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以其恢弘的气魄和卓越的才干开创了著名的康熙盛世,被人称为“千古一帝”。但康熙在位时,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历代帝王经常面对的难题——党争。虽然康熙屡次下诏说自己最痛恨党争,但康熙一朝,党争反而愈演愈烈,上到皇子,下到大臣,以至地方上的官吏,一时间,很多官员都牵涉了进来。
整个康熙统治年间,最为后世所知的便是索额图和明珠之争了,索额图是皇太子胤礽的外叔公;明珠是皇长子胤禔的叔姥爷,同时又是朝廷的大学士。以索额图和明珠为核心,逐渐形成了太子党和长子党两大阵营,两派为了争夺权力,争斗不止。
同时,索额图、明珠两人都是有非常杰出才干的官僚,二人从政经验非常丰富,两党之中也是人才济济。康熙对这两派的争斗心知肚明,但他却不偏不倚,只是中立,康熙明白两党都想在他面前表现立功,于是他结合个人能力,量才使用。而两党中人无论谁担当重任,一方面想自己露脸,另一方面更担心另一党人暗中作祟,所以都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将差事办得滴水不漏,以免给他人落下口实,这也充分调动了两党的积极性。
例如,索额图以清方代表的身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很好地解决了中俄边境问题。明珠主张撤藩,积极参与平定三藩叛乱以及战后恢复经济;后来,他坚决主张收复台湾,并推荐施琅挂帅,收台后建议设官兵驻守,体现了独到的眼光。在康熙的丰功伟绩中,也有索额图、明珠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康熙盛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说起来,索明两党都只是康熙手中的棋子,无论怎样都无法逃脱康熙的手心;康熙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牢牢地掌控两党的命运,使两党为自己服务,借此更加稳固自己的皇位。
但康熙绝对不允许两党冒犯正统皇权,这是康熙的底线,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康熙就无法容忍了。后来索额图和明珠都栽在了这个问题上。先是,明珠和胤禔图谋不轨,妄图废除皇太子的储君之位,为康熙所察觉。在当时,康熙对皇太子还是很器重的,因此首先拿攻击太子的明珠开刀,于是康熙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
康熙弹劾明珠贪污是有一定的深意的,因为当时明珠的党羽牵扯到了很多人,势力很大。如果直接弹劾明珠结党营私的话,那么定然会牵扯到明珠背后的庞大的党羽势力。那些党羽为了自保,自然会想方设法保住明珠。这样的话,整件事情定然会牵扯很大,从而引起整个朝野上下的震动。但是,如果康熙只是使人弹劾明珠一个人,而不牵扯到其他人,这样的话明珠背后的党羽就不会替明珠出头,朝野内部也不会出现巨大的动荡。所以,康熙给予明珠“贪污受贿”的罪名,让明珠下狱。但是,明珠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自然有他的保命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利用他的政敌索额图。
这时,明珠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上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因为贪污只是死罪,谋反却要诛九族,明珠是不是昏头了?但是,以明珠的精明,自然要兵行险招,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实这是一步非常高妙的险棋。这样一来,使索党认为这是一举消灭明党的大好机会,纷纷上书攻击明珠谋反罪状。这样一来,康熙却感到十分为难:如果明珠谋反罪名成立,必然会牵涉到明党其他人身上,而人多势众的明党人为了自保,也必然会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在与皇帝对抗了,这是康熙不愿看到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的关键时刻,如果再重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了,必然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样就会使整个朝野中失去了力量上的平衡,这也是令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最后,他必须保住明珠,以保持朝堂上的平衡。
事情的发展果然和明珠所预料的一样。明珠的党羽们为了保住自己,纷纷上书为其辩护,迫于形势,康熙不得不对明珠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只免去了明珠的大学士之位,不久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自己身边。明珠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20年,直到去世。
由此可见,康熙朝的权力博弈是非常激烈的,甚至连康熙都无法全面掌控。为了朝局稳定,康熙不得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采取平衡的策略。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帝命裕亲王福全统兵征噶尔丹,明珠参赞军务;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的过程中,明珠都随从大军督运粮饷,立下功劳,因此叙功,恢复原级。康熙这一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谓一石三鸟:
第一,打击了明珠一党,使他们风
光不再;第二,明珠依然在朝,
能够牵制索额图一党;第
三,敲山震虎,也给了索党一个警告。
康熙晚年的时候,疑心病越来越重,当他发现索额图和太子胤礽迫不及待,紧密部署,想早日登基之时,康熙终于下决心结束这场无休止的党争。
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额图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被交宗人府拘禁。不久,康熙下令处死索额图。索额图的同党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很快就溃散了。在这件事上,康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了索额图一党,消除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谋反。
但面对皇子们结党,康熙似乎没有很好的办法,先后的“长子党”、“太子党”、“八爷党”、“四爷党”弄得康熙焦头烂额。他晚年的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在于皇子之间的争斗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