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1]此亦攻守一[2]道乎?”
靖曰:“有国有家者[3],曷尝[4]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止[5]攻其城击其阵[6]而已,必有攻[7]其心[8]之术焉。守者,不止完[9]其壁[10]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11]而有待[12]焉。大而言之[13],为君之道[14];小而言之,为将之法[15]。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
“注释”
[1]“国虽大”四句:见《司马法·仁本》。意思是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会走向灭亡;天下虽然太平,但是忘战就必定会有危险。
[2]一:统一。
[3]有国有家者:这里指国家的统治者。
[4]曷尝:怎么能。
[5]不止:不仅仅。
[6]阵:军阵,阵营。
[7]攻:瓦解,攻破。
[8]心:军心。
[9]完:巩固,完善。
[10]壁:营垒。
[11]气:士气。
[12]待:等待时机。
[13]大而言之:从大的方面来说。
[14]为君之道:是国君应该知道的道理。
[15]为将之法:是将领应该掌握的方法。
“译文”
唐太宗问:“《司马法》上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就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战必定就会危险。’这里讲的也是攻守统一的道理吗?”
李靖答道:“凡是有国有家的,怎么能不讲攻守之道呢?进攻,不仅仅是指攻打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指拥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防守,不仅仅指完善城池的营垒,巩固阵营的防御,还要保持旺盛的士气,等待时机破敌。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作国君的应该熟谙的道理;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作将领的必须掌握的方法。做到瓦解敌人的军心,就是知彼;做到保持己方旺盛的士气,就是知己。”
“原文”
太宗曰:“诚哉!朕常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1],然后彼可得而知焉[2];察敌之气与己人气孰治[3],然后我可得而知焉[4]。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5]失利者哉。”
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6]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7]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8]臣斯须[9]不敢失[10]此诫。”
“注释”
[1]审:审慎,周密。
[2]然后彼可得而知焉:然后敌人的作战意图就可以知道了。
[3]治:旺盛。
[4]我可得而知焉:我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取得胜利。
[5]安有:怎么会有。
[6]先为不可胜:见《孙子兵法·军形篇》。意思是先造成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7]以待敌之可胜:见《孙子兵法·军形篇》。意思是等待捕捉能够战胜敌人的机会。
[8]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见《孙子兵法·军形篇》。意思是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
[9]斯须:片刻。
[10]失:违背,忘记。
“译文”
唐太宗说:“确实如此,我每逢临阵对敌,一定要先分析敌人的作战意图与我方的作战意图谁更周密,然后敌人作战意图怎样就可以知道了;了解敌人的士气与我军的士气谁更旺盛,然后就可以知道我方能不能夺取胜利。所以说知彼知已是兵家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现在的将领即使是不了解敌人,但如果能做到了解自己,怎么会有失利发生呢?”
李靖说:“孙武所说的‘先造成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这便是知己;‘等待捕捉能够战胜敌人的机会’,这就是知彼。孙武又说:‘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取决于敌人是否有空隙可乘。’我片刻都不敢违背这些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