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速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纪》
我殆寿终矣,赖天之助,我已为汝等建一广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汝等欲保其不致瓦解,则须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朋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以一人继承大位。我死,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背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无生乱心。——《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留给后代的不仅仅是灭金方略,给元朝留下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领导人,他真正留下的是一种忠诚的信仰和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如果说,他的遗嘱是一盏为他后代前行的指路明灯的话,那么,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长生天”信仰与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就是一面日不落帝国的太阳,永远照着他的后代去肆无忌惮的征服。
1、一个噩梦
1226年春天,成吉思汗的身体突然变得极差起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这绝对是一个不祥的梦,因为他早上一起来,就把三儿子窝阔台和小儿子拖雷从驻地叫来。这两人骑着高头大马跑了五天才跑到父亲身边,成吉思汗召见了两人,大吃了一顿,吃饱喝足后,就把所有人都赶出帐篷,对二人密语道:“我可能要归天了,这么多年幸有上天保佑,使我为你们扩建了一个广大帝国,从国之中央到四方边极之地,骑马还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你们想维持这一边疆,就必须要同心协力,兄弟之间不可相互攻击。你们中要有一个人继承我的大位。我认为窝阔台可以。”
这是1226年春天,离成吉思汗去世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其实,成吉思汗的这道遗嘱按照蒙古人的继承习俗,并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成吉思汗作为一家之长,他让窝阔台继承汉位就违反了蒙古人的继承习俗。蒙古人在家庭经济财产制度上的习俗是“幼子继承”制,普通百姓人家,首先分家立业的是长子,幼子往往在父亲的蒙古包里继承家中的“火灶”。在幼子继承观念里,除指继承者享受父母遗产之外,还包含继承父亲蒙古包的“火灶”,即延续血统一思想,维系后嗣之意。
其次,作为一国之君的成吉思汗,想要把国君的位置让给窝阔台,就与蒙古人在选立国君时的制度有了冲突。蒙古人在选立自己的“大汗”时,必须要通过忽里台的推荐。忽里台是蒙古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简单的来讲,就是蒙古贵族坐在一起推举首领的大会。
也就等于说,成吉思汗的家产(最主要的是军队)是必须要由拖雷继承的,而他指定的继承人窝阔台是否能真正成为大汗,必须要通过忽里台大会的认可。
事实上,早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前,也就是1218年,他对自己接班人就有了慎重的考虑。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成吉思汗的老婆也遂皇后。当成吉思汗准备要西征花剌子模时,这位皇后对成吉思汗说:“您将要踏上万里征途,平定众多的国家。可人有旦夕祸福,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您辛苦创下的基业由谁来管理呢?”
成吉思汗沉思良久,点头称是。于是,他找来长子术赤和二儿子察合台,把也遂皇后的话讲了一遍,然后问术赤:“你的意思怎样?”
术赤还没有回答,察合台就忍不住了,他跳出来大叫道:“父亲问术赤,是不是想立他?他母亲可是蔑儿乞族的人渣。我们怎么能受他管?”
术赤最恨别人提到他的出身,大怒,站起来就像察合台扑了过去。两人想要摔蒙古交。成吉思汗身边的大臣急忙劝阻住,并对察合台进行了一番教育,察合台这才冷静下来,并微笑着说:“术赤的气力人所共知,您的儿子中我与术赤最长,愿与术赤并力,为父效命。谁要退避,就万刀穿心。三弟窝阔台为人敦厚,可承大业。”
成吉思汗这才慢慢地点了点头,又逐一问过术赤、察合台、拖雷,三人皆同意以窝阔台为继承人。也就是说,让窝阔台当自己的接班人早在1218年就已经定下了。
为了让自己的意愿顺利达成,成吉思汗经常和四个儿子讲一个多头蛇的故事。寒夜里,一条多头蛇想要进洞御寒,然而每一个头都想先入,争执不让,结果冻死在洞外。只有一头的蛇却能顺利入洞过冬。成吉思汗跟儿子们说:“如果你们人人都想当大汗,岂不是变成了故事里的多头蛇了吗?”
他做噩梦的这一年对于蒙古国来讲,是一个大好的年头。这一年,第一次西征已经结束,蒙古国凯旋而归。从他确立窝阔台为接班人的1219年到做噩梦的前一年,他消灭了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在这场西征中,蒙古军队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在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他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凯旋东归后,他将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蒙古本土由小儿子拖雷掌管),这些封地分别被称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2、三大遗命
但1226年的春天,成吉思汗的梦并没有应验。他的身体也开始好转,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开疆扩土的梦。这一次,他把马鞭指向了西夏。
早在他西征前,就要求西夏这个附属国出兵从征,但西夏拒绝了他。西征结束后,他不顾疲劳与疾病,立即展开了讨伐西夏的战争。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开始了讨伐西夏。但就在1226的冬天,出事了。这年冬天,他在三音诺颜部的阿儿不合山射猎。在这之前,他最为信任的道士丘处机就劝他停止围猎。因为在西征时,他受过箭伤,十分严重。但他不听,这年冬天的阿儿不合山狩猎活动,他的坐骑与野马相撞,六十五岁的他被撞落马下受了很重的伤,旧伤新伤一起发作,他的儿子们都劝他回国养伤。可是西夏坚决不让,他们放出口风来,狂妄之极,惹得这位大汗暴跳如雷,他不顾身体未愈,辗转各地指挥作战。到了1227年六月份,他开始了发烧。又加上当时天气炎热,流动作战的辛劳,他再也无法翻上马背了。
这只是成吉思汗生理上的打击,在心理上,他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撞。在他病倒后,他的大儿子术赤因病去世。也就是在这个月,一直给他希望的道士丘处机也死掉了。
丘处机被世人称为长春真人,出生于金国。在各个国家都有很好的声誉。1219年5月,成吉思汗西征,路过曾被他灭掉的乃蛮部故地时,一个汉人向他进献药方,顺便提起了丘处机,说他能炼长生不老之药,年高三百余岁。与历代帝王无异,成吉思汗也期盼长生不死,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带着虎头金牌和一封诏书,前去请丘处机。
此时,丘处机正在山东修炼。收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于1220年2月,从山东触犯,一路北行,3月份抵达了燕京。当他得知成吉思汗已经从乃蛮古地拔师西征后,就写了一封《陈情表》上书成吉思汗,里面对成吉思汗的文治武功极尽赞美之辞。
成吉思汗看了信后,非常高兴,但他不可能在原地等着丘处机的到来,他要一直西征。于是,丘处机只能按照成吉思汗的安排,跟在他的后面,直到1222年4月5日,丘处机才见到了驻扎在八鲁湾的成吉思汗。
一见到丘处机,成吉思汗就说:“金、宋征聘你,你都拒绝了,而你却不远万里来见我,我很高兴。”
丘处机说道:“山野之人奉诏而来,此乃天意。”
成吉思汗接着便问:“真人远道而来,不知有无长生不老之药吗?”
丘处机坦言:“世上只有延年益寿之药,从来没有长生不死药。”
成吉思汗当时很失望,但他对丘处机的“诚实”很是欣赏,这以后,成吉思汗就把丘处机留在身边,经常和他探讨内丹养生之道。
在这位傲视天下的大汗看来,不死之药并非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他把丘处机留在身边,大概是想以诚心来打动丘处机,让他拿出不死之药。1224年,成吉思汗让丘处机回到燕京,并让他住下来,并且经常惦记着这位老朋友,他在一次圣旨里对丘处机说:“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与其说,这是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眷恋之情,倒不如说是他对丘处机仍抱有“不死药”的希望。但是,丘处机死了,成吉思汗想要长生不老的希望破灭了。
他感觉到了大限已来,而且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一代天骄到了这个时候,所能做的,只有为自己打下的江山进行一次总体的规划。
简单的来讲,成吉思汗临终有三大遗命。
一是再次明确继承人。让诸子立誓,拥戴窝阔台继位。
二是对诸子、诸将安排灭金方略。他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速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三是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交代,他说:“我不愿死在家里,我要为名声和荣誉走出去!”
这就是成吉思汗,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战场的人,就是死,也要在战场上结束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三道遗嘱,成了成吉思汗在世上最后的话,也成了他为后世和自己做的一个最为深刻的预见和总结。
3、最后一个月
让我们再来详细回顾一下这位天之骄子临走时的情景。
1227年闰五月,宁夏的酷热让这位蒙古大汗吃尽苦头,他只好到六盘山脚下的开城避暑,开城南依六盘山,是控扼秦陇咽喉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分界线都在此。成吉思汗一定还记得,11年前自己在攻打金政权占据的潼关失利后的情景。那时,他始终找不到灭掉金国的最佳方法。他找来金国降将郭宝玉询问攻取中原之策,郭宝玉就献出了攻夏灭金再取宋的计策。六月份,他就病倒,从这时到第二个月的12日,他一直没有出过开城。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位大汗到底在想什么呢?我们的确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他的确做了很多事。
首先,他再三叮嘱窝阔台:“耶律楚材是一人才,你必须要重用他。”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在攻取金国的中都后,得到的一个人才。此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知识丰富,胸怀大志,但成吉思汗并没有重用他。一是因为当时朝廷组织不够健全;二是西征时以军事行动为主,少有政治措施,最需要的是军事人才。耶律楚材是政治家,自然较少施展抱负的机会;三是耶律楚材所学习的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对于生长于游牧社会,以弓马取天下的成吉思汗来说毕竟是太深奥艰涩了,况且在当时的西域也用处不大。最后,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把耶律楚材作为一种“人才储备”,以便天下平定后使用。
这在他临终前,就能得到最直接的证明。
过不久,他对群臣说:“我去年说过不再杀掠,只是忘了布告天下,现在可布告中外,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这大概是他对西征时期杀戮太盛的一个忏悔,对于一位当时已经驾驭欧亚的帝王来讲,它的性质未必不能与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平分秋色。
是啊!一个人在晚年才想到了自己做的错事,虽然很值得称赞,但对于由于他的错而死掉的那些人,已经是无可挽回的悲剧了。
成吉思汗的一生应该是铁与血的一生。他原名叫铁木真,生于蒙古贵族世家,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1170年,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但也正是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
后来,他为金国卖力,在1196年打败了塔塔儿人。金国授他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他用了10年时间,最终在1206年于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
从1207年开始,他对外进行了血腥的征伐。在1209年之前,他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1218年,灭西辽。1219年,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同时附带其他国家。
他分割包围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采用大规模屠杀、夷平城市、签发被俘人众打头阵等残酷手段震慑敌人,解除自己后顾之忧。
1224年,他起程还国。历史上着名的成吉思汗西征宣告结束,在这场西征中,他进行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中亚各族带来极大灾难。
有人将他临终前下诏“不杀掠”的行为看作是他的晚年忏悔,也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忏悔虽然对死去的人毫无意义,但对活着的人和他的后代想要稳定一个王朝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临死前,他还做了一件许多帝王都不敢做的事。那就是在对待大将的问题上,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诸将有过错,千万不要独断罚之……若我过世,你们几个应共商之后方能执法,特别要记住,不能出于愤怒与其他感情罚罪。”
相比其他帝王,用死前贬杀元勋名将来保住自己接班人位置的做法,成吉思汗此举可谓是最伟大的功绩。
该年的7月12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据说,诸将抬着他的棺材回蒙古,因为他嘱咐秘不发丧,所以在途中所遇到的人,都被护柩军队杀死。当运送他的灵车走到木纳忽格合黎时,大车轮陷入地里,五匹马都拉不出来。这时,有人唱起了歌颂他的挽歌,大车这才被人拽出,继续前行。
关于成吉思汗的葬地,历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当初成吉思汗曾经过肯特山,曾指着一棵大树说,“我死后就当葬于此。”所以,他的儿子们就遵从了他的意愿,蒙古风俗向无陵寝制度,也不用棺木,就把那棵大树剖开,中间掏空,放入成吉思汗的身体,然后合拢,绕上三道金箍,然后深埋入地下。
一代天骄就这样与草木同在了。
而他留下的遗嘱就成了影响元朝几代大汗的DNA。
4、团结就是力量
从各种史料来看,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都是英勇善战之辈,在蒙古国,这样的人就可称得上有君人的风度。1206年,成吉思汗在“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大汗后,就认真地考虑这四个儿子的问题。那么,究竟由谁来当自己的接班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