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说它漫长的确十分漫长,说它短暂也的确十分短暂。在人生的某一时间,我们不得不直面对生活准则的选择。这种时间点,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数次。有的人能够及时意识到它,但有的人却不能,完全在茫然中度过一生的人也为数不少。
所谓对生活准则的选择,即是对如何有效发挥自我的思考。从此种意义上说,退休后开始的第三次人生使这种选择迫在眉睫。
对迫在眉睫的事情进行惊惶失措的选择,只会使结局变得更糟。
所以我反复告诫,在(50岁时开始的)“人生下午”入口处,就应该慢慢开始着手描绘自己的老年蓝图。
事实上,尽管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不到60岁的年龄,就根本不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小说家普罗斯特(1871~1922)曾这样说过:
“也许,在人生一切现实当中,最残酷的现实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生老病死只抱有抽象概念。”
人们都知道自己将来有一天会死去,当然也知道会有年老多病的时候。但人生不到最后关头,对大多数人来说,有关“死”“老”“病”的知识,仿佛都只是他人的事情。当因为年老体弱或患了不治之症而被迫从社会上撤退的时候,当不得不断绝同周边联系的时候,才开始正视人生的最后舞台,可这时往往左思右想却想不到出路。
即便打算开始认真思考人生,但不要忘记,不少老年人此时已显现“老年性痴呆”的迹象。
下面一段文章是斯多葛派哲学家、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勒留(121~180)《自省录》中的名言:
“人生在一天一天被耗费,剩余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必须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也就是说,即使某人的寿命得到延续,不清楚他将来能否以一成不变的智慧去理解事物,也不清楚他是否还能冷静探求有关神灵与人世间事物的知识。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年老昏聩的日子已经开始,呼吸、消化、思考、冲动以及其他所有类似的机能虽然不会失去,但顺利使用自我的能力、明确辨别每项义务的能力、分析现象的能力、判断人生需要结束还是需要延续的能力以及其他所有(在推理能力经过良好训练基础上)处理事物的能力已经先行消失了。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不是因为死期正在临近,而是因为生命结束之前,对事物的洞察力及注意力就早已不发生效用了。”
人们常说“秋天的太阳落得快”。不要用“过段时间再考虑”这句话来搪塞自己,时间转眼就会过去,到头来人生可真就成“醉生梦死”了。
希望大家时刻记住这位古罗马皇帝的名言警句,重视第三次人生这个迫在眉睫的事实,提前勾勒自己的老年蓝图。