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年龄不大却看上去很老,相反,为什么有的人已届高龄却看上去仍然很年轻?日历年龄虽然不可改变,但实力(生理性)年龄却可以变化。怎样才能使实力年龄更年轻呢?
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究这个课题。实力年龄似乎取决于身心生活方式。
平常我们一听到“老朽”“老化”这些词汇,往往会联想到古木老树,有一种孤单寂寞的感觉。可能因为这些词汇给人的消极印象太强烈,使人不由自主地认为老年人是废品、是生锈的铁屑。很多老年人自己都不否认这一点。
过去在日本,人们称老年人为“隐者”,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呆在家里,别到处乱走动。这和当时封闭的社会意识有关。
但随着时代推移,现在不仅很多老年人能够积极活跃地营造生活,社会也在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参与活动的场所。
尽管如此,一些长期在实业界工作的人,因一场突然袭来的疾病而失去(自己曾经活跃的)组织中的地盘后,会瞬间变老许多。从事实业的年月里,他们也许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离开工作场所变得孤身一人时,人生突然失去了航向、失去了创造事物的原动力。这样的人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即使为他们提供完善的社会活动场所,他们也会在痛苦中熬过空白的余生。
人如果不能养成抛却私利、为他人他物奉献自我的习惯,退休后的生活注定会陷入孤独。
老年人患一场大病后,体力、精神双方面都会急速衰退,这时候如果过度小心翼翼地保持静养,不愿意积极地开始锻炼身心,反而会招致不良循环。
老年人即使身患疾病也绝不能把自己幽闭在“老朽”“老化”的意识中。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籍美国人托马斯·S。埃里奥特(1888~1965)曾用凄凉的语句描写人生晚年:“晚年好似被寒风吹碎的本已摇摇欲坠的窗棂。”
那么怎样才能够不遭遇这种凄惨境况呢?
我想首先应该注意结交那些活得年轻潇洒的人,拥有那样的师友;其次,应努力同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接触;还可以通过作品去感受他人充满激情的人生。
为什么不时常同高中、大学时代的友人联络联络呢?这一点应该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和做生意没有关系、和赚钱也没有关系,只有和这种纯粹的朋友在一起时,情绪才可以完全得到放松,并且是双方同时得到放松。
另外,尽量创造与年轻人在一起的机会也十分重要。听一听年轻人都在说些什么,主动表现出理解年轻人的姿态,我们的心扉会逐渐打开。
首先必须通过接触年轻、接触激情,把自己从“昏暗”“生锈”“老朽”的印象中解脱出来。因为这是保持精神年轻、肉体年轻的秘诀。
一位名叫玛格莉特·德·瓦尔登的老妇人这样评价老年:
“你是否曾经注意过那些已经倾倒的大树,它们的根部其实很快又能长出新的枝条。老年就像那些大树一样。”
老年人的身体内部依然拥有象征内在生命力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我想,不仅是老年人自身,全社会都应该更加重视这一点。
老年人需要不停息地向儿女子孙敞开自己的心扉,珍视同友人的交往并从中获得乐趣,应该像自然界中历经霜雪却依然顽强地从大地汲取生命之水和营养的古木老树一样。
要活得像诗人泰尼森在《橡树》诗中颂扬的那样,“虽然叶已落尽,虽然光秃秃的,但仍挺立得那样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