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前者仅仅是多做了一分努力和投入,却取得了与后者有天壤之别的成就。”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人;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每天多做一点多投入一点,就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不管是在商业界还是在艺术界或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知名的、出类拔萃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能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点努力和投入”。虽然只是多了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很多人把工作与酬劳计算得清清楚楚,多一分的努力都不愿意投入,或者说做了就得有回报。他们不认为多做些工作还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不要以为领导整天什么都没看见,领导的眼睛长在你的脑后,你做什么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对待工作,如果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所以,工作中不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如果你每天多投入一点,初衷虽然不是为了报酬,但往往获得的更多。
所以,工作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发牢骚、抱怨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做,就全心全意地去做;要是不想做,就早日另谋高就。如果你只是个小技术员,你可以花上几年的时间,把你手中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样胜任愉快的工作,不比一天到晚混时间、发牢骚好得多吗?
在有些时候,抱怨的确能够赢得一些善良人的宽慰之词,使自己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同时,口头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持续的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影响自己对工作的投入度。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只好被迫离开。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只知抱怨而不投入工作的人吧,他们从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不懂得,丰厚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基础上的;他们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而技能没有丝毫长进。最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单的最前面,不管他们的学历有多高,他们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
多为老板出点子,少给单位添乱子
你向老板提出一个新点子,他对你的重视程度就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位企业老总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企业最“烦”的就是那总是会给单位添乱子的员工。比如你是一个司机,今天出门逆行驾照被扣,明天又不慎把车开进了污水沟里;如果你是一位业务员,这回出差与人打架被送进了医院,下次出差又违反治安条例被抓……诸如此类的“乱子”总是让当领导的头疼,而且单位既毁坏了形象不说,还不得不为你添的“乱”四处奔波、摆平,所以这类人最不招人待见,每个单位都想弃之而后快。而另一类人就不同了,他们总是处处受欢迎,这就是那些“不给单位添乱子,只为老板出点子”的人。
这位老总的话我明白,那些只制造“乱子”的人当然会为所有单位不屑,而且弄不好还会让自己身陷囹圄。而那些善于出点子的人,当然是职场的“宝贝”,不但会为单位负责人带来利益,而且更会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伏笔。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人都想成功地立足于社会,个个都想成为老板心目中的大将。因此,如何在老板面前突出自己、推销自己、留下美好而鲜明的印象,从而使你从众员工中脱颖而出,就成为你在职场拼搏的关键一环。
我认为,积极、主动地向老板出点子,一方面能表现你正为公司创造利润、为公司发展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正是你奉献自己才能的最好机会。所以这种事情自然就不需要老板来提醒,你可以主动一些。
在日本,岗本弘夫的名字在商界颇有名望,他曾是家杂技团的魔术师,创编过许多令人百思不解、难以破译的魔术。后来,因与马戏团老板的矛盾他毅然离开了演艺界,来到一家企业做员工。起初,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和一些经营奥秘,老板对他并没有重视。后来他想到:魔术虽然是掩人耳目的技巧,而成功所在就是靠奇思妙想的创新意识,把一些似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出来并让人无可置疑,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思维运用到企业当中去呢?
于是,他开始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像创作魔术般的寻找经商灵感。
一次,岗本应邀到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有个很大的玻璃鱼缸,里面摆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石缝中寄养着成双成对的小虾。问过方知,这种生长在南方海礁中的小虾,自幼就有一雌一雄钻进石头缝隙中的习性,直到长得在里面无法出来,就只好如此度过一生,人们根据它们的习性稍加装饰,作为观赏小动物出售。
岗本仔细欣赏了一番,激发起他的灵感:龟,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含义,它象征着久远、长寿、吉祥,如果将龟用小虾的生存方式饲养,便是从一而终、坚贞不变的实体象征,可以喻比为相伴永久、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必是一种极有卖点的新婚或祝寿礼品。
于是,岗本回到企业就向老板提出建议,不久,他所在的企业订购了一批口小肚大的圆形玻璃缸,买来幼小的七彩龟将一雌一雄放在里面饲养。不到半年,它们已长得不能再从缸口取出来,便设计出“偕老同心”、“永世不离”等漂亮的名字和装饰拿去出售,立即在东京市场上成为最畅销的结婚、祝寿礼品。后来他还专门开办了一个七彩龟饲养场,但产品仍供不应求。
同样一对彩电、一只玻璃缸、几公斤清水,老板采纳了岗本的“点子”,售量便大为增加,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岗本也因此成为公司的销售经理。
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或者企业的其他工作,如果能够给出好点子,意味着当事人在思考;如果能够经常地给出好点子,就说明当事人在不断地思考,说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而那些经常能够给出富有价值的好点子的人,则是企业的财富。企业会为这些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待遇,因为,这些人能够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
全力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出现过失或障碍,不是找借口,而是投入全部身心找方法的员工,才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全力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块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应该全力找方法啊!
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是工作中的基本态度。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犯错的时候,别人可以原谅你,但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不能为自己找借口。态度的改变,代表做事方式即将改变,行为一旦改变,结果也会自然改变的。
全力找方法的人能出高效率,永远是职场的明星。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戴尔曾经说过:“很多人都曾经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却不愿去想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投入了全力?是否克服了不利条件而坚持到底?是否寻找到最为便捷的方法?”如果你失败了就好好反省一下,不要找借口,那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莱德曼先生应聘到公司快一个月了,还没有签下一张单。一天刚一上班,经理递给莱德曼先生一张名片,要他给名片上的人打电话。“这是一个非常不可能买我们产品的潜在客户,你打电话约约看。”
莱德曼先生看了一眼名片,上面的头衔是总经理,于是昨天给一家公司老总打电话时被不客气地挂断的情景立刻浮上心头。“我今天的事太多让张健打吧。”莱德曼先生皱起了眉,用眼光示意桌面上的一堆资料。
“这事还是你负责吧,张健一会儿有别的事。”经理说。
“那好吧,等处理完手头这些事马上就办。”莱德曼先生硬着头皮答应了,便埋头工作,一副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
下午,经理问莱德曼先生:“你给那位客户打电话约在什么时候见面?”
莱德曼先生说:“我忙得还没时间打电话。”
经理听后很不高兴,便坐在莱德曼先生办公桌的对面说:“你现在就打这个电话。”
莱德曼先生在拨电话时脸上的表情是又为难又担忧。当电话接通后,他说那句“请找谢总”时,脸上的表情好像马上就要引爆一颗炸弹,随时都准备扔下电话。
突然,他脸上的表情骤然地松弛下来。放下电话转向经理,用甚至有些喜洋洋的音调说:“谢总不在。”脸上一副卸下了千斤重担似的轻松。
经理问:“你怎么那么害怕打电话呢?”
莱德曼先生低着头说:“怕遭到拒绝,心里难受。”
经理说:“做销售要敢于承受各种挫折和打击,要以平常之心去面对顾客的拒绝。此外,还要不断排除各种成交障碍达成交易。你知道顾客拒绝你的原因是什么吗?”
莱德曼先生说:“咱们公司的产品没名气,不好卖……”
经理说:“你在找借口,如果不改变你自己,就是名牌产品,你也销售不出去。”
一个月的试用期到了,经理认为莱德曼先生缺乏自信,对公司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把他留下。
莱德曼先生对上司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好,去找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这表明他对公司缺乏认同感和敬业精神,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从自身剖析原因,主动承担责任,这样会很好地表现自己的责任感和高姿态,有助于上司客观地认识事物全貌,并赢得上司的理解。
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给公司带来损失或引起上司不快时,要及时向上司道歉,主动分析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然后再表示下不为例的决心,这样才能得到上司的谅解。在职场,老板最不欣赏的就是不找方法找借口的员工。如果你是老板,你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员工,员工不光没有完成任务反倒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你会如何反应呢?
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于找借口的人。只有主动寻找方法,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你才能迈向成功。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个员工做性质相同的工作,一个加班加点、身心疲惫仍然做得不好,而另一个则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并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在这里,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方法对了,你才能省力地完成任务。
聪明人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全力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找方法呢?
事情搞砸了、做错了、失败了,不是反省自己的过失,查找失败的原因,而是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甚至粉饰太平,掩饰失败,这是在推卸责任,是一种极不诚实,极不负责的态度,不仅错误得不到更正,还会贻害无穷,造成同一个错误再度发生,或引发全局性的大败局。
如果做错了,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不如直接面对各种错误,千方百计找办法尽早解决,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展。
有些不负责的员工在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是别人的错,与我无关。”“客户太挑剔,否则早成交了。”“经理没布置清楚……”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这些理由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当出现问题或过错时,一位明智的员工应该坚决避免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发生,把过失的教训转化成为学习的机会。微软公司就愿意聘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微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迈普斯说:“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会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
当你在工作中出现过失时,应该采取以下的行动步骤:
寻求原因:过失的原因何在?哪里做得不对?是否没有预防过失的方法?怎样避免重复这样的错误?如何将过失转变为成功的方法?
共享教训:总结今后应对哪一方面特别留意,使其他同事从你的过失中获得教训,让一个人的过失转化成为所有人的经验,以便他们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
承担责任在出现过失时,应该做的正确事情是,勇于承担责任。你的任何辩白都可能成为推卸责任的证据,会对你的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主动地、诚恳地承担责任可能会给你带来勇敢、负责和诚实的好名声,没有人能不犯错误,但很少有人能主动承担错误。
全力找方法吧,让借口走开,假如你想成为一名一流员工,你就必须记住: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