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可能只有一线之隔。安然看待得与失,需要一颗平常之心,一种淡然之态。坦然之后,才会有笑对,才会有幸福。
平日里,我们好像只关心自己已经失去的,一味地沉浸于喋喋不休的埋怨与追悔中,无形中留下了许多伤感与怨恨。其实,在漫漫旅途中,失去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种常态,快乐与否,就只是我们内心看待得失角度的问题了。
四面八方的人都涌进了画室,据说他们要欣赏的都是大师之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摆出的画作堪称精品中的精品。除此之外,更吸引人的恐怕是根据画作内容增加的音乐欣赏。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饱了眼福,还能饱了耳福,真所谓视听盛宴。
然而,在这些欣赏者中居然有一个盲人。只见他侧耳倾听着音乐,时而凝重低缓,时而明快张扬,时而翻云滚滚,时而云开见日。盲人惊喜地拉着身边的人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看见了小河流水,看见了细雨绵绵,看见了七彩之虹,也看到了多彩人生……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也许是激动,也许是震撼,也许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因为那幅画的名字就叫《七彩人生》,而画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色彩和盲人说的如出一辙。人们知道,盲人真的看到了。
当人们为这位盲人欢呼的时候,画廊的另一侧也发出久久不落的掌声。原来,感动无处不在,正所谓无独有偶:一个听力失聪的孩子由父母陪同也来看画展。虽然他不知道声音为何物,不知道他所看的画作还有与之匹配的音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欣赏的心情。他仔细地看着,目不转睛、神情专注。然后忽然转身,微笑着大声对旁边的父母说,我听到了,听到了小鸟婉转歌唱,听到了流水潺潺,听到了有风儿呼啸、瀑布轰鸣,听到了远处的马蹄声,甚至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还有伙伴的读书声……父母看着被称为《天籁》的画作,望着儿子那天真的微笑,泪水不禁冲出眼眶,笑意却舒展了面容。
前来观看画展的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了,这其中,两个身有缺陷的人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人们努力地追寻着幸福。然而往往,很多人却更容易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从而感到自己是那么不幸。其实,幸福是一个多元化的命题,只要用心感受,即使失去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身处幸福的山中,在远近高低的角度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幸福风景,唯独没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天地。
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够正视现实。往往,当我们对失去感到遗憾的同时,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另一种收获。既然已经失去了,又何必耿耿于怀,纠缠于内心?放弃不必要的冥想,珍惜眼前的平凡;自娱自乐,心安理得。没有刻意的追求,便不会有失去的伤感和沉重。
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圣贤。月无常圆,却不影响它的皎洁;花无常开,却不影响它的娇艳;春无常在,却不影响它的美丽。人生也总有一半的遗憾,却也并不影响它的美好。不要再让担忧与焦虑消耗我们的精力,摇摆的不安与得失间的平衡只是一念的意识。安然于得失,简明的心性,胸襟便自然豁达于明媚之中。
肯退一步,才能进一步
大多数人为选择而苦恼,本质都源于不懂得放弃、不甘心放弃。的确,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数不胜数的各种选择,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是左是右、是取是舍,经常会把人推入矛盾、纠结,乃至无助、绝望的边缘,人们因为有多种选择而变成难以抉择。
人生如在舞台上演出。舞台的大小是有限的,只有退一半,进一半,才能给自己留足余地,跳出精彩的舞步。
然而,当我们逐渐参透了得失的智慧,练就了取舍的本领后,也许未来的视野即将会展现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而豁然开朗的景致。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被历传经久的道理告诉我们,有舍才会有得。正如猎人不可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一样,为了得到一只,就必须放弃另外一只。懂得选择、勇于放弃,才是保持生命得以延续、得以平衡的智慧。
人们时常感叹雄鹰在天空翱翔、巡弋、盘旋的美,仰慕雄鹰搏击长空的无畏,更震撼于雄鹰的再生过程。而老鹰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然而,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身体却会发生一场剧变:尖利的双爪开始老化,显得愈来愈笨拙,甚至根本无法灵活地抓捕到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可以碰到胸膛,严重影响进食;健美的双翅长满了又浓又厚的羽毛,使它再也不能轻盈地飞翔。
此时老鹰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痛不欲生的蜕变与历练,让生命得以新生。
求生的渴望转变成老鹰放弃“慢慢老化”的信念。于是,凤凰涅盘的过程开始了。
老鹰必须拖着沉重的翅膀努力飞到任何鸟兽都无法上去的陡峭悬崖,筑巢停留。它开始用喙击打岩石,把老化的喙连皮带肉完全磕掉,然后忍着剧痛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新喙长出来后,再用新喙把双爪的老趾甲一个一个拔掉。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再用趾甲把旧羽毛一根一根扯掉。这其中的痛,老鹰承受着,而外界却很难想象。
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了接下来长达30年的飞翔之旅。
尽管抉择的过程非常残酷,老鹰还是经过痛苦的蜕变获得了新生。选择放弃安逸的等待,也许会很艰辛,很痛苦,但是放弃并不等于失去,反而是凤凰涅盘般的再生。
那么,在我们人类的生命中,又何尝没有“老鹰再生”式的抉择呢?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放弃甚至牺牲,才能开始又一段崭新的旅程。
放弃是一种能力,明白自己应该坚持什么,又该放弃什么,这是一种大格局的果敢和胆识。试想:要获得成功,但又害怕经历磨难;想获得清闲而辞职在家,但是又会因为无所事事而失落;为了得到高薪而寻觅到了一份好工作,但是又感到责任太重、压力太大……如果总是这样患得患失,又怎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收获快乐呢?
要知道:快乐与痛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福和祸永远都是相依相衬的。一件事的正面是快乐,背面大多就是痛苦。如果想要得到,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认清了这一点,就要时时刻刻多想想自己的所得,忘却自己的付出或所失,心中的不平衡自然也就会减少甚至消失。面对人生,我们是自己唯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能彻悟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女孩学习很刻苦,她的理想很现实,就是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拿到出国进修的机会或是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没想到当她苦苦追寻的梦想都实现的那一刻,她却没有预期的欣喜,反而开始惆怅起来——因为,当公费留学和优厚的工作同时摆在面前时,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为了庆祝女儿的成绩,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席间,女儿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笑,随手夹起女儿最喜欢吃的酸菜鱼。但随即,母亲的眉宇间却突然变得忧郁起来,仿佛遇到了什么难事,筷子中的食物也在空中停滞了。
女儿赶忙关切地询问:“妈妈,您怎么了?”
妈妈看着另一盘女儿喜欢吃的口水鸡,又看看筷子里的酸菜鱼,说:“我也想给你夹口水鸡,可是现在没有办法做到”。
女儿笑妈妈老了:“妈妈,你放下手里的酸菜鱼,不就可以夹到其他的菜了吗?”妈妈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自己的女儿。瞬间,女儿似乎明白了什么,低下了头。
“孩子,没有放弃,就无所谓选择。只有你放弃了手中的这样东西,才可以拿起其他的东西。一个人选择得当,是因为放弃适宜。每选择一次,就等于放弃一次,也可能遗憾一次。但是如果你不选择、不放弃,那么就连遗憾的资格都没有了。”妈妈满脸严肃地说。
听完妈妈的话,女孩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三年后归国,已然硕果累累。而且,她再也不会为选择所累,不再为放弃所伤。
学会放弃才能够成功。人生苦短,越想多得到一些,就越需要放弃另一些。应该肯定的是,不做选择、不敢放弃的人是痛苦的。懂得果敢的放弃和义无反顾的选择,是一种智慧。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活得快乐,活得潇洒,从而拥有心灵上的平衡。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和选择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能否舍弃人生路上必须舍弃的东西,这或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具有智慧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冷静而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能够理性、客观地规划自己的理想与生活的时候,他才敢舍弃,他才能够舍弃。舍弃是大自然的规律,是生存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方式,更是勇者与智者的修炼。
没有一半的退哪来一半的进。人生的智慧,就在这退与进之间,一半与一半之间。
面对人生,就让我们以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心境,从容地去选择。选择一种气度,选择一种风范,选择一种壮美。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方能在不断的摇摆中寻找到动态中的平衡,在不定的纠结中觅得到坦然的平静。
明智的舍弃会是一种更大的获得
得与失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得,也没有绝对的失。很多时候,得与失还可以相互转化。就像那个经典的“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丢了马好像是件坏事,可是又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好马,又怎知不是另一种获得的福气呢?
我们的生活中,若没有一半的坏事发生,我们又怎会懂得因为一半的好事而快乐。如果没有一半的舍弃,又怎么能奢望一半的获得呢?
我们经常说舍得,舍即失,得即获。之所以叫舍得,就是要先舍而后才能得。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舍与得的选择中摇摆。只是更多的人总是渴望得到,渴望占有,从而忽略了主动的“失去”。岂不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失去的同时,往往就意味着获得。
懂得了舍得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失去的真意。荣辱得失便都只是浮云缭绕,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容易获得宁静的平衡,从而收获更多的快乐。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人会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手里有一个橘子,那么千万不要在伙伴面前把它都吃掉。因为如果一个人把这个橘子都吃了,你吃的只不过是一个橘子而已;你得到的只是一种水果,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橘子分开,和周围的伙伴一起吃,尽管表面上你只吃到了整个橘子的一部分,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味,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同伴的友谊。
等到以后别人有了水果时,自然就会想到你曾经分给的橘子,大都也愿意和你一起分享。如此一来,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香蕉,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另外一个人手上得到一个桃。在你得到更多不同水果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真挚的友谊。
失去大半个橘子的同时,其实是得到了另一种收获的机会。那些橘子就像一个个友谊的种子,播撒在小伙伴的心里。等到这些种子生根发芽以后,等待我们的将是硕果累累的情义。这样的失去难道不比一味的固守或索取更有价值吗?
在自然界中,有太多不以得到为目的的付出,无一不体现着一个道理: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甚至是更大、更深层次的获得。就像农人耕耘,其实并不一定单单只有一个收获的目的。其中,他们撒种、除草、施肥、灌溉,俯仰于天地之间,挥汗于四季之时,作为一个农人的价值也就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当秋收的时候,田地里所长出的每一粒粮食实际上都是对农忙的一种褒扬和回馈。他们并没有一味地索取百亩田、千吨粮,只是天道酬勤,农田因感受到了他们的付出,那颗颗种子也就更有力地破土而出。这种收获亦是一种失去计较后潜心付出的惊喜。
但往往,人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或付出某些努力之前,总喜欢权衡利害得失,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沉溺于一味的索取之中,或纠结于事情的结果,或斤斤计较于可能付出的代价,这就不免错失很多良机,或者使本该快乐充实的奋斗过程背上了沉重而痛苦的包袱。“不播春风,难得夏雨。”倘若总问收成,等价交换,结果只能是空无一物。
曾经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财主,最大的毛病就是吝啬。他从来不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即使是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不愿轻易拿出一分一毫。就因为他把钱财看得紧紧的,从来不舍得给予他人,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
这个财主不仅吝啬,而且少言寡语,从来都不和别人说笑,更不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在角落里。慢慢地,大家都疏远了他,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多说一句话,因为确实也无话可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财主老了,他逐渐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为了让自己快乐一点,他试图去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别人都已经习惯了远离他,所以一时间,财主根本找不到能够接受他的人。
绝望的财主想到了死。于是,在一个月光清幽的晚上,他来到河边想一死了之,却被一个远道而来的禅师拦住了。禅师一一询问原因,是不是儿女不孝,抑或与妻子关系不和,还是生活没有依靠?财主不停地摇头,表示都不是。禅师又问了他许多问题,财主还是一言不发,总是摇头表示否定。
最后,他终于开口了,他把大家对他的态度还有自己的苦恼说给禅师听,禅师也明白了问题出在了哪。
“现在你开心一些了吗?”禅师说。
财主点点头。
禅师又说:“你的开心是因为我分享了你的苦恼。所以,你现在会比较舒服一点。”
财主觉得很有道理,不禁向禅师请教。
禅师正色道:“你的苦恼是因为没有人分享你的苦恼,也没有人和你共享快乐。假如你能把你的快乐和财富和周围人分享一下,你同样也会感到快乐。你过去被大家疏远,是因为你把一切都看得太严,不愿让别人与你分享。所以,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小。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先从你自己做起。”
听了禅师的话,财主恍然大悟。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一改往日的吝啬和刻薄,不管是一杯“羹”,还是一块“金”,都乐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久而久之,大家终于接受了他。他的快乐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好。
吝啬的财主好像拥有很多财富,但是,除了这些财富,他就一无所有了,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朋友的关爱,更没有生活的幸福。这一切的不愉快都是因为他不懂得“舍”的道理。当财主不再吝啬时,好像失去了一些财富,但他却得到了更重要的东西:精神上的快乐。
用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这就是“失”的涵义,也是我们生活中快乐的源泉。
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摒弃一味索取,甘于失去,学会付出,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可以付出、可以分享、可以给予和可以帮助的收获。失去一半,将来的获得才会更加恒稳;付出一半,生命才会因充满了爱意而更显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