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樊於期鼓动成峤谋反,将檄文四下里传播,一时之间秦国人议论纷纷,加上民间本来就有传吕不韦进妾之事,檄文里又言辞凿凿,所以很多人都相信了嬴政的确是吕不韦的儿子。不过尽管相信的人很多,但是却极少有人愿意投靠成峤军队,吕不韦在秦国当权十余年,根深蒂固,岂是一时片刻所能撼动得了的?成峤年方17,又岂是权相吕不韦的对手?所以大多数人都对事态的发展呈观望态度,极少人附和。但是这种态势还是帮了成峤的大忙。樊於期将屯留一带的壮丁悉数征召入伍,率领大军挥师直进,一举攻下长子、壶关等数地,兵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大将张唐首先得到了长安君成峤谋反的消息,立刻遣人连夜带着檄文进咸阳城告诉嬴政和吕不韦。二人得知消息都分外吃惊,尤其是被成峤直斥为“贾人之子”的嬴政,更是又惊又怒。他恨不能将成峤撕成碎片。吕不韦想起异人临终前的嘱托,便道:“王上请勿责怪于长安君,他年纪尚幼,根本不会想到要谋反,这一定是樊於期出的主意。樊於期是个有勇无谋之人,王上只需派遣精锐之师聚而歼之,很快就能消灭他们,完全不必担心。”
嬴政听了这才情绪稍定,吕不韦当下便派遣大将王翦、桓齿奇、王贲带领十万大军出兵讨伐成峤反军。吕不韦这时候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成峤叛军的身上,却忽视了正与赵国交战的蒙骜。成峤造反,身处前线的蒙骜自然是很快得到了消息,当下大惊。他与成峤都是秦派往攻打赵国的部队,现在成峤谋反,他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于是也顾不得再与赵军纠缠,慌慌忙忙地想要赶回去镇压成峤反军,但是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却因此中了赵军的埋伏,葬身太行山。秦国就此损耗了一员大将。吕不韦闻之,更是心疼万公。就在此时,前线来报,王翦、桓齿奇、王贲率领大军已经抵达屯留,不日即可开战,吕不韦终于放下心来,继续等待前线捷报。
成峤到底年轻,见到秦国大队人马突然来袭,登时吓得惊慌失措。樊於期对成峤说:“现如今微臣与殿下举兵造反,已然骑虎难下,所以请殿下打消投降的念头。秦军固然强大,我们也刚刚将屯留、长子、壶关等地的壮丁收编入营,现如今也有十多万人,足以迎战秦军,请殿下切莫惊惧!”成峤听了樊於期的话,方才稳定心神。
樊於期安抚了成峤,到阵前与王翦交战,双方争执一番之后便动起手来。樊於期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秦军数次将其围困其中,都被他杀出重围。不多久,秦军便折损了许多将士,王翦一看形势不妙,只好暂时鸣金收兵,秦军后退,驻营在伞盖山。樊於期大胜而回。
大将王翦见识到了樊於期的厉害,觉得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要想一条计谋,用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战争的胜利。于是召集营中将领,问曰:“何人与长安君相识?”一个名叫杨端和的人施礼道:“末将家居屯留,原是长安君门下宾客。”王翦闻之甚喜,道:“我现在就给长安君写一封信,你将信交给他,告诉他别听从樊於期的主意做无谓的反抗,否则就是自寻死路。”杨端和领命,待第二日交战之时,换上叛军衣衫,混入城中。紧跟着,王翦又将秦军分为三队,分别攻打长子、壶关和屯留。三处一起攻打,樊於期见此境况乃对成峤说:“今日秦军七攻我三城,长子、壶关恐怕要失守!”
长安君听了这话,更是吓得啼哭不已:“现今的困境是将军你造成的,也应该由你去解决,无论你怎样做,只要能解了我的困境就好。”
樊於期没有料到长安君竟如此软弱,但是事已至此,已无退路,只能以死抗敌。恰逢此时,王翦上前叫阵,樊於期乃率领一队精锐人马出城迎战。王翦故作不敌,退军十里,樊於期得胜回城,却不知杨端和也已经混在他的队伍里入了屯留城。
樊於期回到屯留城中,将获胜的消息告诉成峤,成峤这才情绪稍定。其实,王翦诈败只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一则将杨端和送入屯留城,二则趁樊於期与己交战之际,遣人悄悄增援桓齿奇、王贲攻打长子、壶关。所以樊於期回城后不久,便听闻前线战报,曰秦兵已经攻下长子、壶关二城。成峤听闻来报,立刻又坐立不安起来。他自幼受母亲溺爱,后又长在秦宫里,为父亲所宠,从未受过半点委屈,此番经受多番打击,已然六神无主。樊於期便安慰他:“殿下切勿惊慌,我与秦军之战只在旦夕之间,若胜,便可直捣黄龙,匡扶殿下登上王位。若败,臣则与殿下避走燕、赵,联合诸侯讨伐吕不韦父子!”
事到如今,成峤已无退路,只能一切听命于樊於期。
而在秦宫里,嬴政与吕不韦都忧心忡忡地等待着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吕不韦对于王翦得胜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唯一担忧的是嬴政对于成峤的态度。自从嬴政看到檄文之后,脸色一直都很难看,吕不韦不清楚嬴政知不知道自己就是他的父亲,但是无论如何,他是绝对不会承认,也不会接受这个事实。而成峤和樊於期,却偏偏要散布这个消息让他面上无光,所以这两个人,他是绝对不会轻易饶恕的!
吕不韦又想起当年异人临终前交代自己的话,若有一日兄弟相争,吕不韦一定要保全成峤的性命。可是眼下嬴政气势汹汹,恐怕自己真的要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