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是在他的公司里给我介绍这个项目的,他已经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连肯尼亚的部长们都常向他请教。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可能不准确不全面的介绍。小郭的公司设在内罗毕贵族区租借的一座豪宅里,有办公室、客厅和三间卧室,还有厨房和餐厅。他雇用的两个翻译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夫妻俩,他们也是来非洲创业的大学生。给他开车的司机是个戴眼镜的黑人小伙儿,他是学电脑的大学生,精明能干。他还请了一个黑人女工当服务员,每月给4000先令,相当人民币400元,给那个司机兼秘书小伙的工钱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看到老板的朋友来了,他们端茶倒水,热情周到。和当地的公司相比,小郭给他们的工资很高,但公司的经营他精打细算,一点也不浪费。凡是需要招待客人都在自己的公司进行,老板亲自上灶,一个红烧肉,炖一条鱼,再烧两个青菜,就可以招待部长了。能到郭青的公司做客,是内罗毕许多上层人物的荣耀。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这个国家结识了许多朋友。小郭对我说,像肯尼亚这样落后的国家急于发展,政策很好,对中国又信任,上面的环节又容易打通,更多的企业应该来投资。我说,你的想法和中央的一致,这几天北京正在召开“中非论坛”,共商中非合作发展的大计,许多国家的元首都去北京了。中非经济合作的动作会越来越大,你先走了一步,又选择了一个好项目,回去我将向省市政府报告,他们也会支持的。他说,如果黑龙江的人来了,我这里就是联络站和办事处。
晚上郭青在郊区的一家烤肉店招待我们一行记者吃非洲烤肉,除了牛肉、鸡肉,还吃到了鳄鱼肉、斑马肉和驼鸟肉,他说这都是人工养殖的,政府允许的。我们都大快朵颐,只有人民日报的李小姐没敢动刀。席间我们观赏非洲黑人的歌舞,音乐强烈,动作狂放,原生态的美感和性感让我们震撼。孕育着无限生命力的非洲会让人振奋的。无论是看动物的生态,还是观赏人的表演。
第二天一早,郭青又拉着我去浏览内罗毕的市容,那个开车的黑小伙当向导,还拉上一位叫戴安娜的黑姑娘,她不到二十岁,面容端庄身材丰满,在非洲女孩子中,她算是苗条的了。敢和英国王妃叫一个名字,她自然是当地的美女。她在一家赌场上班,郭青常去玩。当地的华人多数晚上都泡在赌场,华人生性好赌,再加之远离家乡亲人,寂寞难耐,常到赌场消磨时光。有一天,这个黑姑娘塞给郭青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这样他们就认识了,成了好朋友。当地人无论男女都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她一有空就到小郭的公司玩,忙的时候帮他们干点活儿。国内来了朋友,郭青请她当地陪和导游。这不,今天又请她来了,我们一起坐着车在内罗毕富人居住的别墅区转悠,高宅深院,大树环抱,鲜花簇拥,和好莱坞的豪宅比,一点也不逊色。一家家都大门紧闭,有穿着整齐的黑人护守。郭青说,这里多数居民是印度人,当年他们都是英国殖民者的门卫或佣人。1963年肯尼亚独立了,英国人都走了,那些看门的印度人就成了主人,有人还当上了老板,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控制在这些人的手里,许多人成了富可敌国的大亨,而大多数肯尼亚人生活艰辛。这种现状的改变还要靠肯尼亚人的自强自立,培养自己的企业家。
后来戴安娜领着我们转到了城外20公里外的一个大庄园,这里曾是英国温沙公爵的海外别墅之一,如今成了非洲最好的宾馆和高尔夫球场。比法国的凡尔赛宫还要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像俄罗斯的夏宫一样树林草坪和喷泉,再加上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的设施,这里绝对是世界一流的休闲场所。郭青让黑小伙在外面给戴安娜拍照,他陪我在楼内的大厅里喝咖啡,望着窗外如诗如画的风景,我明白了温沙公爵为什么能放弃皇位拉着情人跑到这里享受人生。这里真是神仙待的地方,生性浪漫的公爵愿意当自由之神,而不愿意当操心费力的皇帝。这也是人各有志吧。
郭青又让黑小伙拉着我到一位美国大使馆的厨师开的饭店吃牛排,可惜戴安娜赶着回去上班,而没能参加这次午餐。我本来要采访她,了解一下普通肯尼亚人的生活。听说,她家住的房子很简陋,连风雨都遮不住。她上班从来不坐公共汽车,要走很远的路。肯尼亚不是非洲最穷的国家,但在内罗毕这个由西方殖民者发展进来的城市,我们看到与西方大都市并不逊色的富人区,也看到了非洲最大的贫民窟,贫富的巨大差别,让这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要走很长的路。长期对西方的过分依赖,让他们吃了不少的亏,现在他们的目光对准了中国,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乞力马扎罗的雪
我们再次从内罗毕出发,向西南方向二百多公里处的安博赛利国家公园进发。路尚好,但路两旁的景色一派枯黄,乱石横陈,荒草遍地。急风卷过,黄尘滚滚。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进入一片平坦之原,司机黑人芒里说,这就是安博赛利湖底了。马赛语,安博赛利就是“干涸的湖”的意思,据说,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大湖,现在干涸了,雨季时,还能看到如水泡子式的小湖,现在是旱季,只见赤地一片。偶有高树成林,多为矮小灌木和高高的宿草。阳光下大地热气蒸腾,前面的景物有些虚晃,好像有一片晶莹的湖水,闪闪烁烁,水中还倒映着树影,婆娑迷离。可等车走近一看,什么也没有。再往前看,又见湖水盈盈和水中的倒影。芒里说,那是气和光造成的幻影,如海市蜃楼一般。
在虚实的不断变幻中,中午我们走进一片树林,见到林中一排排的小木屋。那小屋木顶木墙,被花树包围,屋内木椅木床,自然纯朴。肯尼亚的旅游宾馆讲究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不图奢华只求卫生和适用,而中国许多地方的旅游宾馆千篇一律,过于豪华,反而不受欢迎。这方面值得我们向非洲朋友学习。
下午我们进入安博赛利,它是和马赛马拉一样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又乘上了安有保护栅栏的吉普车去看老朋友了。成片的野牛和角马在草丛中吃草,排成队的大象慢腾腾地迎着太阳走去,油光铮亮的斑马撒着欢地奔跑,躲在树林里的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向汽车遥望,透过颤动的草丛可以看到懒洋洋翻身的老虎和豹子,依稀可以看到它们身边血淋淋的残骨,大概是落伍掉脚的羚羊,成了它们丰盛的早餐。还好,我们看到了从沼泽里爬上岸的河马,粗短的小腿支撑着圆滚滚的肚子,身前身后跟着胖乎乎的小河马,它们亲昵地拱着母河马的屁股。我们看到了只有这个公园才有的尖角的犀牛,它们瞪着小眼睛东张西望,生怕谁会侵犯它们的领地。又是一阵子的咔嚓咔嚓,用数码相机,就不必担心缺少胶卷。据说,以前来采风的洋人是要雇佣黑人为他们背袋子的,里面装的都是胶卷。
我们这次到安博赛利的兴奋点是看乞力马扎罗雪山,它就立在公园南面的坦桑尼亚境内,我们已望见那大山雄伟崇高的身影,它的主峰高5896米,为非洲大陆之冠。科学家测出那顶峰的温度为摄氏零下34度,因此长年积雪,而山下的最高温度达到过摄氏59度。这冰火两重天的“赤道雪峰”是世界奇观,为全人类仰望。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就更让这座大山充满神奇色彩。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乞力马扎罗海拔有一万七千七百一十英尺高。它长年积雪,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被当地的马赛人称作‘鄂阿奇—鄂阿依’,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旁边,有一具豹子的尸体。这只豹子已经被这恶劣的气候风干冻僵了。豹子到这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无人知道。”
现在乞力马扎罗就立在我们的面前,可从西天涌来的云烟如面纱一样遮掩了它神秘的容颜,让我们有些可望不可即的惆怅。我们干脆坐在车里苦等,等到云开雾散时,一睹奇山的风采。
善解人意的黑人芒里给我们讲起关于这座山的故事。按着斯瓦希里语的意思,“乞力马扎罗”是“闪闪发光的山”。据传,在很久之前,天神降临到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天下并赐福给他的子民们。盘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赶走山神,在山腹内部点起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雷鸣电闪瓢泼大雨,把火扑灭,又召来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赤道雪峰”。
这大山的发现者自然是土著的非洲人,可19世纪德国的殖民者占领这片土地,他们自称“首先发现”此山,还把他们的“功绩”刻在了石头上。后来英国殖民者又抢占了这片土地,他们说这大山为他们所有。后来德皇威廉过生日,大方的伊丽沙白女王又把这座大山当作“寿礼”赠给了他。一直到60年代坦桑尼亚独立了,人民才真正成了这座大山的主人。与他们相邻的肯尼亚和他们共享荣耀,乞力马扎罗成了两国共享的旅游胜地。
我们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上苍,傍晚时分,在瑰丽的霞光中,那云雾像幕布一样拉开了,我们看到了乞力马扎罗那平锥形的银顶,烁烁发光,在玫瑰色的天穹上,如圣光般辉煌。这光彩让整个大山都笼罩在光晕之中。山下的树林草丛上闪着碎银似的光泽。生存其中的所有动物都没有了动静,好像它们也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这样记述他对这座大山的感受:“我看到了一个像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的山峰,那就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
可惜大概只有几分钟,那云雾又涌了上来,如舞台的大幕落下,雪山的银盖都被遮盖了,神光消逝了,大山也渐渐地进入了昏暗的夜色之中。我们神情落寞地踏上归程,芒里的话更让我们沮丧。他说:“乞力马扎罗的冰山雪顶每天都在萎缩,据专家考察,过去的100年已经减少了80%。专家们预测,乞力马扎罗的雪顶可能15年后彻底融化消失,那时‘赤道雪峰’的奇观将向人类告别!”最近联合国的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在访问非洲时在乞力马扎罗山上飞过,他的话更让我忧虑:“气候变化在坦桑尼亚的一个鲜明写照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正在融化减少的冰盖。在此之前我就得之,它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正急剧缩小。今天,我有幸静静地飞掠过这座雄伟的山峰。在我的眼前几乎没有冰雪的踪迹。”
这个严重的危机让肯尼亚人和坦桑尼亚人忧心如焚,可谁也想不出挽救雪山的办法。1999年4月1日坦桑尼亚的《非洲》报发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欧盟发达国家准备出巨资用沙石把乞力马扎罗山垫高几百米!”“喜讯”传来,许多人欢呼雀跃,乞山将成“第二座珠穆朗玛峰”了!第二天,他们都泄气了,原来昨天是“愚人节”,报纸跟全国人民开了一个大玩笑。
玩笑归玩笑,但造成这种严重局面的确是那些穷奢极欲的发达国家,而不是山中那些妖魔鬼怪。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多了,整个地球的温度都在升高,连南极北极的冰山都加快了融化,何况乞力马扎罗了!让这些发达国家用沙土垫高乞力马扎罗是不可能的,但是让他们自觉地减少碳排放,并能出资帮助深受其害的不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却是完全应该的。可是,他们说的多做的少,连非洲的媒体也开玩笑嘲讽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