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一家大型国企的销售部经理,他最近十分郁闷,就为部门里那个出了名的能干也出了名捣乱的老许。老许的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对老王这个做上司的来说肯定是好事情,哪个将军不希望手下的兵各个骁勇善战?“但军队是军队,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在公司可不是,老许来的这大半年,确实为本部门销售业绩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甚至可以说他的贡献是最大的,但这个能干的老许也太难管理了。”老王慨叹。从年龄上看,老王只比老许大5岁,从在这个行业里的从业时间来看,老王和老许的工作的年头基本相近,最关键的是从能力上看,两个人业务能力也相当,只是发展路线和机遇不相同,老王已经做到公司的中层经理。老许在来这家公司之前也在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做销售部的负责人。无论从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和行业内的关系上看,老许有不服老王管的资本,而且他却实非常不“服”老王管。部门同事也看得出来,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融洽。于是谣言便传出来了:“老许总跟我发牢骚说王总有什么本事啊!他在这里一年的业绩,也没有我刚来这半年做的多。”“看样子,这老许是想顶了王总。”“这老许是真能干,时间长了,王总的地位该不保了。”……
办公室里的各种流言蜚语老王其实早就听说了,更加使老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把老许辞退,同事会说他是嫉贤妒能,而且老许确实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业绩,自己也舍不得辞退他;如果继续把老许留在部门,自己管理起来依旧尴尬,毕竟自己是部门经理,被老许闹的快威信扫地了,再不有点动作谁还服管?
作为销售部经理,老王的工作职责与下属老许的工作职责应有很大的差别,否则就是部门分工出了问题。其次,管理者要充当的角色是管理下属使其更好的完成部门的工作。角色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老王与老许的不可比性,如果老王受到流言的影响非要拿完成业绩的标准与老许比,那首先他自己的心态就存在着问题。因为老许的业绩再好,也是属于本部门的,同时也就相当于是属于老王自己的。而老王的主要职责不是亲自去完成某项具体业务,而是树立一个业务方向、建立一套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包括老许在内的所有下属沿着指定的方向实现自我管理。而且制订的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这才是老王的职责,与老许的工作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盲目的攀比,是对自己正确职责的忽视,也会扼杀下属的发展。
看到下属的长处
汉高祖刘邦在评价“兴汉三杰”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而能为我所用,所以我取得了天下。”可见,一个好的管理者就是要能够用得了、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下属。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你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比下属强,管理的艺术是将不同下属的不同特长发挥到极致,利用团队成员的多元化达到1+1>2的团队效应。反过来说,如果下属都是些委委懦懦、无才无德的人,那部门也就没什么发展空间了。老王应该明白: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显著。不能因为对方一些并不打紧的缺点而否认对方整体的能力,如果老王真的把老许赶出公司,他才是在下属和领导面前真的示弱了。
肯定成绩,加强沟通
老许有牢骚,是因为他认为公司的老总们没有正确认识到他的价值,自己的工作成绩没有得到肯定。所以对老王来说,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用各种方法来肯定老许的成绩,使老许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老许的业绩是部门里最好的,可以把他的薪酬提到高出老王许多,而这个薪酬方案都是老王自己提出的,那老许还有什么理由发牢骚呢?作为老王,应该把自己放在老许领导者的位置而不是去与老许竞争,客观评价并尊重满足老许的成就感,给予老许与他付出相应的回报,在某些地方不耻下问,加强两人的沟通,尊重对方,低调处事。这样一来,两个人的位置错开了,就没有了可比性,而老许的成绩也得到了回报,使他既没有不满的理由,也找不到发泄不满的借口。
同时,应该处理好与部门其他下属的关系,就算老许一个人冥顽不灵,要跟老王死磕到底,但只要其他下属都愿意跟着自己的领导站在同一战线上,老许又能奈我何?
§§§第8节职场禁忌
万不得已,不要和上司冲突
小赵和小孙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同时进入了一家大公司的销售部工作,被一个上司领导着。两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上的表现都不错,一年以后都成了部门里的骨干力量。可是两人在工作风格、处理职场关系上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当上司的决策出现问题时,小赵往往当着众人的面直言不讳地向老板指出来。如果上司交给自己的事情有明显的错误,小赵甚至会据理力争、顶着不办。小孙则完全不同,同样是在上司决策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会悄悄给上司发一封邮件,表明自己的想法和决策的利弊。如果上司坚持自己的做法,小孙也能认真去实施,尽量配合上司的工作,完成上司的想法。即使最后证明确实是错误的,小孙也主动承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抱怨上司。两年过去了,上司升职在即,在挑选自己的接班人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孙。而对于处处为公司着想、耿直的小赵,上司甚至一点都没考虑过。
可见,上司不是可以随便批评的,哪怕他真是错的。站在上司的角度来考虑,人都有好恶,被别人当着自己下属的面弄得下不来台,本身就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再者做官要有官威,被下属批评了,弄得自己颜面扫地,不采取点手段诚挚一下,以后谁还把自己这个上司当回事?小赵的上司算是不错的了,只是在升迁问题上没有考虑小赵,要是碰上一个气量小一点的,估计小赵平时在单位的日子都会不好过。因此,如果万不得已,不要去顶撞上司,就算真要去顶撞,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伤及上司的面子。工作上的事情都是有解决办法的,但把人得罪了,就不好办了。
如何对待上司的错误,如何“批评”上司,在职场中是一个很讲究技术的问题。大多数下属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上司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绝对不能得罪,上司的错误绝对不提,有了问题也当没看见,反正出了什么问题都要上司自己担着;二是认为现代管理者的认识已经提高了,为了部门的成绩,一旦上司出了错误就要直言不讳的指出来,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下属。第一种态度固然不会得罪上司,但不要忘了,上司的许多错误会与下属的工作息息相关。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大量无用功,下属的业绩下降,上司受到上面的批评,最终很可能把责任怪罪到下属的头上,认为是下属的无能才使自己的决策失败,导致了公司的损失。第二种人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实际工作中却比第一种更不可取。此类下属往往过分高看了上司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司作为高于下属的“人”更需要得到下属的尊重。小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上司的自尊心,才会在升迁的机会来临时自食其果。
如何与上司讲理,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不要将上司看成完美的人。上司也是人,不会因为成了领导,就能变得比别人大度、明智、提炼别人。有时恰恰相反,作为领导,有着高出别人一级的优越感,很容易独断专行甚至不讲情理,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来,喜欢感情用事。对待下属不只看其工作表现,更会掺杂自己的好恶进去,有时也很不公正,虽然他们自以为公正。尤其是上司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感觉自己地位高了,面子也就越值钱了。在众人面前的大度通常是做给别人看的,私下里还是喜欢被赞美,厌恶被指责。理解了老板真正的心理趋向,下属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就除了把“利弊”问题考虑进去,还要多想想“人”的问题了。上司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让他接受自己的意见,有时比所提问题的本身更为重要。
二是跟上司要谈得其法。最好的办法是能找出真正双赢的解决方式,彼此都不伤面子,事情也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别去坚持彼此表面不同的做法,而要找出彼此心理真正的需求,将之套到具体的事件上。比如上司提出了休假方案,要求部门每周由原来的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下属自然不愿意。想想双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上司是想多上一天班提高部门的业绩,下属是想少上一天班能得到更好的休息。细想一下,双方的需要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大可折中一下:每周上五天班,然后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一小时。于是冲突没有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也可以用切割的方法,将一个大问题剖析成一系列的小问题来看,比如上司的一项决策是错误的,但并不是方向上的错误,只是某个环节可能出现问题,向上司提议见时,可以全面肯定上司的决策,然后指出其中某处如果换一种做法,可能效果会更好。不把矛头直接指向上司,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所谓“领导的错误”其实只能说明下属的看法和上司不一致。下属并不是上司,常常不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上司在大多数的时候是不容易出现错误的,否则也成不了上司。另外,敢于替上司承担决策失败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下属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帮助上司成长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上司的好感。
有些话不能说
老李所在的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招聘了王先生出任公司技术部的经理。作为公司的资深员工,现任技术部副经理的老李本以为经理职位已经是囊中之物,想不到煮熟的鸭子飞了。因此他对王的到来,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都是同体系里的人,老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王过去所在单位的同事刘先生。一番交谈,老李意外得知王几年前曾因挪用公款的事受过处分。于是,老李回来后就几次用很暧昧的口吻告诉王自己认识刘先生。没过多久,聘期届满的老李就被公司以工作不称职为由,解除合同,一脚踢出了公司。
倩倩和小菲是高中同学。小倩来到新公司上任的时候,小菲正好正在休假。回来第一天上班,小菲发现新来的上司竟然是自己的初中同学,一把就搂住了倩倩,高兴的语无伦次。倩倩自然也是非常吃惊,但在她的惊奇里,显然带着几分尴尬。那天小菲一整天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到处唠唠叨叨:“我和倩倩高中时是死党,有次她和一个男生的暧昧关系被家长察觉了,还是我帮她遮掩的呢。”“那会她数学特差,每次考试,一有机会我就递纸条给她。”同事都羡慕小菲:“有老朋友‘罩’着,今年年底加薪总该有你的份了。”小菲嘴上说着“那不能、那不能”,脸上却写满了得意。可是倩倩对小菲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常常要到快下班的时候,她才让小菲整理当天要归档的文件;周末做报表时,又故意拖到很晚才把有关数据告诉小菲,弄得小菲每次交报表时间都很紧张;更令她气愤的是,她老是盯着那些和小菲说话的人,转弯抹角套她们的谈话内容,害得同事都不敢和小菲多接触了。小菲觉得莫名其妙,恨恨地到处骂倩倩薄情:“升了官就不认识老朋友了。”其实同事们谁都明白,要怪就只能怪小菲自己。站在倩倩的角度想想,遇到对自己的过去知根知底的部下,已经够尴尬了,而且这个部下还是个“大嘴巴”。不这样警告一下老朋友,还怎么服众。毕竟出了公司才是朋友,在公司里就是上下级的关系。
老李和小菲,都是祸从口出的受害者。职场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善良与普通人的心计。很少会有人刻意去害别人,但彼此的事情知道的太多,无心的伤害便不可避免了。况且同事只是工作中的伙伴,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你、体谅你。平时,同事之间最好保持着一种平等、礼貌的关系,不要离得太近,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共同将“游戏”进行到底。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去体谅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们想一想,这样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
“你知道么,昨天我听到老板和人事部经理在谈加薪,好像提到了你的名字,会不会……这事我只告诉给你一个人,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哦。”这种小道消息,常能在公司的洗手间、楼梯间里听到。你时常会听到别人的隐私,明知道不应该传播,但憋在心里又实在难受,所以也常常会做“只告诉你一个人”之类的事。
了解了同事的隐私,你是拿出来当作谈资还是保持沉默让话烂在肚子里?很多人都喜欢传闲话,所有人都讨厌别人传关于自己的闲话,在这个越来越重视个人空间的时代,还是给别人留点隐私吧。别人的隐私很容易被当成自己手中可以利用的王牌,但是否只要打出这张牌就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却是一道需要仔细斟酌的难题了。但至少可以肯定,既然是王牌,就不能在平时轻易地把它亮出来。明白了这一点,那我们就应该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该说的话,即使自己憋得难受,也绝对要让它烂在肚里,不能说出来。
如果别人问及自己的隐私怎么办?随着与同事的关系日渐稔熟,同事开始关心你的家庭背景,你的收入,你对上司的看法……不回答容易落埋怨,回答了就可能给自己惹祸,该如何对付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呢?
小杨在家外贸公司上班,一次闲谈中,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问小杨月薪是多少,小杨直说了。事后不久,小杨在工作上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就被公司辞退了。事后才知道,那位同事了解到小杨的月薪比自己高后,就一直变着法的跟老板要求加薪。其实在单位里总会有人比你认真,应该得到的比你更多。
对付这种特别喜欢跟别人打听隐私的同事,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想回答的可以礼貌地说不,对有伤自己或他人名誉的传言更要表示坚决的反对态度,同时注意措辞,不要伤了对方的面子。保护隐私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来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二来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当然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但凡工作之外的问题全都打马虎眼,这样很容易让别人感到你这个人不进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