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端,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形呈梨形,长7~9厘米,宽2.2~3.5厘米,其容积有30~50毫升,其构造可分为底、体、颈、管四个部分。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就常常嵌顿在这里。管部与颈部相连,管长2~4厘米,直径约为0.3厘米,内部还有螺旋式黏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的作用。由于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存在较多的变异,所以手术时经常容易损伤这个部位。
从胆部基本构造来看,胆囊具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即使胆总管阻塞长达4小时之久,胆道内压也不会随之增高。
当胆囊切除以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就会减弱,胆管壁也会逐渐增厚,黏液腺体增多,这样是为了适应将更多的胆汁排入肠道。
由于胆汁的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而此时的括约肌关闭并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会进入小肠。
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胆囊腔的容积为40~70毫升,所以它会借助其浓缩功能来增加胆汁的储存量。通过吸收胆汁中90%的水分,将大部分胆汁酸液储存其中。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多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一种急性炎症,80%的患者还伴有胆囊结石,这也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本病发生的常见因素有三:
其一,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黏膜引起炎症;
其二,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大多从胆道逆行而来;
其三,化学刺激,高浓度胆汁酸盐刺激胆囊黏膜引起急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