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天为阳,地为阴,接受地气可以养阴,吸收负离子。而如今,人们住得离地面越来越远,难以吸收地气,也难怪人们会越来越“火”大,浮躁不堪。“赤足行走”其实是先辈们给我们准备的最好的健康财富。
大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吧,尤其在秋天,手摸到哪里都像触电一样,穿脱毛衣,衣服窸窣作响;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追随梳子于百里之外。这个道理,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是静电的原因。那么,几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也备受静电的困扰吗?答案是:此言谬矣。
不要说古人了,大家就是回想一下自己的幼年时代,生活中可曾受到静电带来的麻烦?相信很少人有这个感受吧,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我们天天撒着脚丫子满世界跑,身体里有再多的正电荷,也被地气接收走了,哪里还会感受到什么静电?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天为阳,地为阴,接受地气可以养阴,吸收负离子。在干燥的地区,很多人一到秋天会流鼻血,嘴唇干裂,人们多认为这是缺水所致,相信很多女士已经证实了“喝水无用论”,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阴虚,所谓阴虚生内热。到了秋天,人们都知道,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水果,这也是为了养阴。除了食补之外,赤足行走对于阴虚燥热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最自然的养阴方法。
一个朋友从四川老家去了北方,没过几天,便打电话来说,北方真是干燥啊,刚刚洗完脸,还没来得及抹干呢,皮肤已经紧绷了,不仅如此,头发也是干枯如草,抹多少护肤霜,吃多少滋润的东西都没有效果。最要命的是很容易上火,引起口腔溃疡,嘴里动不动一片溃烂,吃饭喝水都成问题。我告诉他这是干燥所致的阴虚内热,最好的办法就是赤足行走,接收地气来养阴。休息的时候,去广场、郊外,找一些鹅卵石、沙土等地面赤足走上半小时,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晚上回到家里,脱下鞋子,在屋里行走,让脚部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也未尝不可。
朋友不敢怠慢,坚持执行,过了两个月,打来电话说,北方已经立秋,天气更为干燥,树叶枯黄,雨丝难觅,不过他的症状已经完全没有了,似乎身体已经适应了北方的干燥。所以,安全地渡过这个“北方之秋”完全不成问题。
为朋友庆幸之余,也深感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是渐行渐远,以往人们住茅屋,房前屋后,跑来跑去,不觉疲惫。而如今,楼越起越高,离地面越来越远,难以吸收地气,更兼人们用各种鞋子时刻将自己的脚包得滴水不漏,也难怪人越来越“火”大,浮躁不堪。这样想来,“赤足行走”实在是先辈们给我们准备的最好的健康财富。
好的东西虽然秘而不宣,但总能被很多人得知。正当我极力给朋友们推荐这一方法时,一位远在国外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这一方法在外国也极其流行,这倒让我有些意外了,因为据我所知,西医向来对中医有着极其强烈的抵触感。而我,因为执著于中华文化,见人家如此态度,也就懒得理会,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朋友是个直性子,见我不太相信,便搬出了西方报纸中的论断,说科学对于赤足行走利于健康的解释是: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存在电场,本来一切生物都与这个环境和谐共生。但是现代化的生活却使人们脱离了负电荷,积累了过多的正电荷,导致正负不均,使人容易生病。
虽然我对西医不感冒,但这等科学论断却不得不服。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科学所谓的正负电荷和中医的阴阳平衡何等相似,说白了,就是人体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样想来,中医,西医虽然着眼点不一样,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赤足行走不仅可以接收地气,利于养阴,还对脚底有按摩作用,可以刺激脚底反射区,能够强身健体,防衰老。而西医则认为,赤足行走不仅可以治疗一些腿脚部的疾病,对于神经系统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比如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等现代人经常得的一些亚健康状态的疾病。
中国人缺乏自信,对国产的东西大多不太“感冒”,不管什么东西,留洋之后似乎就镀了一层金,因此出口转内销的东西往往比较走俏。不知,赤足行走这一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被西方人给诠释了一番之后,是不是更加锦上添花,人见人爱了?
中国古人早就说过:“树大全凭根深,人壮全凭脚健。”赤足行走利于养生,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得到了证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在干净的草坪或土路上行走,一定要保证地面干净整洁,没有锋利的石子或者玻璃之类,另外沙滩、鹅卵石地面也是不错的选择,实在不行,也可选择水泥地面。但是和任何一种养生方式一样,赤足行走也不是百无禁忌,对于年迈体衰的老人来说,如若在鹅卵石地面上行走最好穿上软底防滑的布鞋,或者厚点的袜子,以免刺激过度,反而不利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