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善,至美,就好像水一样,有益于自然界中的万物,却不求回报,做人和水一样处在下位,虽然被大多数人所厌恶,却十分接近道了。水滋养万物,与世无争,来去自由,从细微的泉眼,到缓缓流淌的溪流,直至江河湖海。在自然界中,最柔弱的是水,最博大的也是水,水之所以能够成就博大,是因为它包容一切,有益于一切。我们的胸怀能够像水那样,坦坦荡荡,能够居卑不争、以柔克刚,那么我们也能够像水那样成就博大。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我们应该选择至善的地方居住,至善的地方在老子看来应该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水源、肥美的耕地、青翠的山林,“善地”是无为不争、小国寡民的地方,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这种地方民风淳朴,与人无争,在陶渊明看来,就是世外桃源。我们的心境应该如同深渊中深不可测的水一样,保持着一种深厚和宁静。我们的深刻,不是我们的姿态,更不是心机,而是我们所要有的素养,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在与人接触的时候,应该平等待人,以仁义处世。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的眼光有色、有恶,那么我们眼里的世界便有色、有恶。我们的言行应该守信义,为政处世,应该推行善治。做事情应该以善为先,努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一言一行都要适当,那么我们与世无争,便不会有什么隐忧了。这是老子所认为的至善至美的处世方法。在这里老子反复地说一个善字,善的关键就是不争,有益于一切。这种善是大善,和佛家所说的善是一致的,行菩萨道,就是要普度众生,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帮助和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致的,都是舍己救人。
水是至善至美的,也是至柔的。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就是水的力量,虽然柔弱,却能够胜过刚强,能够克服万难,聚细流而成江河,形成奔腾之势,冲破一切险阻,而至于大海。水能够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就是因为它能够包容万物,能够无欲无求。坚强的东西往往容易被摧毁,就好像高高的山岳一样,总会崩塌,落入谷底,被水冲击,磨损,成为砂石被水带到远处。当大风来的时候,树木容易被折断,而细小的草却可以安然无事,这就是柔和刚的差别,柔弱的能够保存自己,而刚强的却会被伤害。人的舌头很软,牙齿很硬,而磨损掉落的总是牙齿。老子的这种柔弱的保全,而刚强的却容易被伤害的思想,正是来自于自然的体悟,也是他柔弱思想的一种体现。不争,有容,才能容纳自身,保全自身。不过在今天的社会中,不争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说这种不争不是片面的字面意思上的不争,而是我们处世的一种哲学,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那么它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就好像老子提倡的无为一样,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是为了无所不为,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境界,需要有智慧。不争,并非放弃一切,和出家人一样,念经祈福,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争,要利益一切而争,大公无私的争。在这里,有所争,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的提升,《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做新民。”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每天都要有进步。这就是争,是内在的斗争,自我的完善。要内圣外王,修行自我,报效天下。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但是死了后却僵硬了,生死之间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看起来强大的,实际上处在下位,而柔弱的实际上处在上位,老子推崇柔弱,觉得柔弱的才是生存之道,而坚强的往往容易被摧毁。这就是老子的圆融思想,是一种生存之道,也就好像水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顺流,最终成就博大。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懂得隐忍十分重要,能忍则忍,能让则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如果说凡事都与人争,什么都不肯让,那么得到的永远都没有失去的多,看似获胜,实际上是失败了,这种争在很多时候是毫无意义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争,有时候也未必能成,争有时候却又是为了不争,为了更好地以柔处世。水虽然利益万物而不争,可水却可以将巨石磨成细沙,因为水博大,包容了巨石,这种力量是巨石无法抗衡的。在争与不争之间,在柔弱与刚强之间,首先选择柔弱、不争,因为它们处在上位,而刚强的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有时候却必须选择。因时而动,因事而行,这需要懂得变的道理。死守一种道理、一个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刚强,是争。很多时候,柔弱的会变成刚强,而刚强的也会变成柔弱,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普遍存在的。
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教化天下,言语却十分虔敬,总是把百姓放在前,而自己则在后,圣人虽然处在高位,而百姓却不觉得有负担,不觉得有所担忧,因而天下没有不拥戴他的。这就是不争的力量,因为圣人的不争,天下才没有谁能够和他争。在这里老子说的是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的思想,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就是水,是天下至柔的东西,但是这至柔的有时候也是至坚的,柔弱可以胜过一切刚强。统治天下的人,应该以德育教化天下,以不争来治理天下,无为不争,使老百姓拥戴,那么处在上位的圣人才能保全,这也是柔弱获得保全的道理。君王虽然有杀伐的力量,但是在百姓面前,他却不得不示弱,以怀柔的态度来治理天下。秦始皇暴虐,与百姓争,结果天下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拥有百万军队的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