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本职工作远比讨好上司更重要
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讨好上司身上,也许会给你带来暂时的利益和好处,但终究会让你得不偿失。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所以,你步入职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并竭尽所能将之做得尽可能好。可是,有许多人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行动起来却往往背道而驰,把本应该放在本职工作上的心思和精力一股脑儿放在了上司和老板身上。这种行为人们斥之为“拍马屁”,这种人被人们鄙之为“马屁精”。
小兰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的第一天,就从内部通讯录上去找各级领导的姓名和电话分机号码,接着按名单拔了一遍电话,把人名一一对号入座。第二天清早,小敏恰巧和部门领导前后脚进写字楼,她一路小跑地从后面追上来,赶在领导之前按下了电梯按钮,等电梯门一打开,小兰像服务小姐一般,一手挡住电梯门,侧身微笑:“×老师,您先请……”
因为不在一个部门,小兰工作业绩究竟如何,单位的同事们不太清楚。好不容易大家有了一次见识小兰的能耐的机会,那是在一次外部交流之后的内部通气会上——领导让小兰作一个情况介绍。这位新员工不但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之处,反而让本来对她印象不错的领导大为摇头。正为没能领略“才女风范”而失望时,小兰的结束语却让人耳目一新:“兄弟单位的同行都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设备,我说:‘不!我们最大的资源优势,应该是我们的德高望重、才智过人的领导!’”会上一片哗然——领导年方三十,何来“德高望重”?
最近小兰又发明了一个极为经典的马屁。单位内部调整,搞了一次“竞聘上岗”。岗位大调整,领导自然也跟随着调整了一次,小兰当然要请她的新女上司吃饭。一个“鱼头”上桌,小兰第一时间夹出鱼眼睛送到上司盘中。上司一皱眉,便想推开。小敏诧异:“鱼眼能明目,是好东西,你不爱吃?”上司答:“我天生不爱吃鱼眼睛。”“哦,我知道了,这和你的天生丽质是一样的。”上司愣在那里,哭笑不得。
小兰最终没有因为马屁功夫深而获得晋升,她业务上的失误将马屁功夫完全掩盖了。
旧时的官场上流行“拍马屁”,而且不少例子表明,这种做法也曾能给一些官吏们带来好处。但在现在的社会里,“拍马屁”的行为已经不能给人带来长期的益处了,因为企业是以赢得利润为根本前提的,全身心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才是职场之“道”。
遗憾的是,把“拍马屁”看成成功秘诀的员工几乎在每个企业里都能找到。这些员工并不是不懂得上述道理,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工作的缺失,总想用别的办法再“找补”回来。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认真想过这种法子到底管不管用。
无数事实表明,只懂逢迎的人永远是跳梁小丑。一个小丑只能供人娱乐,绝对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在现代企业里,拍马溜须即便可以讨上司一时欢心,却难让上司永远垂青。老板宁愿要一个调皮的业务尖子,也不要一个低能的拍马溜须的“马屁精”。一个职业化的上司非常理智地意识到,甜言蜜语最多能助“消化”,但绝对当不了正餐。
身为员工,对待上司采取尊重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对上司的工作要给予支持,对上司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体谅,但是对上司不要采取逢迎的态度,阿谀奉承、投其所好。靠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庸俗化的人际关系。
逢迎上司的人,其动机无非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事实上,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首先,爱逢迎上司的人,往往不能得到同事们的信任,甚至会被群起而攻之。
其实,逢迎者往往给人一种毫无斗志、投机取巧、不愿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印象。真正有理想、有信心的员工,要取得成功只会靠自己的努力,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靠自己的才干。逢迎者可能会得到上司一时的好感,但时间久了,上司总会看透他的真面目,且对他心生戒备。另外,由于逢迎者过分与上司套近乎,与上司的关系过于密切,双方便会没有了互相尊重之心,长久下去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会由巅峰开始走向下坡。这里也许适用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
其实,凡是正直的上司都不喜欢逢迎他的部下。《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正义敢言,深为太宗所信,两次出任宰相。有个叫丁谓的人,由寇准一手提拔当上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一次在中书省聚餐,羹汤洒在了寇准的胡须上,丁谓看到后就慢慢地站起来给他擦拭,寇准便笑着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大臣,竟要给官长擦拭胡须吗?”丁谓听了,心里十分羞愧。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有事业心的人,应该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不应用在曲意逢迎上司上。
在与上司的交往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由衷地尊敬上司,而不唯唯诺诺地奉承上司,必要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上司参考。对上司一味奉承和附和并不一定能给上司良好的印象,因为奉迎首先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我们不能用这种方式换取上司的重视,不要被上司的地位或权威所吓倒,以为除了谄媚和驯服之外,什么也不能做。
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要特意装出“不在乎”的样子,而是说对上司不要卑屈,不要阿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上司在事务与工作上负有领导责任,他们在学识与经验上可能更丰富一些,但是我们不要害怕与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只要态度是有礼的、谦恭的,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反而能够比一味奉承谄媚、随声附和更得到上司的器重。
如果有人胡乱奉承,上司们也不会随便接受,他们能够分辨出谁在胡言乱语、谁是忠诚踏实。其实,我们根本用不着用令人肉麻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佩服的眼神比说出来的语言要更有效,也更有价值。在上司或老板发表精彩的言论时,微微点头,再加上适当的反应,上司就会感到你的诚意。
在公司里,如果你仅仅是出于地位的考虑而服从上司,那么这种做法显然不够真诚,而且可能会演变成阿谀奉承。如果是出于关怀之心,把上司也当做一个普通人而尽量理解、接受,那么这种协作就是一种高尚情操的体现。
也许有些人的目的是出于拉近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拍马屁”并不是改善人际交往的良方,好的人缘取决于工作中的互敬互助。
职场中,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是第一要务,一味奉承上司不可取。
留在老板的视线内,私人空间之外
俗话说,聪明要用在路上。不要把你的那点“聪明”放在老板的私生活上。记住:尊重别人的隐私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
在公司工作,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老板的视线内,你的表现如何,老板可谓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工作的时候少做一些私人事情,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你必将会有收获,因为“付出总有回报”。不要以为老板不在时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其实就算老板不在也一样可以知道你的工作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工作,经常在老板视线内活动,你自然为老板所器重。公是公,私是私。留在老板的视线之内并不是要求你每时每刻都在老板的左右。老板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有私生活,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不愿意轻易为别人知晓的。聪明的你就应该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只有做到这些,你才是老板眼中的优秀员工。
可是职场中人并不都是这样在做。
喜欢探听别人的私生活仿佛是人的天性,而且越是地位高的人,其私生活越引人注目,越让人感兴趣。这就养成了人们谈论上司私生活的习惯。但是,如果你想当个好职员,在企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的话。那么,请你还是别关心上司的私生活为好。
有一位在合资公司工作的女孩子说:
“那些老板最假了。白天上班的时候,道貌岸然的。可是下班后去PUB,三杯下肚,就好像变了个人,完全没有了老板的样子,跟我们这些人又唱又叫”。于是很鄙夷地一笑并说到:“但是第二天,在电梯里碰到了,跟他轻松地打招呼,他又恢复了死相。”
也许有很多人与这位女孩子的想法一致,其实老板们有这样的行为丝毫不难理解。老板们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疯狂一下、很好的放松一下是很正常的事,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
所以,与其寄希望于上司不知道,还不如自己不参与谈论上司私生活为好。
聪明的员工应该知道,万一获悉老板的某种秘密,最好也装不知道。不但不对老板泄露半句,对同事也保持缄默。
有的人为了博得老板的好感,故意在老板面前显露一、二句,表示自己虽然知道却没有跟人讲;或者在同事面前显现出“我有秘密但不告诉你们”的样子,这真是愚蠢无比。
这样做,老板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觉得你在以此要挟他,对你不深恶痛绝才怪。同事们也会认为你故弄玄虚,令人作呕。
而把别人的私生活传闻作为闲扯的资料,本身就是一种缺德行为。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是尊重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探密是人的本性。但是,探听别人的私生活的隐秘,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
因此,养成不谈论别人私生活的习惯,也是同自己身上的本性弱点作斗争,它将帮助我们使人格更加净化。
记住:积极进取,主动做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老板的私生活中,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的同时尽可能的多做工作,老板便会在众多员工中一眼就能看到你。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投入
一个只知道抱怨,却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的人,怎么能成功呢?
如果你去问今天的学生(从高中生直至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当一部分人会说不好找;如果你去问今天的企业经理们,人才是不是很易得,同样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找个合适的人才并不易。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信息不对称”所能解释的。
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做起事来,三心二意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我们常常听见他们抱怨自己工作的不是:
“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
“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
“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
如果一个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只能勉强算是一个上帝希望他成为的人的代用品。我们要随时随地抵制抱怨,拒绝情绪大敌,就像保护我们的家不遭受盗窃一样。
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提不起精神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种对公司负责的精神挑战公司的不合理制度,或者另寻高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说:“与其抱怨,不如负责来做。所谓负责,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全身心投入现实生活的积极心态。”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科研单位上班,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个小小的助手。每天守着那些瓶瓶罐罐,干些洗洗涮涮、扫地倒水的简单体力劳动。“大学生”怎么也想不通,逐渐就有些自暴自弃了:凑合干下去吧,等合同期一满,我就走人,这破地方不可久留。
但此后不久,一件意外的小事刺激了他:和他同学校毕业比他早两年来的师兄因为平时工作投入,被任命为课题组长。“大学生”平时和他关系不错,那位师兄从来不像“大学生”那样抱怨,相反总是安慰他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大学生”平时总对师兄的劝告不以为然,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我以前怎么老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呢?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参加过多少实践活动,单位凭什么信任我、对我委以重任。平时还总是自诩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既不踏实又很幼稚的牢骚鬼罢了。
“大学生”终于回到了现实之中,不再总是抱怨怀才不遇了。他逐渐发现,自己平日看不起的简单工作,实际也能使自己学到很多东西:工作时经常与老板见面,很多时候能亲眼看见他们是怎么做工作的,好像并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复杂。他感到自己真的有了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是踏实的。
很多人总爱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别人那么容易成功,而自己却总是在成功的边缘打转。其实,他们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正是他们自己。他们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做起事来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他们没有远大的抱负,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排除障碍的决心。这样怎么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