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宗曰:“《曹公新书》云:‘作陈[1]对敌,必先立表[2],引[3]兵就[4]表而陈。一部受敌[5],余部[6]不进救者斩。’[7]此何术乎?”
靖曰:“临敌立表,非也,此但教战时法耳。古人善用兵者,教[8]正不教奇,驱[9]众若驱[10]群羊,与之进,与之退,不知所之也[11]。曹公骄而好胜[12],当时诸将奉《新书》者,莫敢攻其短[13]。且临敌立表,无乃[14]晚乎?臣窃观陛下所制《破阵乐舞》[15],前出四表,后缀八幡,左右折旋[16],趋步金鼓,各有其节[17],此即八陈图四头八尾之制也。人间但见[18]乐舞之盛,岂有知军容[19]如斯焉!”
太宗曰:“昔汉高帝[20]定天下,歌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1]盖兵法可以意授[22],不可以语传[23]。朕为《破阵乐舞》,唯卿已晓其表[24]矣,后世其知我不苟[25]作也。”
“注释”
[1]作陈:布阵的意思。
[2]表:标识,标志。
[3]引:指挥。
[4]就:接近,靠近。
[5]一部受敌:一部遭到敌人攻击时。
[6]余部:其他部队。
[7]“作陈对敌”五句:见曹操《步战令》。
[8]教:教练。
[9]驱:此处的意思是指挥。
[10]驱:驱赶。
[11]“驱众若驱群羊”四句:见《孙子兵法·九地篇》。
[12]好胜:喜欢争强好胜。
[13]短:缺点,短处。
[14]无乃:不是。
[15]《破阵乐舞》:李世民所创的军中之乐。
[16]折旋:进退回旋。
[17]节:节奏。
[18]但见:只是看见。
[19]军容:军队的阵容。
[20]汉高帝:汉高祖刘邦。
[21]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中的一句诗,意思是说怎样才能得到勇士,为我镇守四方。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2]意授:心领神会。
[23]语传:用言语来传达。
[24]表:形式,这里指的是形式和内涵。
[25]苟:随便。
“译文”
唐太宗问:“《曹公新书》上说:‘布阵对敌,必定要先设立标识,然后才指挥军队按照一定的标识布阵。当其中的一部遭到敌人攻击时,其他部队如果不前去救援,就要问罪斩首。’这是什么战术?”
李靖答道:“临到同敌人交战时再去设立标识,这种做法不对。设立标识布阵这只不过是平时训练部队的方法。古代善于打仗的人,只教练正兵的战法,而不教练奇兵的战法,指挥士兵就如同驱赶羊群一样,叫他们进就进,叫他们退就退,而不让他们知道究竟要到哪里去。由于曹操为人骄傲而又喜欢争强,当时那些按照《新书》规定行动的将领,没有一个人敢于说其中的缺陷。而到了临敌交锋时才去设立标识布阵,不是太晚了吗?我个人认为,陛下所创制的《破阵乐舞》,首先在前出示四面标识,然后在后排列八幅长幡,舞蹈的人或左或右,进退回旋,随着金鼓之声或快步小跑,或缓缓向前,都按照一定的节奏。这就是模仿八阵图中四头八尾的制度。一般人只是从其中看到了音乐舞蹈的场面,又怎么能知道军队的阵容也会是如此壮观?”
唐太宗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曾作《大风歌》吟唱:‘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我镇守四方?’兵法只可以心领神会,用语言却说不尽它的深意。我所创制的《破阵乐舞》,只有你理解了它的深意,后世的人们大概只能够了解我并不是随随便便创作这首乐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