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为了立万世基业,让他的子子孙孙世代做皇帝,实行了中央集权统治。秦王朝在天下颓废、民生凋敝的情况下依然用极其严苛的法令治理天下,并且焚书坑儒,蔑视天下。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秦王朝不过二世便分崩离析了,秦朝这种“务法而不务德”的统治手段,虽然在一时间起到了效果,却不可能长久,而且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时候,天下已经饿殍遍野了。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就是这些不怕死的亡命之徒很快地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汉朝在建立之时天下虚弱,急需休养生息,为了不犯同秦朝一样的错误,让天下归心,汉朝初年推行了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让老百姓稳定生活,有机会发展生产,最终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
黄老学说作为治国之道早在战国时候就有人提出,并且成为当时的显学,不过那时候黄老学说的根本并不是以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核心思想,在战乱不断的战国时期,“无为”的治国之道是不可能被统治者接受的。那些辅佐君王的道家多半都是以老子的爱民体国为本,辅以法家的法令,来治理国家,以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国富民强是为了征伐,为了战胜对手,拥有更多的土地,而不是要回归到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的美好社会中去。
汉朝初年,天下凋敝,百废待兴,统治者为了不重蹈覆辙,便在国内推行黄老的治国之道。汉朝初年所推行的黄老之治也是经过改良的,在“无为而治”的同时,统治者以法令作为补充,一方面尽量地给百姓以自由,与民休养生息,使天下尽快地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统治,君王严肃法令,以法来约束人。在老子的思想体现里,小国寡民,与世无争等思想是核心,而汉朝初年天下已经不再如同三皇五帝的时候那样淳朴了,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已经失去了根本的基础,因而法令的推行就显得极其重要。严肃法令可以使作奸犯科的人受到惩罚,能够让天下太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朝初年推行的治国理念,是道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体,只是重点放在哪里的问题。随着“文景之治”良好局面的出现,天下百姓生活渐渐地安定了下来。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黄老学说治国的方略被放弃了,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仁义教化的统治方法,从此儒家兴起。
汉朝初年,统治者除了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外,还推行德化,恢复礼仪,这些都是儒家的思想。很显然,统治者在推行黄老的治国方略的时候,也以儒家思想作为有益的补充,这是严肃法令的同时又用孝义廉耻等思想来弱化人民,使人民的思想归于淳朴。汉朝初年,不管是儒家的礼法,还是法家的律法都只是对黄老思想的补充,它的核心还是黄老学说无为不争的思想。这里的无为就好像《道德经》里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统治者尽量地让百姓不受统治者的干扰,顺其自然地发展,政令不朝令夕改,国家在政策上有连贯性,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法来治理这个国家。而不争,则体现在统治或者是君王不和百姓争,以百姓为首要,一切都对百姓有利,使天下快速地得到恢复,到后来文帝和景帝的时候,人口增长了很多,老百姓的生活也安定了下来。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马除了作战外,别的几乎没有,就是耕牛也极少见,朝廷官员出行都只能坐牛车,不过到了“文景之治”之后,耕牛已经很普遍了,马也不再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了。
汉朝一开国就推行黄老的治国理念和汉朝的统治阶层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却能够网罗一大帮人为他出生入死,而且最后还能消灭强过自己数倍的项羽,其中的关键就是刘邦的思想深得黄老之术的精华,刘邦战胜项羽本来就是一个“柔弱胜刚强”的极好证明。当项羽抓住刘邦的父亲和家眷的时候,他能够隐忍,能够对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请你烹杀了你的父亲后,分一杯羹给我。”这就是无为,却无所不为,项羽毫无办法,只好作罢。汉朝的开国谋臣张良学的是黄石公所传的《太公兵法》,而在他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后却“功成身退”,顺应了老子所说的天道。另外萧何、曹参、陈平等汉朝重臣也都是黄老思想的奉行者,在他们的治国之道中都有黄老思想的体现。到了窦太后时期,更是把黄老学说治国推向了高峰。在《史记·外戚世家》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言,尊其术。”很显然,君王和群臣都是以黄老为治国的大道,都在学习黄老的治国理念。“为治之本,务在安民”,这安民是秦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而汉朝统治者则认为秦朝之所以如此快就灭亡了,关键就在于秦朝重刑法,常常随意杀人,这样使老百姓受苦,而使天下受到破坏。因而,要不重蹈覆辙,就需要安抚民众,“以百姓心为心”,而黄老学说则正是一种以人为本,与民不争的治国之道,推行黄老的治国方法是有益于国家的恢复的。在汉景帝的时候,有一个叫缇莹的小姑娘为了救犯了罪的父亲,一直跟着父亲到长安,并且给汉景帝写信,汉景帝看到信后很感动,就废除了一些秦朝沿袭下来的,诸如割鼻子、剁脚等极其残酷的刑法。汉文帝的时候,“论议务在宽厚”。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则“治狱者务先宽”,很显然,统治阶层在不断地以宽厚仁德的思想治理国家。
黄老学说治理国家在汉朝初年达到了顶峰,而后封建社会进入了更成熟的阶段,儒家思想也渐渐地占据了统治地位。不过治国的智慧,不管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的教化治国,还有法家的法令治国都不会是单一的存在,它们往往是各尽其责,相辅相成,只是儒家思想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