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过年,图的是团聚。一到放年假的日子,父母就收拾好物品带上我回祖母家过年。乡村的年下,比起往日,多了份热闹与闲适。白日里,祖父好和村中老人在温暖的阳光下晒太阳,祖母与家中妯娌们在灶间忙活,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火盆旁,取暖闲聊。
除夕之夜,按习俗是要守岁的,自然不能早睡。大雪纷飞,雪花洋洋洒洒的覆盖了村郭,家家户户房门紧闭,将寒冷隔挡于门外,留下室内的温暖。村庄是安静的,只有雪粒敲打窗棱发出的忽大忽小的声音。
一大家子人,难得一聚,自然要趣事逸事天南海北的聊开。男子们常常打一会儿纸牌取乐,小孩儿穿得像一个个棉花球一样,在院里打雪仗、放炮竹,不多时,就会又风风火火的冲进门里拿果子吃。
夜深了,祖母招呼着孩子们进屋,拿出一个大篮子,从里面取出红薯、花生放在火盆边烤着吃。还支起一个乌黑的小铁锅,放进小半锅玉米粒,炒玉米花来吃,玉米花时时爆破的声音常引来小孩子们一阵欢欣,不顾烫手的就抢进口中。
火红的炭火映衬着家中人红通通的笑脸,甘薯的香味混合着笑声溢满整个堂屋,祖父在一旁乐滋滋的吸着烟袋锅,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老人最大的心愿也莫过于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了。
待孩子们眼皮直打架时,门外响起的鞭炮声提醒着人们守岁的时间终于到了。祖父也拿起一挂鞭放开,小孩们重又欢喜雀跃的放炮,又紧张又害怕,噼里啪啦的声音划破了乡村的寂静,也唱出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