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们在生活上都是自律很严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莫不如此,他们往往把廉的美德与生活上俭朴的习惯联系在一起,认为生活上做到了俭朴,就不会产生贪欲,如北宋范纯仁说:“惟俭可以助廉。”他们苦励操守,异于常人,读了他们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毁宅明志
北魏长孙道生,毕生清廉节俭,虽官居高位,而衣无华饰,食不兼味。一块熊皮马鞍垫子,用了几十年,已是破旧不堪,舍不得丢弃。他的住宅低矮窄小,在他出任边疆大吏后,儿孙后辈们对旧居稍为做了一点更新、修缮,在堂下的四周建起了一圈廊屋。长孙道生回家看见房屋的更新情况后,叹息说:“昔日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强敌还在大漠以北,时刻威胁着中原地区,在这种忧患环境和氛围中,我难道能有心思安享这种华美吗?”于是严厉地责备教育子弟,并命令他们把新建的部分全部毁掉。当时人们把他这种严于自律的行为与春秋时齐国的晏婴媲美。
(见《魏书·长孙道生传》)
位高宅陋
唐朝初年,正值战乱之后,百废待兴,整个社会崇尚俭约朴素,上上下下已成风气。太子太师魏征身为朝廷重臣,所住房屋却低矮简陋,唐太宗几次要给他营建府第,都被他谦词婉拒。等到他病重时,往来探视的人到他家里都转不过身来。太宗命令将用来营建小殿的材料,给他建造一间正屋,五天就竣工了。魏征去世后,灵柩停放,子孙哭奠,朝臣凭吊,都在这个新建的堂屋里进行。
(见《封氏闻见记》卷五)
“无地起楼台”宰相
北宋寇准先后两次担任宰相,共达三十年之久,从未营造私人住宅。有个叫魏野的处士赋诗赞扬寇准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后来寇准力主抵抗契丹入侵中原,遭奸臣排挤罢相后,被贬谪到广东。魏野的赞诗不胫而走,连边疆的外族都听说了,一次,辽国使臣参加宋朝宫廷宴会,他一一辨识参加宴会的宋朝执政大臣,并询问翻译说:“谁是‘无地起楼台’宰相?”满座人都愧不能答。其实寇准是从唐朝名相姚崇那里学来的,他一生尽忠国事,始终不修自家府第,而是长期寄居寺院。
(见《国老谈苑》)
买地兴学,不患无居
北宋名臣范仲淹,因得罪当朝权贵,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被贬至家乡苏州任知州。恰遇苏州连遭阴雨,发生水灾,湖水漫溢,江水壅堵,众多农田被淹,百姓无法耕种,农田绝收,数万农户濒于死亡。范仲淹一面奏请朝廷开仓赈济,一面组织受灾农民疏浚五条河流,导引太湖水入海。他自己亲临工地,住在防汛工棚里,指挥治水工程。不到一年,河道疏通,水患消除,为家乡办了一件大好事。为了进一步造福桑梓,范仲淹还在家乡购地修建校舍,创办州学。当时,有位看风水的先生对他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在这块地上修建私宅,家门必定兴旺,福禄会荫及儿孙,后辈们将卿相辈出。”范仲淹听后笑着说:“我家独有富贵,哪里比得上天下之士皆受教于此,那将会富贵不止呢!”
(见《范文正公文集》后附年谱)
苏轼还宅
苏东坡贬放岭海(即今广东惠州等地),前后七年,回归江南后,年已垂暮,决心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境内)定居。当地士人邵瞻师从他学习,为他选了一处房屋,房价五百缗(缗mín,用绳穿的铜钱,每串一千文),苏东坡尽其所有,只凑够了这笔房款。买定后,选择吉日,准备乔迁新居。夜与邵瞻散步至一村庄,听到一妇女痛哭 。当即推开柴门探问,一老妇向他哭诉道:“吾有一居,相传百年,吾子不肖,举以售人,今日徒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所以泣也。”听了妇人哭诉后,东坡也不禁为之悲苦凄然。接着询问她的住宅所在,原来就是邵瞻牵线为他买的那所房子。于是毅然取来买房契约,当着妇人烧毁,并叫妇人之子奉其母回归旧居,所付的买房钱也不收回了。次日,他即迁至毗陵(今江苏武进)定居,不再购买房宅了。
(见《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二)
江南春·赞长孙道生
夜漏长,情丝长。告诫儿孙志气昂,豺狼在北方。拆新房,住旧房。宦海殷勤耀梓乡,清廉遐迩扬。
江南春·赞魏征
正世风,俭朴风。进谏偏逢怒气冲,险诛“田舍翁”。贤侍中,小屋中。悼念亲友倍敬崇,征亡一镜终。
江南春·赞寇准
亲民贤,主政贤。三十年来心地虔,未曾建大轩。逐风烟,平狼烟。争结澶渊为戍边,名留寰宇间。
江南春·赞范仲淹
范仲淹,治水淹。除患疏河苏水边,潺潺厚意绵。镇延安,保平安。爱国心萦指顾间,永传“忧乐”篇。
江南春·赞苏轼
买新居,退新居。烧契还银有老苏,余辉耀暮庐。徙远途,悲穷途。寄寓诗词文画书,沧桑赞硕儒。
※词作者:徐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