗归国;1889-1990年为第四期,经苏伊士运河,足迹依次踏遍印度、克什米尔、西藏西部(拉达克)、伊朗、两河流域、奥斯曼土耳其;1894-1897年为第五期,一再穿行在中国、朝鲜、日本之间,作深度的考察,还曾涉足海参崴地区。1900年,她已69岁,仍有摩洛哥之行,为第六期旅程画上了句号。

伊莎贝拉一生着有旅行记及其写真集多达15种,1997年,英国曾推出12卷本《伊莎贝拉旅行记集成》。这些行纪文字优美,而且附有许多实地拍摄的珍贵照片。她的探索性旅行与旅行记,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女性地理学家第一人”,她也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首位女性特别会员。

同类推荐
  • 红尘不舍是念念

    红尘不舍是念念

    一个小城,一段过往,一点回忆,一丝微笑,一米阳光,一份玩笑,一撮无聊,一丝向往
  • 开局就是大反派

    开局就是大反派

    穿越大乾,成为最强悍的情报头子,直属皇帝,无人敢惹,这开局没毛病。可这人设是什么鬼?杀人如麻,无恶不作,毫无人性……秦奉差点就炸了。什么,皇帝还要我杀?“大将军镇守边疆,你让我将他家眷满门抄斩?”“喝tui……老子不干了,你这狗皇帝,我要造反!”……只待秋风起,提枪扫乾坤!
  • 葬心棋局

    葬心棋局

    本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一朝巨变放弃了所有的感情,走上了那复仇之路。为官者鱼肉百姓,为君者视苍生为蝼蚁。这样的官这样的君要之何用?家仇大?还是国仇重?若是两样都是一个目标那就不分彼此。就算是我的双手沾满了血腥,我也要毁灭这个残暴无情的国家。
  • 末法玄唐

    末法玄唐

    唐,汉以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乱世的国家,儒道释三家发展的沃壤,那么繁荣的出路在哪里?返古、守成还是开拓?碰撞、相安还是融合?文明向哪里去?末法意味着什么?道法术孰优孰劣?当主角负剑出游,经历种种,世界与他,谁改变了谁?
  • 烽火悲歌行

    烽火悲歌行

    烽火悲歌行两部曲:国殇、证道,两位少年,两种经历,朝堂上的权谋争斗与江湖中的快意恩仇相互结合,以盛国与越国的斗争为背景,各派势力,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此文为第一部:国殇,以名将之子,少年方城的视角,更多展示的是大国之争的腥风血雨。以后还有第二部:证道,以江湖神秘剑派嫡传弟子白静羽的视角,串联起闯荡江湖中为国为民的大侠风范。
热门推荐
  • 一展风华倾天下

    一展风华倾天下

    她,冷血,无情。没有一丝情谊,却在一次任务中坠落。穿越到了异世,却是一个废材丑八怪。但,她是谁?她是21世纪绝世天才杀手!她说:伤、欺、骗、辱我之人,必死无疑!他,高贵冷漠,目中无人,煞气凌人如死神再世,却对她有求必应、言听计从。面对如此攻势,她听到心里面筑起的冰墙一点点碎掉的声音········她与他,一根红线将她与他命相串、情相连。她的心,不再冰冷。他的心,只为,“她”开放,绝无另人。她的母亲,没死?!他的母亲,不喜欢他的父亲?!一折谜案,背后隐藏着巨大阴谋······“十神复活的祭祀,即将开始。”绝境冥王,青龙圣子,他与她,风波未平又一起,但,只要有他在,她不怕!
  • 王者荣耀:拐个大神回家玩

    王者荣耀:拐个大神回家玩

    每个人都有一个游戏梦、成神梦,她乔汐朵也不例外。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冷酷霸道还会怼人的男人为何游戏能打的这么好!而他竟然还是自己的小学同学!乔汐朵要努力变强,稳重学长,傲娇队友,小学男神通通闪开!朋友叛变,情敌高傲,绿茶挡道,风会带走你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明。她的主要任务是进战队,上分,外加……攻略大神,心怀不惧,方能翱翔于天际。不好意思,跟身边的某个男人一比,她乔汐朵实在是实力有限,拐个大神回家玩,她就是最大的赢家!(交流群:465317921欢迎大家来开黑~)
  • 我有一盏烛影灯

    我有一盏烛影灯

    我阎涛是天元大陆羁绊小王子!什么?你要找我单挑?单挑是不可能单挑的,这辈子不可能单挑的!先吃我一手九恶魔整容!【燃烧军团9】所有友方单位都具有恶魔属性,攻击时附带邪能伤害,攻击时有5%的几率侵蚀对方心灵,并将其转化为友方单位24小时。(720小时之内无法对同一单位施放)【亡灵天灾9】所有友方单位都携带亡灵瘟疫,对敌方单位造成流血伤害时有100%的几率传播病毒,单位死亡后会进行一次复活并携带生前50%的战斗力,持续时间24小时。【冥凤展翅9】所有友方单位都携带冥火属性,死亡后可浴火重生一次(只一次),并增加30%的战斗力。什么?你不打了要做我小弟?可以是可以,但我这里是收保护费的!礼貌的问一句,你接受被融合吗?什么?不接受?不好意思,我的地盘我做主!新人新书,请多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窥海探月

    窥海探月

    若是永生的唯一条件是不能做人,你会选么?
  • 欲学绯绯

    欲学绯绯

    初中3年,她只爱她。他是学霸,有他固有的思想;她是学渣,但她品格极端。她不相信她会得不到属于她的那份爱。她开始出去浪,一次次自欺欺人,,,
  • 和你不熟

    和你不熟

    四年前,他是她抛弃的未婚夫,而四年后,她成了他追逐一生的猎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一辈子的守候

    TFboys一辈子的守候

    “顾颜夏薇,原谅我,我喜欢你!”“王俊凯,你干嘛?这是在医院,别这样!”“那你原谅我,我就不这样!”“……”“好,顾颜夏薇,不原谅我,我就在这喊!”“好,我原谅你!”“真的?”“嗯!”
  • 爆破专家在都市

    爆破专家在都市

    军队出来的爆破专家游走在都市漂亮女主播,俏美小职员,怕羞女大学生之间。爆破专家:美女,要炸弹不,这东西防狼的,对,防色狼……关于国内对爆炸物品的违禁,所以本书所拥有的炸弹伤害能力都有限,只是YY物品,请勿对号入座……
  • 碎了一地的节操

    碎了一地的节操

    由于一些某某的事故,使在重点中学的郑宝不得不转校。但是,转到该校时,却因防卫系统而得到奇异能力,可是,一场在青少年的大战中从此展开....(小弟第一次出书,有错出请见谅希望大家多多欣赏)
  • 佛道本源

    佛道本源

    重生之人道佛双修,探寻世间万年道佛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