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和诗人。他在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并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以廉洁、干练而闻名全国。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外族入侵、皇帝被俘的危急时刻,出任兵部尚书。为稳定局势,安定人心,于谦力主守城,严斥迁都主张。他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组织大臣们请示皇太后立王为帝。在几年的抗敌战争中,主持军事,宵衣旰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并力排和议,在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迎回了英宗皇帝。
于谦忧国忧民,在皇帝不情愿的情况下,他谏以大义,迎回上皇,但从不居功。景帝下令凡兼任东宫属官的支给两职薪俸,别人都接受了,唯独于谦一再推辞。他生活非常俭朴,住处仅能遮风蔽雨,景帝赐给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我怎敢贪图安逸呢?”他常在办公处所留宿而不回家。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长达十九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总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以金钱珠宝攀结权贵,但总该带点土特产去。”于谦哈哈一笑, 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随即赋诗一首:“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说短长。”
太监王振弄权,在朝中作威作福,贪赃受贿,卖官鬻爵,培植党羽,排斥忠良,真是无恶不作,当时,正好有个御史的名字也叫于谦,他又曾经得罪过王振。于谦进京朝拜时,推荐参政的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史李锡迎合王振的意思,弹劾于谦,说他因为久不得升迁而有怨望情绪,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到法司,判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弄错了人,才得以释放,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上千人,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挽留于谦。周王、晋王等王爷也为于谦说话,于是皇上重新任命于谦为巡抚。当时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就食的达二十余万,于谦请求将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怀庆(今河南沁阳)两府储存的粮食放出,赈济给流民,又给他们授予田地、耕牛和种子,并让里老监督他们从事生产,救活了大量灾民,安定了社会。
在抗击外侮中,他出将入相,身系社稷安危,生性耿直刚烈,不如意时,总是捶胸叹息说:“这一腔热血,究竟要洒向何方?”因而难免得罪了许多奸佞之徒,就在英宗复位的当天,突然被诬谋反而遭杀害。抄家时,发现他家无余财,只有正室紧锁,打开一看,全是皇上赐给的玺书、袍服、剑器等。他生前还写了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他一生忠诚清白的写照。明宪宗成化初年(1465年),才为他平反昭雪,肯定了他是一位难得的忠臣廉吏。
(见《明史·于谦传》)
赞曰:旰食宵衣安社禝,运筹帷幄抗强梁。
清风两袖朝天阙,一首《石灰》千古扬。
※诗作者:余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