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与控场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对演讲内容、方法、时间灵活做出调整,对意外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及处理,对听众的情绪及注意力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演讲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演讲,由于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演讲者和同样的演讲内容,情况也会大不一样。此外,意料不到的事情也会时常发生。对此,演讲者如果不善于灵活应变,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以致场上失控,这样会使演讲无法顺利进行,即使勉强完成,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每个演讲者都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变和控场能力。
准备的讲稿不适用的处理
在演讲中,演讲者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一是听众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超出了演讲者演讲的范围;二是准备的讲稿内容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有许多重复之处;三是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中获得了新的启示,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想;四是会场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准备的讲稿完全不适用。
碰到上述情形,演讲者应灵活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
(1)从三个方面考虑和处理听众提出的新问题
首先,要好好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我能否回答?如果能够回答当然最好,但如果缺乏准备不能回答,你千万不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而应该这样对听众说:“这是一个很有趣而且很重要的问题,我没仔细研究过,但我很乐意会后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这个问题。”
其次,还要进一步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我有没有马上回答的必要?在什么时候回答合适?又有没有必要向众人回答?还是单独回答为好?如果有必要马上回答,就马上回答,趁热打铁;如果问题是自己准备要讲的,但还没讲到,你可以这样回答听众:“这个问题一会儿就讲到,先暂且不作回答。”如果问题没有必要向众人回答,那你不妨说:“会后我会答复你。”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自己的讲题有关?回答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演讲中心的集中?如果回答会把问题扯远,分散演讲的中心,那就要避免会上回答。但你务必要这样对听众说:“你提的问题我会后一定答复你。”这样才不会使提问者扫兴。
(2)内容重复的问题可略去不说
一是对相同的看法、论述略去不说,只说与众不同的那一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刚才大家对某某问题都讲得很详细深入了,这里我只想作一点补充……”或者说“这里我只想就某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等。
二是对相同的事例略去详细描述,只作总结性、过渡性的评议。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刚才不少人都详细讲述了×××的事迹。的确,他的事迹是感人的,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如果能举出新的事例是最好不过了。
(3)放弃原讲稿重新组织演讲内容
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时间充足的话可重新写出讲稿。二是时间仓促的话,可列出提纲,作即席演讲。这里不妨举个最为突出的例子。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举世瞩目的万隆会议。会议开幕后不久便出现了分歧。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偏见或不明真相,攻击中国在边境省份设自治区是对邻国的颠覆,并提出华侨双重国籍等问题。这时,人们把目光转向周恩来,有的同情,有的焦虑,有的幸灾乐祸。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周恩来推后了发言时间,将原讲稿印成书面材料发给与会代表,然后重新赶写讲稿。在听完大多数国家代表发言后,周总理才从容走上讲台,针对新的情况作了如下演讲:
“首先,不同的思想和社会制度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亚非会议既然不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次之,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
第三,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中国准备与有关各国政府解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中国境内有傣族存在。就须给他们自治权利,就像缅甸有僮族自治邦一样,怎能说是威胁了邻邦呢?
为了不使会议有争议,中国决定不在会议上提出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沿海岛屿,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尽管中国的要求完全是正义的。”
他的话音刚落,全场便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印度总理、缅甸总理等人纷纷离开座位,过去与周恩来握手;一些起初对中国不友好的代表也称赞周恩来的演讲是出色的、和解的。的确,周恩来的演讲是出色的,他的演讲不仅解开了亚非国家之间的隔阂,而且还赢得了亚非朋友对中国的信任,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演讲作为“武器”,其力量是何等巨大!同时也可以看到,根据新的情况灵活调整演讲内容是多么重要!如果周总理不善于应变,照搬原讲稿发言,就不会有演讲的成功。
应对听众的故意刁难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听众对演讲者都是尊敬和友善的,即使提出一些质疑也是出于善意。对此,演讲者应持欢迎的态度,并要认真地给予解答。但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提出一些带歧视、轻视、敌视性的问题,故意刁难演讲者,对此,演讲者应毫不客气地给予回击。可借鉴以下经验。
(1)针锋相对
例如,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传播开来时,英国教会曾召开过一次辩论演讲会。会上,一位大主教突然对赫肯黎教授进行人身攻击,他说:“赫肯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为照他的信仰,他本来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还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呢?”赫胥黎针锋相对地回答:“我断言——我重复断言:要说我是起源于弯着腰走路和智力不发达的可怜的动物,我并不觉得羞耻;相反,要说我起源于那些自称很有才华,社会地位很高,却胡乱干涉自己所茫然无知的事物,任意抹杀真理的人,那才真正可耻!”雄辩的哲理使大主教瞪着大眼,无言以对。
(2)反唇相讥
例如,在一次宴会上,长相消瘦的萧伯纳正准备致词,一个脑满肠肥的资本家讥笑道:“啊,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微微一笑,反唇相讥道:“嗯,先生,我见到您,就知道了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德国大诗人海涅因为是犹太人而常常遭到无理攻击。他在一次演讲中,有一个旅行家突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反唇相讥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3)反戈一击
例如,有位演讲家在演讲结束时,台下有一学生突然连珠炮似的向他发问:
学生:先生,您今天是第一次演讲失败吗?
演讲家:那当然是第一次啦。噢,你们当学生的怎么总爱问这个问题?
学生:演讲时,您觉得什么样的字音最容易说错?
演讲家:错。
学生:您演讲开始时,从来不说的是什么?
演讲家:结尾。
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后,演讲家也来个出其不意,反戈一击:
演讲家:我方才讲的冷缩热胀的道理你懂了吗?
学生:懂了,先生。冬天白天短——冷缩;夏天白天长——热胀。
这时,台下出现了哄堂大笑,这位发问的学生才知道说错和失败的是自己,不禁羞红了脸。
(4)顺水推舟
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有人就给她提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顺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巧妙得体的回答博得了台下听众的称赞。
(5)欲抑先扬
例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当他正在就我国经济建设成就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作演讲时,一位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站起来问道:“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周总理用坚定的口吻答道:“有。”顿时会场骚动。当人们惊讶之余,周总理紧接着说道:“在中国台湾省。”这一欲抑先扬的回答博得了全场一阵掌声。
(6)避实就虚
例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听出他是在讥笑我国贫穷,对此,周总理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巧于迂回、避实就虚地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接着,周总理作了这样的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总理的一席话可谓语惊四座,人们对他的机敏应变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7)运用幽默
例如,达尔文在一次演讲中,刚说出题目,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就站起来,带着戏谑的口吻问道:“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达尔文答道:“是的。”这位美女继续说:“那么,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彬彬有礼地答道:“那当然!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的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达尔文幽默风趣的回答博得全场一片笑声。
以幽默著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次正准备作即席演讲,一位媚态十足的女士对他说:“丘吉尔,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丘吉尔问。那女士说:“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丘吉尔听后,彬彬有礼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的任何一点。”丘吉尔有一回访问美国,刚做了几分钟的演讲,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站起来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笑了一笑,说:“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尔的幽默令反对者悻悻而去。
(8)运用逻辑
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善于应对的演讲家请看他在一次演讲大会上是如何应对的吧:
反对者: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马:您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反对者: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马:(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反对者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马:这与您有何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反对者: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马:请您过1000年再来,到那对我们再谈吧!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喜欢自夸?
马: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说:“你要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
反对者: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
马:看来,这个同志是来作证的,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反对者又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
马:那么您不洗脸,您就自以为是干净的人吗?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马:照您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马: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上述应对实在是棒极了,不仅极具幽默,且具有高妙的逻辑战术。如反对者由“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推出“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的结论,这明明是偷梁换柱(即偷换概念)的伎俩,马雅可夫斯基将错就错,用反问给予辛辣的讽刺。当反对者指责他戴戒指并攻击他的诗不能使人沸腾、燃烧和不能感染人时,马雅可夫斯基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战术——偷梁换柱予以回击,使反对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应对方法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尽到。这里最关键的是,演讲者要无所畏惧,沉着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对方。
听众开小差的处理
在许多演讲会上,听众开小差是常见的事,如看报纸杂志的,聊天的,喧闹的,打瞌睡的,望着窗外出神的,看外面热闹的,总之无所不有。这种情形会严重影响听众的听讲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演讲者自身的演讲情绪。
碰到这种情况,演讲者务必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及演讲方法。对听众听讲兴趣及注意力造成影响的原因很多,有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内容枯燥无味,演讲者不善于表达等;也有客观方面的问题,如会场环境欠佳,缺乏传声设备,会议时间过长等。对于主观方面的问题,演讲者在演讲准备时就要注意解决,对讲题以及材料都要作精心的设计和选择,力求合乎听众胃口,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对于客观方面的问题,演讲者则要灵活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1)尽量缩短演讲时间
遇到会议时间过长,以致听众疲倦或出现不耐烦情绪时,演讲者不妨精简演讲内容,尽量缩短演讲时间。
有经验的演讲家是这样应变的:艾林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常常出席宴会并发表演说。在一次宴会上,他排在最后一个发言。由于前面的人演讲都是长篇大论,轮到他发言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听众早就迫不及待地等着就餐了。艾森豪威尔急听众所急,他放弃了原来准备的讲稿,对听众说了以下两句话:“每一篇演讲不管它写成书面的或其他形式,都应该有标点符号。今天晚上,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说完,他就回到座位上了。当听众明白他已经演讲完时,对他简短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说,恽代英在一次报告会上也遇到类似情况。由于前面有好几个人演讲,轮到他演讲时,听众已经很疲倦了,为了让听众振作精神,恽代英一走上讲台,便出乎意料地“哈哈”一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听众也跟着笑起来。当听众精神兴奋之际,恽代英开始了他的演讲。
演讲家们这些灵活的应变对策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2)适当活动防止听众困倦
大家知道,人在“春眠不觉晓”的日子里和炎热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经有位演讲者遇到过这种情景,他是这样处理的:当时,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谈,只见一缕初春的阳光从会场后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照在少数人的背上。这些人的背脊立刻觉得一阵暖和,就不知不觉地沉沉入睡了。最后,这种气氛还传染到前面的人。看到这一情景,演讲者暂停了演讲,对听众说:
“请诸位抬起头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为天花板上真有什么看的,个个都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
“现在再看一看左边。”大家果然又向左边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