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成吉思汗当然知道,接班人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存亡问题,这是需要他高度予以重视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合对儿子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了解。最终做出了最佳选择,让窝阔台当自己的接班人。
据说,成吉思汗经常和儿子们谈人生谈理想。有一次,他对儿子们说,今天我虽然有了汗位,如果巩固不住的话,江山可倒,国旗可落。你们不要贪图酒色,应该多论国家事,多谈理想,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然后,他就让四个儿子说一说自己认为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问题。
长子术赤说:精心放牧牲畜,让它们脑满肠肥;盖下宫帐,合家安居乐业,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次子察合台说:讨平敌人,砍杀顽敌。让敌人的女人们痛哭,这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三子窝阔台说:使父皇缔造的大业太平无事,使人民安居在自己的国家。将国家治理得秩序井然,让老年们晚年康乐,年轻人健康成长,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幼子拖雷只有一句话:狩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成吉思汗听了四个儿子的答案后,哈哈大笑,然后一一评点道:术赤自幼无心,难得金鞍神马。加之贪酒好色,难懂治理国家。察合台兽性狂暴,人肉磨快犬牙,喝血如同喝酒,难得管好天下。窝阔台理治冷静,江山可望自画;手握日月之人,才能留驻长夏。拖雷自幼享乐,喜欢一人一马,甘居奴主之外,定是一拄白蜡。
最后,他对窝阔台说:“只有你见识高,使我喜欢。”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成吉思汗选窝阔台为接班人的全部原因,他经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发现术赤和察合台合不来,两个人经常有矛盾,而拖雷属于中间人物,他与兄弟们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但这个小儿子只能当个隐士,只有窝阔台才能协调兄弟们之间的关系,他有这方面的才干。
成吉思汗对儿子们的教育归纳起来只有两个字:团结。而他的四个儿子中也只有窝阔台能让这两个字成为现实。成吉思汗经常跟这四个儿子讲,团结就是力量,再强大的敌人也战胜不了你们;相反如果像多头蛇那样各自为政只能导致失败。而讲团结就必须有核心人物,其他人要听从核心人物的调遣,就像只有一个头而有千条尾巴的蛇一样,灵活自如。
他又拿衣服来做比喻:衣服破了就会刮在草丛上,若一个我们家族离析,可汗与平民等同。新衣服破了,就刮在篙子上,若我们家族分裂,就与婢女等同。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与其他帝王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不同。蒙古民族历来都十分重视团结合作问题,到了成吉思汗时代,他从政治军事斗争实践中彻底领悟了团结合作的真正意义。这是因为,他建立了蒙古大帝国后,首先他和弟弟合撒儿之间出现了某种潜在的危机;其次,他至高无上的权力遇到了来自孛额教势力的挑战;再次,他早察觉到了术赤和察合台之间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出现的矛盾冲突。所有这些都证明,如果不加强团结教育,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他所打下的江山很可能会在他死后灰飞湮灭。
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作为接班人是明智的,他平时对儿子们传授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在他死后起到了大作用。
他死后,窝阔台、贯由、蒙哥三个汗时代,都得到了家族成员的服从、尊敬、友谊和支持。特别是窝阔台汗同他的兄弟察合台、拖雷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和支持都是发自肺腑的。窝阔台病重时,拖雷居然祷告上天,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哥哥的康复。
《世界征服者史》中谈到成吉思汗时,有这样的话:“成吉思汗的子孙超过万人,他们各有自己的职位,军队和装备。他们之间融洽一致。拿此与别的国王的事相比较,看看兄弟如何相互残杀,子如何谋害其父,迄至他们注定被击败,被征服,权势土崩瓦解为止。但成吉思汗的子孙中继为他为汗者,依靠相互协助和支持,征服全世界,彻底消灭他们的敌人。”
可谓一语中的。
5、灭金
成吉思汗与金国有仇,而且是大仇。很早以前,成吉思汗的宗祖俺巴孩汗被金国钉死在木驴上,蒙、金就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后来,金统治者又对蒙古民族压迫、剥削,致使蒙古民众对金朝恨之入骨。1206年,成吉思汗就开始了进攻金国的准备。1211年初,他独自一人登上高山,祷告上天,希望上天帮助他为被金国残杀的祖先报仇雪恨。然后,开始向金国宣战。
这次攻金共用了六年时间,成吉思汗亲自统兵打仗,直接指挥了十多次大战,歼灭金军主力上百万,攻下了金国的半壁江山,获得了难以计数的战利品。
1217年秋,成吉思汗授权大将木华黎指挥攻金战争。金国为了集中力量抗蒙,把数十万主力部队屯驻在潼关附近,并沿黄河二千余里,分为四段,派二十万精兵坚守,于是,形成了蒙、金隔河对峙的局面。成吉思汗满以为可以亲眼看到金国的灭亡,但是直到死去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金国的好消息。所以,他在临终时留下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速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这就是着名的“联宋灭金”战略计划。其实,想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灭掉西夏。只有如此才能扫除灭金障碍、解除翼侧威胁、打开灭金通路。
成吉思汗在世的最后一个月,蒙古军已经对西夏都城中兴府围攻了半年。1227年六月,被困的西夏国君绝望地与蒙古人协议投降。成吉思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还没有等西夏国君到来,他就死了。临死前,他对儿子和大臣们说:“不要把我死的消息传出去,以免有变。等西夏人来了,全部杀掉。”
他的儿子们很听话,当党项君主根据议定的投降条款出现在城头时,他们突然宣布了大汗的死讯,并立即杀死了党项君主,洗劫了中兴府。
西夏灭掉后,成吉思汗也死掉了。两年后,窝阔台才正式被忽里台大会承认,正式称汗。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成吉思汗遗嘱的欠考虑之处。这位大汗重温父亲的遗嘱,开始了假道于宋、联宋灭金的行动。
双方达成协议,金亡以后,河南地归宋,河北地归蒙古。1132年十二月,蒙古军攻下南城,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哀宗自缢。至此,统治中国北部长达一百二十年之久的金朝,在蒙、宋联军进攻先宣告了灭亡。成吉思汗的接班人窝阔台的灭金战争实践,使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终于得到了应验。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成吉思汗的灭金大战略思想,就会发现,他就是个天才。首先,他对蒙、金战略态势的分析上表现出了他具备洞察全局的能力。1227年,蒙、金双方力量对比上,金军主力还有数十万,而蒙古军只有十二万九千人,显然是众寡悬殊。而且金国的地理位置可算是天险。西有万夫莫开的潼关,北有飞鸟不能渡的黄河,金国境内山岳盘结,易守难攻。所以,成吉思汗的观点是:从正面攻击,在短期内灭金是不可能的。窝阔台于1229年称汗,但直到1231年秋,才决定大举出兵灭金。在这四年时间里,前两年,他在向忽里台大会争取父亲留给自己的接班人位置,后两年,他进行了大量的灭金作战的准备工作。最终,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其次,他希望灭金能用大迂回方略。后来,窝阔台就是遵从了他这一方略,命令拖雷率主力西路军,绕过金军的重镇潼关,自宝鸡出汉中,强行通过南宋管辖地区,沿江而下,经唐(今河南唐县)、邓(今河南邓县)北上,采用大迂回战略,突然出现在金军后方。
金国上下狼奔豕突,急忙抽调守黄河和潼关的主力部队10万余人前来抵挡。两军在邓州遭遇,此时,拖雷只有3万蒙古士兵。他采用了袭扰战术,避免与金军正面交锋,使远道而来的金军十分疲惫。这时蒙军正面部队已渡过黄河,直趋汴梁,金军仓皇北撤,当退到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时,被两路汇合的蒙古军团团围住,后又网开一面,在追击中全歼金军。此后蒙军乘胜进围汴京。这个时候,就是成吉思汗遗嘱中最后一个方略了:联宋攻金。
他敢这么确定这一方略能完美实施,就是因为宋、金有世仇。宋朝与金朝的仇恨可是不共戴天的。早在1126年,金就灭掉了北宋,还制造出了两个皇帝俘虏,赵宋王朝迫不得已只好偏居江南,金人又多次派兵南下攻掠南宋,迫使南宋订立屈辱和约,向金朝进岁贡,并称“伯父”。最为可恨的是,金人居然许可别人挖北宋皇帝的陵寝,使得宋人哭天喊地。1217年,金国又找了借口再次发动攻宋战争,使南宋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成吉思汗认为,这样深远的“世仇”,在蒙古军逼临金国腹地的情感下,是“必能”利用的。蒙古军若借道宋境,去包抄金国的后路,南宋肯定是额手相庆。
后来,窝阔台与南宋取得了联系,南宋方面果然乐不可支,不仅借道给蒙古军,让其从侧后去攻击金国,而且还直接出兵、出粮,协同蒙古军对金作战。1233年冬,当蒙古军围攻蔡州八个月而不克的困难时期,南宋派人率军二万,运粮三十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此年1月,宋军首先攻破南城,招蒙古军入城,金国灭亡。
蒙古与金的战争持续了二十四年,成吉思汗虽然只亲自指挥作战只有七年,但攻金战争的全胜,基本上是遵循他的战略战术思想而取得的。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卓越远见,为这场战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长生天”的光荣与失落
到最后,我们不得不问,也必须要问,为什么蒙古帝国能征服四分之三陆地,为什么成吉思汗后的三代大汗都和他一样,四处征战杀伐,似乎一生下来的使命就是为了杀戮与征服?!许多人在他们的脚下痛苦地哭喊,他们所过之处尽成废墟,大元帝国就仿佛是一阵飓风,扫荡着整个陆地。
事实上,这一根源就在于成吉思汗深信不疑的“长生天”。“长生天”是蒙古族崇拜的最高对象和一切权力的来源。当时的蒙古人们对神秘的、抽象的、而又无比崇敬的“天”总要找到一个在人间的代表,借以表达自己对天的忠诚。成吉思汗便应运而生。当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国的首脑后,他就认为“长生天”主宰一切,而他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的。其次,他认为自己是“长生天”之子,是长生天派往人间的代表。而“长生天”派到人间的代表主要实行“神的灾难的实现者,天为了惩罚你们,派我来!”这就成了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的不二信条。再次,成吉思汗对“长生天”忠诚无比,他每次出征前,他都要到高山顶上去祈祷,希望得到“天佑”。这所有的一切组成了成吉思汗的后半生,也就是他灭四十城,屠杀千万人的后半生。
他的“长生天”崇拜思想,不仅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其后代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他之后的几位蒙古帝国的皇帝,正是因着“长生天”崇拜思想,所以,他们东征西战,励精图治,巩固“长生天”在人间的帝王政权。窝阔台成为他的接班人后,他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巩固“天”在人间的权威。于是,他不断对外扩张,灭金、灭南宋、征高丽。这个时候,体现在他和大元帝国身上的就是“长生天”思想:天之骄子,唯我独尊。
这就是蒙古帝国为什么把领土扩张到让今天的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原因,并非是他们喜欢,而扩张是他们的天职,就像我们必须要工作混饭吃一样。
成吉思汗留给后代的不仅仅是灭金方略,给元朝留下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领导人,他真正留下的是一种忠诚的信仰,如果说,他的遗嘱是一盏为他后代前行的指路明灯的话,那么,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长生天”思想就是一面日不落帝国的太阳,永远照着他的后代去肆无忌惮的征服。
为什么这样一个帝国,会只存在了不到90年的时间就彻底消失了呢?
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此时正是伟大的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他在统一中国之后,接连不断地对外扩张。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长生天”思想已被他发挥到极至。而当蒙古帝国真正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时,忽必烈之后的大汗们却突然停下来了。这完全可以用“无敌最寂寞,英雄最孤单”来解释。蒙古帝国的大汗们已经找不到再可以向外扩张的目的地和理由。“长生天”信仰立即就失去了他本该有的作用。
而当他们一旦闲下来,只能产生两种结果。一个就是发展国内经济与巩固国内政治,另一个就是无所事事。在忽必烈时期,元朝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但在政治上,他们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就是将国内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
当物质丰富起来后,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奢华起来,因为这种奢华和“无所事事”,他们把成吉思汗对“团结”的重视忘记了。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激化到极至。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
正是上述种种愿意而导致了农民大起义,让元朝的皇帝们最终丧失掉了江山。这大概是成吉思汗从来没有想过的,当初,他在物质条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提出团结思想,在天下还有无数地方可以扩张的时候真诚地崇拜长生天,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它们发展与延续的狭窄和末路。任何伟大的人似乎都永远难以摆脱环境的限制,成吉思汗和他后代的事情足以证明这一点。
成吉思汗和他的后继者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不懂得借鉴历史经验。后来许多元朝的皇帝都尊重孔子,也经常会提到前代的事,但作为一个有着长生天崇拜,并且所向无敌的军事帝国的当家人来讲,前代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他们不是不想借鉴,而不是不屑于。这也是元朝为什么会成为短暂王朝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