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在1948年至195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一次宴会上,他被安排在最后演讲。在他之前,每位演讲者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轮到他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无论哪一种演讲形式,都离不开使用标点符号,”艾森豪威尔站起身对众人从容地说,“今晚,我就充当一个标点——句号好了。”他说完后坐了下来。掌声四起。
艾森豪威尔的这句话很好的抓住了时机,听众从开始到现在,早就被那些滔滔不绝的人给弄烦了,若他再跟着上来滔滔不绝,即使讲得再怎么精彩,恐怕别人也不会有兴趣了。相反,他长话短说,看准时机只说出一句合乎听众心意的话,就赢得了阵阵掌声。
只有在适当的时机说出适合听众心意的话,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注意对方的忌讳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晚年丧妻。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位女记者向他提问:“听说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请问你想不想女人?”“以前有过许多想法,”吉田茂看着面前这个不会说话的女记者,不动声色地说,“但是一看到你,就再也不想了。
这位女记者应该算是最不会说话的那种人了,对方晚年丧妻,心里自然悲痛,她偏偏问他“想不想女人?”这种往伤口上撒把盐的交流方式,能不遭到别人的反感吗?很显然,女记者犯了说话的大忌。另外,信口开河,空话白话,盲目批评等等,都是交流时的大忌。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面前应该灵活处理,掌握好分寸,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说话切勿犯忌,对老光棍最好别扯家长里短,对生病之人最好别谈花圈贵贱。
注意对方的身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他当上皇帝后,儿时的一位穷伙伴有一天来京求见。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然后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卢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心里高兴,重重封赏了这个老朋友。过了不久,另一个当年一起放牛的伙伴也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他开始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嚷嚷道:“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嘛,当年咱俩给人放牛,在芦苇荡里用瓦罐煮偷来的豆子吃,你抢着吃,连罐子都打破了,结果把草根卡在嗓子里,最后,还是我给你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草,这才把草根带下肚子给拉出来了……”朱元璋还没听完,就恼怒地呵斥道:“哪里来的疯子!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砍了!”
朱元璋扫平天下,他的两个儿时朋友来找他,一个加官晋爵,另一个却不得善终。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原因就是后来者没有看着对方身份说话,对于已经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不懂敬畏,这才冒犯了天颜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身份。
注意说话的场合
纽约市的市长埃尔·史密司前往某监狱视察。“我的公民们!”他刚一开口,忽然想到面对的是犯人,连忙改口,“我的囚犯们!”喊出后,他又觉得不妥。最后,他无奈地说:“哎,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在这儿!”
和别人说话,想通过语言制造出某种气氛、达到某种效果,就必须区分接受的对象,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很明显这位史密司市长平日在市里发表演讲惯了,才会在这里实实在在地闹了个大笑话。原因很明显,他没有注意到听话者的身份和说话时所在的环境。在某些特定场合下,特别是在很正式的场合里,说话的人除了要注意听话者的身份,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以及考虑到所处的周围环境。一旦说出与自己身份或周围环境不符的话,难免让自己陷入窘境。
注意听话者的素质
物理学家维格纳以温文尔雅出名。有一天,他到修理站取修理好的汽车。他惊讶地发现账单上的数目变成原来报价的两倍。“请问,您是不是给弄错了?”维格纳结结巴巴地询问修车师傅。粗鲁的修车师傅破口大骂。维格纳无奈照单付款。他转身走了几步后,再次转过身来,小心翼翼地说:“可是……对不起……请问我可以要你见鬼去吗?”
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倘若维格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恐怕对方“奉献”出的就不仅仅是恶言了,修理汽车的扳手也许会派上用场。社会复杂,不是每个人都讲情讲理的。有时很容易碰上无能、无礼和素质低下的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也许只能使事情发展成为更加强烈的冲突,甚至会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就像谚语“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也是这个道理,招惹了君子,至少对方还能光明磊落,不会暗箭伤人,招惹了小人,一旦他把仇记在心里,背地里下绊子、穿小鞋,那就防不胜防了。人和人的素质差很多,说一样的话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反映也差很多,想达到最好效果,就一定要注意对方的素质。
男女有别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向来讨厌女记者,觉得他们总是提一些尖刻的问题,还总喜欢暴露别人的隐私。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被安排在他身边。女记者晓得贝尔纳的脾气,本不想理他,但看到他一个人怪孤单的,就主动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先生,随便点,你别把我当成个女人对待就可以了!”作家依旧没有说话。吃完饭后,他起身拍了拍女记者的肩膀说:“走,一起撒尿去!”
热情的女记者知道作家的脾气,看着他闷声不响、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那里,想以自己的热情来感染他,本是出于一番好意。谁料,作家不仅只顾自己埋头吃饭,压根没去理睬她,反而在吃完饭后,拍着她的肩膀叫“一起撒尿去”!虽然那个作家身上有许多人所共知的好习惯,但他对女性的这种态度却很难让人理解,实在有点过分。中国古代,把男女之别作为“人之大伦”,听话者的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受也就有差别。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选择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言行吻合接受者性别的需求,不要让人反感。通常情况下,与异性说话一定要严格把握分寸,在内容和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异性的接受特点,特别是男性对女性说话的时候。
注意对方的情绪
华盛顿在1754年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因为选举问题,华盛顿与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展开了激烈争论。情急之下,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要来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第二天,华盛顿托人约佩恩到一家酒馆见面。佩恩全副武装,做好一切决斗的准备后,赶到了酒馆。令他惊讶的是,华盛顿举起酒杯对他说:“昨天是我的不对,我不该说那样冒犯你的话。不过,你已经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就此可以解决的话,那让我们坐下来一起喝酒,做个好朋友如何?”
身为上校,华盛顿在对方情绪激动时都能挨上一拳,更别说你我凡人了!华盛顿在挨了一拳后,他完全可以让赶到的部下将佩恩教训一顿,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急忙阻止了他们。佩恩收到华盛顿的邀请,料想必有一场决斗,但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很多人都会这么想的,这种做法也不一定就是错的。但无论如何,如果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对抗升级,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时,就要好好考虑考虑动手不动手了。而且作为希望拓展人际关系的你来说,多一个朋友要比多一个敌人好出很多倍。所以,与别人说话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尽量掌握对方的情绪。情绪是一种比较持久的、难言的,但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心理状态。人们在交流中经常会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说话时若不注意对方的情绪状态,就可能因为说错话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了解对方的爱好
文学家邓拓喜欢古玩,经常搜罗一些陶瓷古董来研究欣赏。一天,有位邵姓编辑到他的住处汇报工作。邵编辑见邓老正对着那些坛坛罐罐出神,便开玩笑地说:“邓老,把那玩意送我一个吧!”邓拓以为遇见知音,惊喜地问道:“你要这个干什么?莫非有志于此?”“夜里起来凉,我要一个当夜壶。”邵编辑嬉皮笑脸地说。邓拓脸色大变,怒吼道:“你知道你的祖宗八代是从哪里来的吗?!”吓的邵编辑夺门而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他的情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且兴趣得到满足时,往往心情舒畅,感到一切都称心如意,这种感觉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邵编辑到邓拓的住处去汇报工作,见他正对着那些文物似老僧打坐,便想开个玩笑;邓拓以为遇到知音,惊喜之时,却被对方破坏了美好心情,勃然大怒是在所难免的。说话要看对方兴趣,要投其所好。试想一下,如果邵编辑能顺着邓拓的兴趣、爱好交谈开来再慢慢引到工作上去,就能准确的实现情感的交流,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甚至会让别人产生遇到“知音”的感觉,而一旦对办事的人有了好感,事也就好办了。
看亲疏关系说话
有个朋友去白宫拜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总统的女儿爱丽丝在办公室跳跳唱唱,时不时还打断他们的谈话。“西奥多,你就不能管管爱丽丝吗?”那位朋友抱怨道。“一心不能二用,”罗斯福总统平静地说,“要么我好好跟你谈话,要么去好好管爱丽丝,我不可能两件事都做好。”
爱丽丝也许真的很顽皮,但作为总统“第一家庭”的一员,而且是在自己父亲的办公室里玩,她的父亲没有在意,身为客人的朋友却牢骚起来,如此不明亲疏,被罗斯福总统顶回去也就难免了。
人应该有原则性,看到不合理的事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在某些场合、某些条件下,适当地迁就一下别人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为了不引起对方的反感。适当的迁就,不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心胸宽广,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人远离那种耿耿于怀的折磨,事情总是这样,看不惯的一件事放在心里是对自己的煎熬,可一旦想开了,心情马上会好起来。当自己的这种不如意是别人无意之间造成的,迁就一下又何妨?如果那个朋友原意陪着爱丽丝玩一会,大有可能得到总统更多的好感。社会交往中,说话一定要看清自己与对方交情的深度:亲密点的,放开点说话也无妨;疏远一些的,就应该收敛一点,谨慎一点了。特别是和一个关系不近的人谈论一个和他关系很近的人时。
注意对方的用意
艾娜·克莱尔(1895~1985年)是美国著名的电影明星。1923年,克莱尔和默片时代的浪漫英雄约翰·吉尔伯特结为伉俪。“和一位名人结婚有什么感想?”有位记者在婚礼上问她。“你为什么不问一问我丈夫这个问题呢?”克莱尔反问道。
记者想打听一下克莱尔的私人生活,但这正是克莱尔根本不愿回答的问题,便抓住对方提问的“和一位名人结婚”这一不严谨的说法,把问题一下子踢回到记者身上,让他自己做出解释。这个措手不及的问题让记者由主动变得被动起来,克莱尔也因此从容地得以解脱。
听别人说话一定要看清对方的用意,如果像那位记者那样,提的问题本身就没有多少善意可言,而且是自己不愿回答的,那就要学会巧妙的说“不”。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在回避自己不愿作答的问题时,可巧妙地加以拒绝。要注意的是,拒绝是一定要拒绝,但要注意方法,一句生硬的回答很可能使对方尴尬同时还破坏了现场的气氛。不论是上面女星用的反守为攻,还是巧妙的转移话题,最终的宗旨是不要让自己首先破坏现场气氛还能把问题回避过去。
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
太平天国起义时,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现在听来不免会觉得俗气,但在当时,却是最有力的号召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听话的对象是封建社会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对文化程度不同的人,是要用不同程度的话来沟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党在发动群众时,也会用类似的相当通俗易通的语言。如果对象是工人或农民,那说的话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土地,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而且不会被地主和资本家剥削之类的,因为这是听话者最能接受,最容易听得懂的说法,如果对他们讲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共产主义,那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半天说下来一大半的听众都没听懂。
说话一定要看对方的文化背景。只有考虑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文化程度,根据他们的程度来说他们听得懂、容易理解的话,才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明确的传达到对方的意识中,使双方的思想协调一致。否则,谈浅了,对方没兴趣听;谈深了,对方听不懂,也会让他觉得你在卖弄学问。
看对方年龄说话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她的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年收入相当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她后来被解聘了。原来,公主在读童话时,问了弗兰西斯这样一个问题:“谁的妻子最快乐?”“你们认为呢?”弗兰西斯反问道。“是农夫的妻子最快乐!”七位小公主异口同声。“难道国王的妻子、百万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诗人的妻子就不快乐吗?”弗兰西斯追问。“不快乐!”“为什么?”七位小公主答不上来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弗兰西斯对小公主们说。第二天,弗兰西斯就被宣布卷铺盖走人。
谁都相信,弗兰西斯并没有其它的意思,但别人听了此话,却产生了误解,引发了尴尬,所以才辞退了她。事实上,弗兰西斯说的没错,“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倘若她面对的是七位青年男女的话,那肯定会得到他或她们的认同。但是她错在没有考虑听话者的年龄,因为她面对的是七位不谙世事的小公主。就是这句话,在2001年被美国《纽约时报》财经版评为“十大金句”之一,因为这句话,使她失去了一百万英镑。
只有讲适合对方年龄特征的话,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就好像问一个年老的人多大年纪,最好用“贵庚”之类的敬语,如果上去就问“老头,几岁啦?”那非得被人家拿拐棍追着打不可。
注意对方的性格
卡尔文·库立奇是美国第十三任总统。他平常不大爱讲话,无论到哪都是守口如瓶。一天,一位外交界的知名女士同这位总统挨肩而坐。女士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一心想引起总统的话题,但库立奇就是一言不发。“总统先生,您太沉默寡言了!”女士抱怨道,“今天,我一定得设法让你说句话,最起码得超过两个字。”“徒劳!”库立奇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