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喜欢与诚实、爽直的人打交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切记诚实守信的原则。马克思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守信条,敌对双方谈判要守信用,做生意双方成交要守信用,上、下级讲话要讲信用,父亲对刚懂事的儿子讲话也该讲信用。欺骗是人与人相处的大忌,一句谎言,可能直接导致自己形象在别人心目中的彻底破灭。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曾子的儿子吵闹不休,曾妻就骗他说:“等你父亲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回家听到妻子告诉他这件事后,果然持刀把猪杀了。显然,曾子是在培养儿子的信用意识。
信用的心理作用是给对方以安全感,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吸引为前提的,而这种吸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必须在交往中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加深入的交往,需要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基础。因此,约好的聚会,要按时出席;承诺朋友的任务,要努力完成;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尽力去办到;借别人的钱、物品,要如期归还。这些无关紧要的小节,确是影响到个人信誉和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对来说,诚信也有界限,诚信并不是对所有人、所有事都实话实说。我们也不可能对所有人都诚信,就好像同事问你月薪是多少,说了可能就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不太熟的朋友问你家有多少家产,说了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诚信也要对人对事。国内有些旅游景点,东西卖的很贵,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火车上,谁都知道火车上的东西要比超市里贵很多。那为什么他们会不考虑损害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眼前的利益完全牺牲诚信和下次可能发生的交易呢?那是因为,类似旅游景点和火车这种场所,与顾客的关系是不重要的,几乎不用考虑未来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只是过客,发生一次买卖关系之后,基本上以后就再没有见面或联系的机会了。可以说,越是没有未来,诚信就越不重要,相反,越是有可能建立长久的合做关系,诚信也就越重要。另外,类似于职场上谈月薪、问私事这种不涉及个人诚信的问题,也就没有诚信的必要了。明白了这两点,在把握自己诚信的尺度时就应该有了大概的方向。
互赖原则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古以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少不了别人的帮助。刘备赢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不是得到张飞、关羽等人的鼎力相助,鸿鹄大业从何而生呢?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精力更有限,所以做一番大事情,那就善于采用别人的帮助,每个朝代的繁荣并不是只要皇帝英明就能成就的,而是皇帝本身能广开言路,善于倾听臣民的意见。一代名帝汉武帝刘彻,他光辉的一生莫不是因为很多帮助的结果。刘彻自幼聪明,九岁就被封为太子,后来汉景帝病逝,皇太后窦氏独揽朝廷,陪伴太子读书的张汤、李陵、灌夫和郭舍人都给了他大力的帮助,患难与共,太子还对人和好,善于结缘,经常得到东方朔的指点,还有马夫卫青和老将李广。在他们的帮助下,太子才能顺利登基,并不断在朝廷中赢得自己的优势,后来张汤掌管廷尉府,卫青升任御林军总督,在与匈奴对抗中,卫青力下过汗马功劳。汉武帝一生的事业是辉煌的,在那样的环境中顺利登基很不容易,后来一平淮南造反,二灭窦氏集团,三废汉朝耻辱的匈奴和亲政策,大刀阔斧开造汉朝的光辉年代,而正是因为他的身边总有不少的人为他出谋划策,才能得以顺利的进展。
许多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但并非万无一失,因为人实在太复杂了。但不可否认,只有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最终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最大化。
中国的伦理道德观,使所有中国人,结成一个硕大的互依互赖网。孔子的“连带责任主义”,更使得我们彼此之间,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互依互赖的正确意义,是互助而非倚赖。例如有A、B两人,如果“A的义务,即是B的权利;同时B的义务,亦是A的权利”,互相消而又互相益,便是互助。推而至于分工合作,成为更复杂的互助。
中国象棋的十六种不同的棋子最能体现互赖的精神。虽然他们各自可以独立作战,不必也不能依赖他人。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互助合作的。车固然可以保护马,马也可以“看”住车,不让它平白遭受对方的攻击。士、象是将的心腹,随时要保护着。然而紧急时期,当士或象在将的行宫里受到袭击时,将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维系,甚至奋勇地挫败来犯的敌人。卒的威力较小,而在适当的场合,照样可以攻死对方的帅。或者保护自己的车、马、包,依然有其发挥互助能力的时刻。
“红花亦需绿叶来陪衬”。任何事业,都不是个人独力所能够完成的,有赖于同仁的互助合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合则彼此有利,分则大家倒霉”的意识。共同努力,一起来担负责任,才能群策群力,达到真正互依互赖的境界。
分享原则
相互分享资源是建立人际关系网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分享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东西是越分享越多的:一是智慧、知识,二是朋友、关系,三是快乐和烦恼。正如萧伯纳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人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每人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思想。同样,你有一个关系,我也有一个关系,如果各自独享则每人仍是一个关系,如果拿来分享,交流之后则每人拥有两个关系。
另外,朋友间分享的不只是各自的关系,更多的是快乐和痛苦,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替别人分担他的烦恼,友情,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分享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往往两个人接触得越多,分享的越多,关系也会越好。还记得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吗?那些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与其它小朋友们分享的孩子人缘总是很好。成年人也是一样,只不过分享的东西不同了。人天生就是需要别人的动物,需要别人的关心,需要别人的赞美,需要在把自己的情绪分享给别人。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没人安慰,苦过了还是酸…”分享并不是刻意的为了建立人际关系而摆出的姿态,更多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朋友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参加了一场有无数参赛者的比赛,几经努力,你战胜了所有人,拿到了第一,你会想怎么庆祝呢?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或是上网?还是约上一堆朋友出去热闹一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朋友能见证自己的成就,分享自己的喜悦。但是,想让朋友愿意分享你的快乐和烦恼,就要学会平时能和他们有更多分享的机会,分享自己的,也分享他们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真正需要朋友的时候被他们冷落。
而且,如果你分享的东西是对别人有用有帮助的,别人会感谢你。你愿意与别人分享,有一种愿意付出的心态,他们自然会觉得你是一个善意的人,从而愿意与你做朋友,愿意与你打交道。总之,无论是为了交新朋友,还是更好的和老朋友相处,分享都是每个愿意为拓展自己人际网努力的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一“心”原则
做事业也好,拓展人际关系也好,没有什么比“用心”二字更重要了。如果说前面那些准则都是方法,那么这一条就是态度。态度不端正,方法再多也没用。无论是对待知心朋友,还是与互相利用的酒肉朋友虚与委蛇,都要用心。也只有用心,才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到最好。
这里的用心有两个意思,一是多用用脑子。处理什么事、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需要好好动动脑子。想与别人的关系更好,就少不了运用前面的方法与之拉近距离,投其所好,让对方真正的把你当成朋友,愿意为你出力。好朋友过生日,仔细的考虑一下他的爱好和需要,精心为他挑一份礼物,更容易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求人办事,自己去还是和跟他熟的朋友去,要不要送礼,送东西还是送钱,怎么送他才更愿意收下,都要好好想想;认识一个新朋友,我很欣赏他,希望能和他成为好朋友,我该怎么做,刻意接近他会不会招致对方的反感,直接告诉他还是慢慢接触;一个朋友做错了事,我该不该批评他,虽说是为了他好,但他会接受吗,怎么说才能不伤两人之间的感情……如此种种,所有的事,都需要好好地想想,谋定而后动,不能鲁莽行事。
二是以心换心。身在人群中,谁也不比谁傻,交朋友,特别是好朋友,一定要以心换心。真诚是没有人会拒绝的,他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对方多少都会心里有数,这也影响着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只有用心,让对方知道你在意他这个朋友,你对他的事很上心,他才会把你同样放在心上。经营人际关系,特别是当我们需要真正的友情时,用诚心、真心、爱心才能换来对方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