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人,关于老子的行迹,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最为可信,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句,“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在今天看来人要活两百岁是不可能的,不过也正因为这些,让人们觉得老子所说的道和修身有关,是可以长生不老的。其实在老子之前,传说黄帝就有了道的思想,那时候说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到了老子的时候,老子写了《道德经》一书,将道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很多句子都和自然界的现象、规律联系在一起。在老子之后,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庄子,庄子的思想飘逸自由,但是也不离老子所架构的道的思想,庄子所论的道,是发乎内心的,是自省的,是精神之道,和老子所说的自然之道,侧重有所不同。用心体悟道,感念道的存在,是庄子道的思想的根本,因而庄子的学说读起来显得自然洒脱,飘忽不定,有一种睿智而浪漫的境界。
轩辕黄帝和老子被尊称为黄老,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作为道家学说的代表,形成了黄老学说为主的治国思想体系。其中有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加之法令的辅助。黄老学说为主导的治国理念在汉朝初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活跃起来,而以与民休养生息为主的治国方针也随之改变,儒家思想开始统治中国近两千年。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被搬上道教的宝座,坐上道教教主的位置却是在东汉中期。在秦汉时期,上古时期的巫术还有北方沿海一带的方仙道十分盛行,他们虽然有着一些神秘莫测的仪式,却一直没有深刻的教义。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崇尚自然的思想很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老子也一直被尊为神人,活了两百多岁,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特别是道,这种玄奥的思想体系,更是符合修仙人的思想。老子坐上道教老祖的宝座,可以说是一种极其自然的事情。很多修仙问道的人,都把老子奉为神人,并且把《道德经》作为无上宝典,甚至把经文中的思想融入到修道中去,其中有些修习的方法便直接来自《道德经》原文,不过这些修习的方法却是修行者自己参悟的结果,原本一些晦涩的句子经过解读,便和炼气、养身,甚至和通神联系在一起,这可以说是对道的曲解,也可以说是道在另一个方向的尝试。这种新的尝试的得失很难说清楚,不过道教的学说从此也有了发展,一些思想源于《道德经》却又脱离了《道德经》,这是一种方向上的突破。可以说,修身是《道德经》本身的一种延伸,而修仙、修道、长生则和《道德经》没有多少关系,老子本身就是个崇尚自然的人,长生、法术等这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东西并不是老子的思想。
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就这样,老子和道教神仙太上老君联系了起来,而且成了一个“无事不知”的高人,至于老子的容貌,更是精心地做了描述,一看俨然是个道法高深的神仙了。老子做了道教的老祖,成了神仙后引来了不少帝王的尊崇,他们给老子立庙祭祀,又进行各种加封。有了帝王的推崇,老子渐渐地深入民心,老百姓对这个无所不能的太上老君也敬奉有加,很多人都对他顶礼膜拜,希望可以获得长寿、平安。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过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也让它没有过分地张扬。道作为一种修习的法门,作为修习的最终目标,也只有少部分方外之人在努力。
在今天我们说起道教,首先会想到修炼仙丹、画符驱鬼之类道教修习的事,道教的这些内涵和老子本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和鬼神有关的活动多半来自上古时期的巫术和方仙术。而说到太上老君就会想起他的阴阳八卦炉,还有灵丹妙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吃光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推翻炼丹炉,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事。很显然这些都是人为杜撰的,其实道家炼丹,炼的都是毒丹,很多修道的人都因为服用丹药,汞中毒而死。老子作为道教的老祖,他并不是一个修习长生的人,他只是顺其自然、无为、不争,通过修身来使人长寿。很显然道家和道教有着很大的区别,道家是以老子、庄子等主要人物所开创的道家学说,他们崇尚清静无为、寡欲无争等思想。而道教则是一个组织,他们虽然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为宝典,却和老子的思想并不一致,道教更注重长生和驱鬼等事情,修炼仙丹、驱除恶鬼等事情都是道士时常要做的。这些都不是《道德经》中的内涵,也和老子没有什么关系。
道教在最初兴起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事件,一个是《太平经》的流传,二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在东汉灵帝时,张角自称为大贤良师,以《太平经》传教,以太平道为号,网罗信徒,发动起义,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也就变得衰落了。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要加入的人需要交纳五斗米,因而被称为五斗米道,后来五斗米道逐渐发展壮大,并且最终成为道教正宗。道教在汉魏两晋兴起,到了唐宋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唐高祖李渊拜老子为先祖,并且在老子的出生地修建宫殿祭祀老子,这样老子便成了皇家人了,在唐朝数百年时间里道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此同时,佛教也在中国进入了鼎盛时期。道教和佛教在很多思想理念上相互交融,又互相影响,到了宋朝,宋真宗、宋徽宗对道教更是极力地推崇,并把道教作为国教。这时候我们熟悉的茅山道派、阁皂道派,还有天师道等都兴盛起来,道教学说也丰富起来,其中修仙炼丹术更是十分普遍。到了金朝,全真派在北方兴起,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更是深受成吉思汗的信任,亲自给成吉思汗讲经说法,并被奉为道教正统。这时候在南方龙虎山的天师道和茅山道派等合并为正一派,正一派以张天师为教主,这样南北便形成了对峙格局。到了明代,永乐帝大力扶持武当派,道教在中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到了清朝,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道教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