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福,河南省上蔡县人,汉族,1977年7月出身于农民家庭,经济管理学本科毕业,1994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9月入党。年少时,刻苦学习,但是恰逢其父身体有病,这一病就是6年,不但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负债累累,只好辍学务工。16岁到北京铁道部京淮餐厅学厨,从此,开始了他的厨艺生涯。
早年,王志福曾师承铁道部淮扬菜名厨张乃霖、李建国(现铁道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后又到北京最早粤菜酒店紫薇宾馆学习粤菜。1994年12月应征入伍,在总后物资油料部机关食堂当了一名炊事兵。入伍以来,以“干好炊事员工作,同样是报效祖国”为人生追求,以成为新时代的烹饪大师为奋斗目标,扎实立足平凡的炊事员岗位,砥砺高尚厨德,苦练烹饪技艺,执著进取,矢志不馁,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北京、全国和世界性烹饪大赛中,先后获得了10块金牌、6块银牌。为军队赢得了荣誉,王志福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各一次。
王志福入伍后,一直在部队食堂炒大锅菜。他认为社会职业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应看个人的实际技能。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干好炊事员工作,同样是报效祖国,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他来说,就是要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烹饪大师”。
为了实现心中理想,他利用业余时间学函授,跟着中国中医研究院高忠英教授、鼓楼中医院名医馆馆长陈文伯教授学中医、学餐饮管理,进烹饪管理大专班,先后参加了北京服务管理学校、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应用技术大学、中央党校的函授或走读学习。他的刻苦好学打动了世界中华美食药膳研究会会长张文彦先生、北京服务管理学校主任李桂兰。在会长和李主任的介绍下,北京国际饭店特级烹饪大师赵国忠先生收王志福为徒。赵国忠大师研究并教授食雕艺术20余年,在烹饪界享有崇高声誉。当王志福得知自己将拜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名人为师时,激动得夜不能寐。拜师那天,师傅赵国忠竟然流泪了,因为疾病缠身的他早已不收徒弟了,今天因破例收下王志福而百感交集。同时,他又得到河南大厦的特邀顾问吕长海大师、大董烤鸭店总经理董振祥(特别要说的是王志福经常到大董烤鸭店学习,并得到大董亲自指导)、全聚德集团行政总厨(原王府井烤鸭店的副总经理)杨学智及李宝宏、人民大会堂的行政科长刘章利、晋阳饭店国宝级大师金永泉、峨嵋酒家的国宝级大师伍钰盛、丰泽园饭店国宝级大师王义均、马克西姆单春卫、上海锦江大酒店严惠琴、广东广州酒家的黄振华、世界药膳协会秘书长张文彦及中烹协的孟璐处长等多位大师手把手的指点、教导。
王志福为了心中的梦想,坚持如饥似渴地学习,除了必要的睡眠、吃饭时间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从业至今他一直订阅了《东方美食》、《美食导报》、《中国食品报》、《中国烹饪》、《餐饮世界》、《中华美食》、《烹调知识》、《中华医药养生》、《健康时报》、《医药养生报》等杂志和报纸,购买了有关营养学、原料学、中医学、食疗知识、烹饪学等书籍上万册。除了工作,王志福每天都要阅读学习,遇到好的资料就摘抄记录,他摘抄记录的笔记达几十本。将近二十年来,他没有打过一次扑克,除了看新闻联播,很少看别的电视节目。初学雕刻,他去市场整麻袋地买萝卜,并在一个个萝卜上雕刻花鸟龙凤,手疼得伸不开,他咬牙忍受;雕刻瓜灯,他几乎不知疲倦,夜以继日。他酷爱鸽子,为了雕刻栩栩如生、展翅欲飞的鸽子,他特意买了6只鸽子观赏、临摹、雕刻……如今,他1分钟雕朵花,几刀刻只鸟,这一切都是几年的光阴和成袋成袋萝卜练就的功夫。为了比赛,他通宵达旦,因睡眠不足,鼓风灶给崩了,眉毛、眼睛、脸全烧了,看完烧伤后,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苦练。他还常常把自己的作品免费送给饭店、招待所,从而换取入厨房看做菜的资格。王志福的桂冠是他用那伤痕累累的双手编织的。还有一次,他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切面,一走神,切在手上,差点断筋。可他为了练习刀功,每天都要切大量猪通脊和牛肉。他说,流血对他来说是太小的事。正因为如此,他手拿菜刀才能游刃有余,运用自如,操作起来,整个身心拥有了一种潇洒与畅快。
为了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技艺,近年来他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和全国性的烹饪大赛,并被选送参加了世界烹饪大赛。
1999年6月,参加北京市第三届烹饪技术服务大赛,获个人赛热菜金牌,冷拼和雕刻银牌各一枚,此次比赛他是最年轻、获奖最多的一位选手。
1999年11月,参加全国第四届烹饪服务技术大赛,获个人赛热菜、冷拼银牌各一枚,冷拼《团凤》作品被《烹坛佳作》(第四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赛冷拼面点作品集)作为封面。
2000年3月,每四年举办一届的第三届世界中餐烹饪大赛在日本东京举行。正式参赛的选手有206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个代表团。王志福作为中国烹饪代表团的一员(全军第一个战士出国,是全军的先例),以一道“绣球鱼丝”技惊日本。他的绣球以胡萝卜精雕而成,细如火柴梗般的鱼丝被一个个红绣球紧紧围绕,用鱼肉泥、青椒拼就的寿桃洁白如玉地点缀在盘子四周,集冷拼、雕刻、烹炒为一体的“绣球鱼丝”一举夺得了水产类热菜的金牌。
2000年8月,参加首届东方美厨黑匣子大赛,其制作的豆腐丝和玉米鱼荣获第二名。
2000年11月,参加中国药膳精品交流赛,荣获第二名。
2001年11月,参加中国药膳精品交流赛,荣获金奖。
2002年10月,参加河南省第三届烹饪服务技术大赛,荣获热菜银奖,冷拼金奖第一名。
2002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药膳烹饪大赛,荣获热菜、冷拼、面点金奖,并被组委会颁发三项全能奖。
2003年,参加第二届东方美食国际大赛,分别荣获热菜、冷拼的特金奖;同年参加第五届烹饪技术大赛,荣获热菜金奖。
王志福虽然年轻,但在烹饪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给他颁发了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证书、中级面点师和高级雕刻师证书。
2000年5月,总后物资油料部举办了该同志“苦练烹饪技术,岗位学习标兵”的学习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做出了向该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1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并荣立二等功。《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烹饪》杂志、《烹饪时代》杂志、《东方美食》、中直机关内部《机关事务工作》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了他的获奖菜点。
2002年,被《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员》(〈辉煌人生〉人物业绩卷)收录。
2002年10月,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12月,被《东方美食》评为2002年最瞩目的十大杰出青年厨师。
2004年2月,通过了北京烹饪协会实操考核和论文答辩,被授予北京烹饪大师称号。
2004年3月,在农业大学通过了药膳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被中国药膳协会评为中国药膳名师称号。
2004年9月,单位派他到广州空军培训基地进行全军军需烹饪专业技术兵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培训,实操考核荣获第一名。
2004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优秀厨师。
2005年11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参加全国裁判员培训班培训。
2006年1月,被总后勤部评为自学成材三优士官。
2006年3月,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与中烹协联合举办名师、大师考评,他被评为中国烹饪名师。
2006年7月,被全军评为先进个人。
王志福现为北京市烹饪协会会员、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中国药膳协会会员、河南烹饪协会理事。北京市崇文烹饪学校烹调讲师,意隆达培训学校烹调、雕刻讲师。
2000年8月,美国强生公司举行社区烹饪比赛,被中国烹饪协会聘为评委;
2003年12月20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丰职杯”技能比赛,被北京烹饪协会聘为评委;
2004年7月23日,被新世纪海淀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聘为复赛评委;
2004年9月24日,被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暨河南省烹饪技能大赛聘为评委。
这十几年,他受总参、海军、武警、总装等的邀请到培训中心以及地方讲授烹调技术和雕刻技术,得到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好评。他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近500名学员,其中直接培养的有军委办公厅的葛建明荣获军办比赛第一名;总参装备部王海滨荣获总参比赛第一名,第五届全国比赛金奖并获得全国优秀厨师称号;总后京丰宾馆焦胜利荣获中直机关比赛第二名;北大的韩青山荣获北京跨世纪比赛第一名;铁道部的宁帅荣获第五届全国比赛冷拼金奖第一名、总决赛第二名及全国最佳厨师称号;中纪委的周斌、陈美霞等荣获第六届全国比赛金奖和银奖。由他率领指挥的第六届全国比赛总后勤部管理局京友饭店和青塔招待所代表队荣获团体金奖和团体银奖。
王志福擅长川菜、淮扬菜、粤菜、鲁菜、法国菜的制作。并广征博采、吸取精华、融会贯通、大胆改革传统佳肴,不断推出新菜品。他做菜选料严谨,刀工精细,注重本味,讲究火候。特别讲究运用烹饪原料的自然色彩及烹饪原料的产地(不同地方出产不同原料),不同的季节食不同菜肴,尽量不食或少食反季节原料,根据四季养生特点,春季肝火旺,去其肝火(如荠菜、蒲公英、榆钱、菠菜等),健其脾胃,多食含有甜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胡萝卜、红薯、土豆等);夏季心火旺,湿气大,去其心火去其湿(如豇豆、冬瓜、藿香、茄子、绿豆等),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薏仁米、薄荷、苋菜等);秋天肺火旺,去其肺火(荸荠、莲藕、木耳、百合等),燥气大去其燥(银耳、莲子、茭白、绿豆芽等);冬天寒冷,要温补(羊肉、狗肉、黑豆等),但不可过,又因冬季活动少,要吃帮助消化食物(如萝卜、白菜、菠菜、红薯等)。
王志福还善于吊各种汤,如鲍汁、菌汤、鸡清汤、牛清汤、浓汤、奶油汤等,清汤鲜香如茶,浓汤浓香如奶。荣获金牌菜的有清汤凤吞燕、浓汤扒鹿唇、奶油蘑菇汁扒裙边、奶油芦笋汁佛跳墙等。善于制各种茸,如鱼虾茸、牛、羊、鸡、猪肉及豆腐茸等,咸鲜软嫩细滑。荣获金牌菜的有翡翠金钱鱼、绣球鱼丝、血燕鸡豆花、菌汤雪燕彩蝶汤。成菜个个大气,简洁明了,处处体现出他烹饪功底的深厚。
多少心血,多少坎坷,多少成功,多少喜悦,他已经与烹饪结下了不解之缘,将终生喜欢他的烹饪事业,永不言悔。他每天只要一上班,就满身来精神,敬业乐业,执著认真是他对工作的要求。他常以“手艺人”自居,做事低调不张扬,且常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告诫自己和下属。虚心求教,谦虚谨慎,多结识有志之士。他乐于助人,诲人不倦,凡有求于他者,很少推辞。有朋友推荐让他收几个徒弟,他婉言谢绝,他说“教他们可以,但是不能收,我还年轻,还有很多不懂、不知道的地方”。现在几个徒弟都是从学徒跟着他6年以上,有的甚至10年以上,在他的徒弟中有宁帅、王海滨、周斌、陈美霞、卫明、李文军都荣获金牌,都是各大部委的抢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