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吕不韦入秦已经近2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有个问题一直像根刺一样扎在他的心底,那就是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峤。成峤和嬴政同是赵姬所生,但是成峤生父却是庄襄王异人无疑。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嬴政是先王子孙,但是吕不韦自己却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最担心有一天嬴政的身份被人揭破,届时纵使身为帝王也没办法掩住悠悠众口。尤其是在安国君去世之时,自己与赵姬之事已经为人所知,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知道是什么人向安国君告的密,自然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处,但是他总觉得这是一个潜在的危机。若有一日有人将此消息说破,那么势必会有一大批人要拥立异人次子成峤与嬴政对抗。所以他很想找个机会悄悄除掉成峤。但是除掉成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自己在异人死前曾答允他要保护成峤,就算是赵姬这一关他也过不去。
成峤可是赵姬的亲生儿子,她怎么可能眼看着有人害死自己的儿子呢?如果一定要那样做,那么势必要与赵姬反目成仇,所以这么多年来,吕不韦一直没有任何动作,直到成峤17岁那年,事情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秦王政七年(前240),大将军蒙骜领兵伐赵,与赵将庞煖交战,旗鼓相当,久攻不下。吕不韦乃派遣长安君成峤领兵接应,军队暂时驻扎在屯留。成峤出身帝王之家,虽然也曾学习兵法之术,但是终究没有实战经验,于是便召来将领一同商议破敌之计,这些将领之中,就有樊於期。11年前,樊於期奉命调查吕不韦的底细,结果发现赵姬乃是吕不韦姬妾之事,于是禀告安国君,奈何安国君突然暴毙,虽然当时樊於期也曾怀疑安国君之死另有蹊跷,但是他人微言轻,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自保。转眼十余年过去,樊於期随长安君成峤一同攻打赵国,麾下兵强马壮,于是樊於期便又动了将吕不韦父子赶下朝堂的心思。在成峤的组织之下,诸位将领各抒己见,提出伐赵策略以供成峤参考,唯独樊於期一言不发。待商讨完毕,诸将退去,营帐之中只留下樊於期与成峤二人。成峤见樊於期滞留未离,便问其缘故。
樊於期登时跪倒在地,将11年前之事悉数告知成峤,然后说道:“吕不韦献妾盗国,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王位,我实在看不过去,现如今,只有公子您才是唯一的嬴氏子孙,王位理应由您来继承。再说,就算您不曾动过继承王位的心思,那吕不韦也断然不会放过您的。现如今吕不韦令公子您带兵伐赵,看上去好像是想让你多立下功劳,为您考虑,实际上是个一石二鸟之计。”
成峤听闻母后原乃吕不韦姬妾本已震惊异常,奈何此刻又听闻樊於期说自己出兵伐赵是吕不韦的安排,顿时慌了手脚,乃道:“将军请速速道来。”
樊於期于是继续说道:“吕不韦令您带兵出征,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公子您在宫中太过碍眼。据微臣所知,那吕不韦自从先王遗世之后便时常出入宫闱,与太后私通。秦宫已然成了他们夫妻父子的天下了。另一方面,吕不韦遣您出兵,表面上是为了让您积累更多的战功,殊不知,伐赵并非易事,若将军带兵为赵军所败,那么吕不韦便会以此治君之罪,届时轻者削去您的嬴氏籍贯,重者甚至可能会杀掉您!这样一来先王血脉也就荡然无存了。整个秦国也就成了吕氏的天下。所以,公子您现在必须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一下了。”
成峤听了更为惊慌:“今天若不是将军明说,我还不知道原来有这等事,那么现如今我该怎么做呢?”
樊於期便说道:“现如今蒙骜被赵国人围困,一时之间脱不了身。而公子您现如今手握重兵,若写下檄文向天下昭告吕不韦的罪行,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事情的真相,那么普天之下还有谁不愿意跟随您这个嬴氏正统子孙去攻打吕不韦父子呢?”
成峤被樊於期的话所鼓舞,愤然道:“樊将军所言甚是,我身为大丈夫,纵使是死,也不甘心终身侍奉一个商贾之人的儿子,兴兵之事就有劳将军了!”
樊於期颔首称诺。
两人商议好兴兵之事,樊於期面见蒙骜派来的使者,道:“长安君已做好部署,大军今天就会动身增援蒙将军,请你即刻动身赶往战场,让蒙将军做好准备!”
使者称谢而去。樊於期骗走了使者,便草拟了一篇檄文,大致意思是:
长安君成峤告中外臣民知悉: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从正统子嗣中选择继承者,若有他姓子孙盗取神器,那就是一个很大的阴谋了。秦国丞相吕不韦原本是来自于卫国阳翟的一个商人,结果却靠着阴谋诡计窃取了秦国嬴氏江山,实在是犯下了人神共愤的罪行。当今秦国君主嬴政,表面上是先王之子,实际上他不过是吕不韦的儿子罢了。吕不韦窃取嬴氏江山的手段特别卑鄙,他先把已经怀孕的姬妾送给先王,然后又把这个姬妾生下的儿子冒充先王所生,混淆了嬴氏正统。然后吕不韦又通过金钱策略为先王打通门路,偷偷将先王偷运出赵国。在其辅佐先王的过程中,孝文王即位三日而亡,庄襄王即位三年而亡,两任君主的死,都与吕不韦有莫大的干系。现如今,吕不韦已经是三朝元老,大权在握,普天之下没有谁能控制得了他!秦国臣民每日朝奉的君主早已不是嬴氏子孙,嬴氏江山已易姓为吕。吕不韦所作所为,实在是人神共愤。如今我身为嬴氏嫡孙,奉天之命,率领兵马讨伐吕不韦。天下臣民若感王德,乃归附于我。义军之师,必不扰民。
樊於期将写好的檄文拿给成峤过目,成峤甚为满意,遣人将檄文四下里传播出去,未几,附近的秦国人便得知了成峤兵变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